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秦始皇大一統思想簡介:大一統思想最早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秦始皇大一統思想簡介:大一統思想最早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嬴政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封建王朝,無論後人如何評價這個王朝,無論後人如何評價始皇帝,都有一點是不可否認的,那就是在中國歷史上,秦始皇第一次實踐了大統一思想。在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始皇都建立起了一套旨在實現大一統的制度,爲後來歷代王朝的大一統事業提供了觀念上和制度上的範本。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大一統思想是由始皇實踐的,但大一統思想並不是始皇最先提出的,也不是在秦國產生的,它有着十分深刻的歷史淵源。“大一統”一詞最早出現在春秋三傳之一的《公羊傳》中,但包含大一統思想的理論和觀念早在三皇五帝時期就開始萌發了。

秦始皇大一統思想簡介:大一統思想最早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三皇五帝時期,被譽爲中華民族的始祖黃帝就曾提出了“萬國和”的主張。“萬國和”即指天下一家,萬國一統。司馬遷在《史記》中說黃帝“置左右大監,監於萬國,萬國和”。這種“萬國和”的思想是後世大一統思想的基礎

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堯舜禹巡狩全國各地,讓各地勢力統統拜服在他們腳下。傳說舜就是爲了萬國一統的事業,死在巡狩的途中。大禹時,對內設立九州,對外建立五服制,開始形成統一觀念。九州制可以看做是後來分封制和郡縣制的雛形,它將全國分爲九個部分,每部分設立州牧,集中權力於中央,這正是大一統思想在政治上的表現。

商代伊尹提出“其難其慎,唯合唯一”的主張,這是對黃帝的“萬國和”思想的發展。在其著作《說命》篇中,他更明確地提出了“天子唯君萬邦”的主張。

到了周代,周人繼承了“君萬邦”的思想,提出了更加明確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的口號,認爲天下的一切都應服從周王室的統治。爲了達到這一目的,周代對內實行宗法制,對外實行分封制。到了春秋時期,周王室衰落,各國爭霸,但爭霸的實質仍然是爭奪或維護最高統治權,實現新的天下一統。

這一時期,百家爭鳴,思想流派精彩紛呈。他們的思想觀點雖然大不相同,但大多思想流派和思想家都爲大一統觀念的形成作出了貢獻。當時,儒家和墨家的學說最爲流行,有“非儒即墨”之說。孔子主張“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力圖維護天下歸周的統一局面。他的許多思想都體現着王權至上、政治統一的理念,也被後世奉爲天下一統的經典理論。此外,孔子提出了“大同”的思想,即“天下爲公”,這裏面也包含了一種大一統的社會理想。可以說,孔子及其儒家學派是致力於打造大一統理論的先鋒。

秦始皇大一統思想簡介:大一統思想最早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第2張

墨家學說中,尚同、尚賢的理論也爲後世大一統理論的構建提供了思想淵源。墨子認爲,如果人人都有自己的主張,那天下就很難統一,必須讓百姓與統治者同是同非,逐級統一之後,最終統一於天子,這樣天下就能統一了。墨子“尚同”觀,實質上是代表了受壓迫的百姓的願望,他們希望有一個統一的中央王朝,以避免自己在戰爭中死於非命。

春秋時期的另一個重要學派是道家,代表人物是老子。老子將“道”的哲學觀念和“一”的思想相結合,指出:“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的政治思想是是歸於自然,迴歸到“道”。無論如何變化,最終歸於“道”這個“一”。

秦始皇大一統思想簡介:大一統思想最早是什麼時候提出的? 第3張

到了戰國時代,諸子百家對統一有了更深刻的認識。這一時期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孟子,當梁惠王問孟子“天下惡乎定?”時,孟子說:“定於一。”當梁惠王問如何才能使天下安定時,孟子回答只有統一才能安定。孟子認識到天下不會永遠處於列國紛爭的時代,最終的結果必然是統一。

集儒法於一身的荀子,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也是法家學派的韓非、李斯的老師。他提出了“四海之內共一家”的觀點,認爲天下“分久必合”,要用儒法結合、禮治與法治相互運用的方法,才能完成統一天下的任務。

法家學派是戰國時代的寵兒,他們是中央集權專制制度的設計師和建造者。當認識到天下統一已是不可避免之事的時候,他們沒有提出過多虛的觀點,而是做出了許多實的事情。例如,韓非認爲,只有通過戰爭才能實現統一,因此他的主要精力都放在集中君權、富國強兵這些可以實實在在實現的理論上。最終,韓非雖死,但他的理論卻被始皇和李斯踐行,完成了秦國的統一事業。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