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朱元璋當初光義子就有二十多個 朱元璋爲什麼收那麼多義子

朱元璋當初光義子就有二十多個 朱元璋爲什麼收那麼多義子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朱元璋義子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朱元璋爲何收了那麼多義子?他們的結局讓人唏噓!

我國古代的武將有收養義子(或稱養子、乾兒子)爲己所用的習慣,這種風氣在元末明初形成了一個高潮。當時,無論是元代的將領。還是義軍的統帥和將領,都喜歡收養義子,而且這些義子在戰爭和鬥爭中,大多爲養父或養父這一方做出了或大或小的貢獻。

比如,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就有養子20多人:朱文正、李文忠、沐英、何文輝、徐司馬、平安、朱文剛、朱文遜、朱文進、王附馬、真童、金剛奴、也先、買驢、潑兒、老兒等。

收養義子、義女,既有客觀上的原因,也有主觀上的原因。

客觀上,當時全國兵禍連年,死人特別多,留下了不少孤兒,急待有條件的人撫養,碰上有憐憫心的文官武將,或生活較寬裕的人,會視情況收養之。

主觀上,當時的將帥或因其是自己的至親骨肉,或爲了培植親信力量爲己所用,或愛憐而不捨,收養兒爲養子。

朱元璋的衆多義子爲他在創立大明帝國的事業中發揮了積極巨大的作用。

朱元璋當初光義子就有二十多個 朱元璋爲什麼收那麼多義子

一、讓義子充當朱元璋的親信衛士

義子們在正式領兵出戰前,多有作爲朱元璋親兵、侍衛的經歷。他們跟隨朱元璋征戰,保衛朱元璋的安全。

如李文忠19歲就當上了朱元璋的親兵統領,後池州告急,文忠奉命率親軍“從援池州”。

沐英18歲被任命爲帳前都尉,負責侍衛朱元璋。

徐司馬“既長,出入侍左右”。

有的養子已獨立領兵出戰數年了,還被朱元璋召回侍衛。

如何文輝1368年正在南征福建,朱元璋要去汴梁,因當時中原一帶爲初平之地,形勢較複雜,元璋便召何文輝隨行,任其爲河南衛指揮使之職。

朱元璋當初光義子就有二十多個 朱元璋爲什麼收那麼多義子 第2張

二、用義子作監軍,與將官同守所佔城池

朱元璋經常每打下一塊地盤,就留一個最信任的養子來鎮守。

比如,沐英曾與湯和同守鎮江;徐司馬助元帥常遇春守婺州;朱文剛與耿再成、孫炎等同守處州,並與他們同死於叛軍之手;也先與金剛奴共同監守衙州。另外,王附馬監守徽州;攻取嚴州後,李文忠與胡大海、鄧愈等同守;得太平後,朱文遜與花雲、王鼎、許璦等同守。

用義子監視、駕馭諸將,是嚴峻且變化莫測的戰爭形勢使然,當時義軍和元軍的許多將領都採用過這個方法。

但朱元璋的高明之處是不偏信義子們的話,而且監視是雙向的,不是單向的,即義子監視同守的將官及文官,將官文官也可以監視義子。

義子與將官有了矛盾,朱元璋爲安撫軍心,總是對義子要求更嚴些。

如李文忠、胡大海守嚴州期間,兩人有矛盾。朱元璋瞭解後,派帳前都指揮使首領郭彥仁告誡李文忠說:你是我的“親身”,胡大海是我的“心腹”,身包其心,心得其安,心如果定了,身自然也定了。

李文忠守嚴州時,把娼妓韓氏留宿家將,朱元璋帳下參將楊憲當時也在嚴州,出於職守,將這事報告了朱元璋,元璋及時作了嚴厲處理。

朱文正在江西時,多行不法,江西按察使李飲冰上奏,朱元璋懲罰了文正。

義子們與將官、文官之間互相監視,朱元璋見惡即懲,使大家不敢懈怠、營私、犯法和背叛,有利於壯大朱元璋的軍事、政治力量。

朱元璋當初光義子就有二十多個 朱元璋爲什麼收那麼多義子 第3張

三、讓義子鎮守重地

朱元璋的義子們,除和其他諸將一樣征戰各地外,還以親信的身份,鎮守軍事重地、重要城池和邊陲易叛之地。

如朱元璋平定江西,認爲洪都是個屏障西南的軍事重鎮,非骨肉重臣不能鎮守,於是任命朱文正、元帥趙德勝等人坐鎮此地。後來朱文正率軍抗拒陳友諒幾十萬軍隊的進攻,堅守近三月,不負朱元璋所望。

何文輝於至正28年5月任河南衛指揮使,守河南。後又跟隨徐達取陝西,留守撞關。洪武四年,何文輝作爲傅友德的參將平定四川,朱元璋賜給他大量金帛,讓他留守成都。

洪武九年,徐司馬“遷鎮河南,時新建北京於沐樑,號重地,帝素賢司馬,特委任之”。

朱元璋命文忠駐於嚴州,總制嚴、衙、信、處、諸全等州軍事,領導抗擊張士誠從東南部對朱元璋的進攻。

沐英與傅友德等平定雲南後,傅友德、藍玉班師,救沐英留鎮雲南,自此沐氏世守雲南,前後達二百多年。

在朱元璋二十多個義子中,沐英及其後代鎮守一地時間最長,功勳也最大。

朱元璋當初光義子就有二十多個 朱元璋爲什麼收那麼多義子 第4張

對義子們來說,這幾個作用也可以縱向看的,即:正式領軍出戰前,多做侍衛工作;領軍出戰受過一定鍛鍊後,與將官同守城池;在戰爭中取得顯着的功勳後,鎮守軍事或邊睡重地。

當時朱元璋已攻滅陳友諒,困住張士誠(至正27年攻滅),北方的元軍互相殘殺,實力大減,已非朱元璋的對手,朱元璋奪取全國政權的局勢基本明朗。

基於以上這兩上情況,朱元璋開始給義子們複姓。最早複姓的是李文忠(1566年),其次是何文輝(1367年)、沐英(1368年)、徐司馬(1370年前後)等。以後朱元璋逐步令義子們悉歸本宗,漸漸地廢除了義子制。

那麼,後來這些義子的結局又都是怎樣的呢?瞭解了這一點,你就能明白乾爹是幹嘛的了!

明代建立以後,朱元璋冊封朱標爲太子,封其餘的兒子爲王。至此,他的親生子崛起而爲第一圈勢力,已失“義子”之名的義子們則降爲第二圈,混同於功臣們。

李文忠、沐英、何文輝等才幹、戰功卓著的義子大多英年早逝,如李文忠46歲、沐英48歲、何文輝36歲就死了。這些義子如果不死,恐怕也逃不脫李善長、馮勝、傅友德等文武功臣的噩運。

事實上,李文忠生前因多次阻諫,“積忤旨”,朱元璋已對他極爲不滿。李文忠壯年而逝,給明史留下了一個不大不小的謎。

何文輝死後,“追坐藍玉黨,二子皆獲罪”。

死後尚不放過,何況生前?開國以後的義子們,在朱元璋眼裏,已成爲朱家皇朝極權政治的障礙物了。義子畢竟不是親子,這一點,義子們自然清楚,朱元璋心裏更清楚。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