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通過八年戰爭,康熙最終消除“三藩”這一大隱患了嗎??

通過八年戰爭,康熙最終消除“三藩”這一大隱患了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4.67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三藩”是指平西王吳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三人。這三人原來都是明朝的將領,後來投降清朝。吳三桂駐守雲南和貴州,尚可喜駐守廣東,耿精忠駐守福建。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這三人雖然名義上是朝廷大臣,可實際上卻各自獨霸一方,儼然統治着三個獨立王國。“三藩”在所鎮守的省份,權力遠超過當地其他官員,可以掌控當地軍隊、稅賦,甚至私自制造貨幣。這三人的勢力在一定程度上威脅到了皇權。特別是吳三桂,他兵多將廣,實力雄厚,手下號稱十萬精兵。

耿精忠的父親耿仲明和尚可喜都曾經跟隨皇太極打天下。皇太極正式稱帝后,論功行賞,耿仲明被封爲懷順王,尚可喜被封爲智順王,在漢人大臣中,他們的官算是最大的。清軍通過山海關進入內地,吳三桂因幫助清軍打敗農民起義軍,被封爲平西王。

通過八年戰爭,康熙最終消除“三藩”這一大隱患了嗎??

在順治時,改封耿仲明爲靖南王,尚可喜爲平南王。清朝封這幾個人爲王,是爲了籠絡漢人,讓他們爲朝廷效力。雙方相互利用,各取所需。後來,爲了剿滅南方几個省份的小朝廷和農民起義軍,朝廷調遣耿精忠、尚可喜和吳三桂到雲、貴、川、廣西、廣東、福建等地。

在消滅南方建立的小朝廷和農民起義軍後,這三人就駐守在這些地方,勢力逐漸擴大。

“三藩”在駐地肆意剝削老百姓,幾乎一切都要徵稅。在尚可喜駐守的廣東,連像雞、豬等家畜,甚至蔬菜、水果這些本來不該徵稅的東西,也要徵稅,而且還要加倍徵收;像銅、鐵、錫、木材等除按規定徵稅外,還要加收私稅。

通過八年戰爭,康熙最終消除“三藩”這一大隱患了嗎?? 第2張

每一年盤剝十餘萬兩白銀,搞得人民痛苦不堪,怨聲載道。耿精忠駐守的福建盛產海鹽,老百姓以此爲生,耿精忠就對海鹽徵收重稅,利潤非常大。他利用福建臨海的優勢,跟荷蘭及東南亞各地大搞走私貿易,無所顧忌,積累起大量財富。

他身爲清朝的官員,居然跑去走私當強盜,這是清政府所不能容忍的。

除此之外,“三藩”每一年還向清朝索要大量的經費。福建和廣東兩省一年餉銀就需要兩千餘萬兩,而當時全國其他軍隊一年的軍餉也不過一千七百餘萬兩。史書記載“天下財賦,半耗於三藩”。“三藩”已經成爲清朝政府嚴重的經濟負擔,再加上三王擁兵自重,日益驕橫,已成隱患。

而此時南方小朝廷都逐漸被消滅,農民起義也鎮壓下去了,“三藩”已沒有繼續存在的必要。因此,康熙決心撤銷“三藩”,並一直在尋找一個合適的理由。

通過八年戰爭,康熙最終消除“三藩”這一大隱患了嗎?? 第3張

這時,正好尚可喜年紀大了,想回老家遼東地區養老。他上書朝廷,想讓自己的兒子尚之信承襲平南王封號,繼續駐守廣東,康熙批准了這一請求。但尚之信此人桀驁不馴,橫徵暴斂,酗酒嗜殺,官民怨恨,所以康熙最終下令撤銷尚之信的封號。

這件事情觸動了吳三桂和耿精忠,他們意識到康熙有撤藩的意思。於是,他們上書朝廷請求撤銷藩王,讓他們回到北方。這其實是吳三桂和耿精忠的計謀,他們想以此試探康熙的態度。而康熙也不是等閒之輩,立馬召集羣臣商量這件事情,結果羣臣意見不統一,對撤藩一事也多有顧慮。

最後康熙當機立斷,決定立即撤銷“三藩”。因爲康熙已經料想到這三王早晚會造反,撤藩一事宜早不宜遲。吳三桂等人原以爲康熙會挽留他們,沒有想到康熙這麼幹脆。

康熙十二年(1673年),吳三桂在雲南起兵。爲了籠絡民心,他還跑到明永曆帝朱由榔墓前,假惺惺地痛哭流涕一番,並表示要爲明王朝復仇。然而諷刺的是,背叛明朝的是他,殺死永曆皇帝的也是他,最後要給明朝報仇的還是他。

通過八年戰爭,康熙最終消除“三藩”這一大隱患了嗎?? 第4張

戰爭開始時,由於吳三桂準備充分,再夥同尚之信和耿精忠一起叛變,實力遠強過清朝的地方軍,因此節節勝利。吳三桂軍由雲貴開進湖南,幾乎佔據湖南全省,進而佔據四川,四川官員紛紛投降,一些地方的藩王和將領響應。清軍情況十分危急,形勢不容樂觀。

在這樣的情況下,康熙皇帝沉着應對,顯示了很高的軍事素養。他調整戰略,集中兵力對付吳三桂,對尚之信和耿精忠則採取籠絡政策。這招果然奏效,尚之信和耿精忠在利益誘惑下馬上又投降了清朝。

這一場仗打了整整八年,吳三桂在戰爭期間因病去世。康熙二十年(1681年),吳三桂孫子吳世璠自殺,清朝最終平定了這場叛亂,統一了南方。

這就是歷史上的“三藩”之亂,通過八年戰爭,康熙消除了“三藩”這一大隱患,避免了國家的分裂,穩固了清朝的統治,有利於國家的統一和發展。分裂終不得民心,失敗是必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