首頁 > 史學文史 > 朱元璋收養了那麼多義子,爲何沒讓沐英改姓朱?

朱元璋收養了那麼多義子,爲何沒讓沐英改姓朱?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沐英,今天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公元1343年,一場大旱席捲了淮泗之地。農者耕于田,顆粒無所收。辛勤耘四季,遺屍滿荒野。哀嚎遍地的土地上,那僅存的一點綠草,又被鋪天蓋地的蝗蟲所吞噬。因爲大旱,所以餓死;又因遺屍,引發瘟疫。年幼的朱元璋,眼睜睜地看着,父親、母親、大哥,一個個患病、一個個餓死……那一年,他失去了家,也出家了。

朱元璋收養了那麼多義子,爲何沒讓沐英改姓朱?
沐英

鳳陽少了個放牛娃,皇覺寺多了個敲鐘童。有時他在想,如此晨鐘暮鼓,直至兩鬢斑白,也是不錯的人生。可是,覆巢之下,安有完卵?皇覺寺斷糧了,朱元璋的童子夢也破滅了,他成了一個尊嚴換餬口的乞丐。再後來,如火如荼的紅巾軍起義,又多了個無名小卒。

子興奇其狀貌,留爲親兵。戰輒勝,遂妻以所撫馬公女,即高皇后也。

郭子興的青睞,是朱元璋的人生轉折點。他將養女馬氏,也就是後來的馬皇后,嫁給了朱元璋。他爲朱取名元璋,字國瑞,號朱公子。朱元璋自此,成爲了義軍的後起之秀,邁出了逐鹿天下的步伐。

朱元璋收養了那麼多義子,爲何沒讓沐英改姓朱? 第2張

打虎還得親兄弟,上陣須教父子兵。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報慈母驚。 ——《增廣賢文》

打天下的人分兩種:一種是世家大族用宗室,另一種是布衣白丁談感情。前者如:秦始皇嬴政、魏武帝曹操、唐太宗李世民;後者如:漢高祖劉邦、先主劉備、明太祖朱元璋。

而談感情,拉攏人心者:義子忠誠第一;兄弟之情第二;君臣之義第三。所以,有韓信身死長樂宮;張良閒雲求安身;蕭何自污以保命的事蹟。

可是,義子忠誠第一,又有一前提——義父無親子,或親子遠強於義子。所以,爲了保住孱弱的劉禪,劉備將驍勇的劉封,送上了斷頭臺。

朱元璋收養了那麼多義子,爲何沒讓沐英改姓朱? 第3張

古人養義子者,如:劉備之劉封、郭威之柴榮、李克用之“十三太保”、朱元璋之二十義子……論數量、論質量、論忠誠,朱元璋都是數一數二的存在。

太祖下滁州,得文輝,年十四,撫爲己子,賜姓朱氏。太祖初起,多蓄義子。及長,命偕諸將分守諸路。

朱元璋所收20多位義子,大多選自年幼的孤兒,由馬皇后撫養成人。他們有李文忠、沐英、何文輝、朱文遜、朱文剛、道舍、馬兒、真童、金剛奴、保兒、買驢、潑兒、王駙馬等人。

這些人,大多是孤兒,或是喪父幼童。飽受戰亂之苦,亦受飢寒之迫,孑然於天地之間,而無所依附。馬皇后視若親子,噓寒問暖,教他們讀書習武,讓他們沐浴母愛的溫暖。

沐英,字文英,定遠人。少孤,從母避兵,母又死。太祖與孝慈皇后憐之,撫爲子,從朱姓。

沐英早年喪父,7歲喪母,一路乞討流落濠州。半年的顛簸生涯,飢餓、兵亂、喪母之痛,使得這個孩子沉默寡言。還沒有孩子的馬皇后,將他當成自己孩子來養,教他讀書、教他習字、教他做人。

這個8歲的孩子,一點一點爲馬皇后的母愛所孵化。在他心中,他有兩個母親:一個母親生他爲人,一個母親教他做人。

府中機務繁積,英年少明敏,剖決無滯。後數稱其才,帝亦器重之。

受盡磨難的沐英,少年老成,才思敏捷,爲朱元璋所器重。他沒了父母,又有了父母,在馬皇后的溫言細語中,他學會了感恩。這樣的孩子,並不止一個,沐英還有20多個兄弟。

朱元璋收養了那麼多義子,爲何沒讓沐英改姓朱? 第4張

他們受義母撫育,爲義父出力。朱文剛戰死了、朱文遜戰死了、金剛奴戰死了……一個個兄弟,都倒在了路上,義父說:那條路通向中原,而他要逐鹿。

周舍守鎮江,文輝守寧國,馬兒守婺州,柴舍、真童守處州,金剛奴守衢州,皆義子也。

爲了義父逐鹿中原,沐英的20多個兄弟,大半死於亂軍之中,活着的都成了天下名將。他們中有“明初六公爵”之曹國公李文忠;永鎮雲南之沐英;天寧翼元帥何文輝;左副總兵徐司馬……

從大軍徵福建,破分水關,略崇安,別破閔溪十八寨,縛馮谷保。始命複姓。

有一天,義父說:你們長大了,都恢復原來的姓氏吧!一個個活着的兄弟,有了新的姓名。沐英想起了,馬皇后的撫育之恩,含淚說道:“朱英本就是您的兒子,是陛下和母后的大恩,沐浴在下長大成人的”。

朱元璋心有觸動,但想起太子朱標後,還是忍痛說道:“可你終究是朕的養子!既然你說沐浴朕的養育之恩,那你今後就叫沐英吧”!

朱元璋的做法不可謂不高明:1.收養20多個孤兒,視如己出。這些義子爲大明拋頭顱、灑熱血,大半死於疆場;2.將義子們都改回原姓,確保朱標的唯一繼承權;3.劃清君臣、父子界限,公私分明、以絕後患。

正是朱元璋,狠心將所有義子,全部改回原姓。一個不準姓“朱”,才避免瞭如劉封一般的刀兵相見。朱元璋打擊淮西勳貴,只有義子受牽連而死,從無刻意針對其中一人。

朱元璋在義子問題上的決策,也換來了義子們的回報,沐英一脈爲大明流盡了最後一滴血。

朱元璋收養了那麼多義子,爲何沒讓沐英改姓朱? 第5張

初,高皇后崩,英哭至嘔血。

高皇后病逝後,遠在雲南的沐英,如喪親母,痛哭流涕、咳血不止。

二十五年六月,聞皇太子薨,哭極哀。至是感疾,卒於鎮,年四十八。

太子朱標英年早逝,更是使沐英,痛喪發小兼君主。昔日的義子朱英,如今的雲南一號大員,因感傷朱標之死,活生生地哭死了。

歸葬京師,追封黔寧王,諡昭靖,侑享太廟。

就連見慣生死的朱元璋,也爲沐英的情誼所感動。追封其爲黔寧王,許諾沐氏一脈,永鎮雲貴。沐英之後,爲大明王朝,守邊270年。

先是李自成進京,崇禎身死社稷。而後清軍入關,吳三桂甘爲爪牙,南明危在旦夕。末代沐王府家主沐天波,追隨永曆帝朱由榔,逃入緬甸境內。

緬甸起初以禮相待,但隨着李定國,在外數萬軍力不斷折損。緬甸國王莽白,以約見永曆帝共飲咒水、永結兄弟之情爲名。中途派兵3000,對南明小朝廷痛下殺手

沐天波見生變故,奪刀擊殺緬兵9名,因寡不敵衆而死。40多名大臣、300多位隨從,全數遇難。永曆帝朱由榔,爲緬軍所擒,後移交吳三桂。南明自此,再無反清之力,史稱“咒水之難”。

朱元璋將20多位義子,全部撫養成人,可卻讓他們複姓,不準1人姓“朱”,這正是他的智慧所在。從劉封之死,到“十三太保”,再無一人養子,如朱元璋高明。那豁達的胸襟下,令義子們感到的是發自內心的溫暖——他們不是義父打天下的工具。

朱元璋收養了那麼多義子,爲何沒讓沐英改姓朱? 第6張

所以,沐英會爲朱標之死,而痛哭喪命。沐氏一脈,爲大明守邊270年,直至沐天波身死,爲朱家流盡最後一滴血。朱元璋退出的一步,是人父的氣度;是人間的溫度;更是不朽的智慧。他尊重了義子的人格,所以義子們效之以死命,此爲得失之道。

權力是一時的,智慧是永恆的。中國歷史的偉大之處,就在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周朝之後,再無貴族,或者說人人都是貴族。我們失去了,一羣擁有貴族身份的人;卻產生了一片,可以傳承智慧的淨土。

人人皆可爲君子,人人皆可雄如龍,而其中關鍵就是——智慧。書本上的、書本外的、帝王將相的、平民百姓的,各有各的智慧,各有各的生存方式,這就是我們的文化根基。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