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爲什麼這麼說?

“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爲什麼這麼說?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魏忠賢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說到魏忠賢其實大家都知道的,這個是一位大貪官,貪到什麼境界呢?簡直就是無人能敵了,但是對明朝感興趣的網友或許也會發現,其實有這樣的一句話那就是“魏忠賢不死明朝不滅”這樣的言論,看到這小編就有點疑惑了,這到底是個什麼情況呢?

“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爲什麼這麼說?

所謂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這個說法我並不認可,魏忠賢之所以可以一手遮天是在於天啓皇帝不喜政事,魏才能隻手遮天,但如果換個勤政的皇帝,魏還能如此嬌縱嗎?歷朝歷代宦官作亂都是因爲當權者的糊塗昏庸。要知道天啓皇帝的繼任者是崇禎皇帝,權利慾極度膨脹的崇禎眼裏能容得魏肆無忌憚的干政嗎?答案是否定的。

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這裏的魏忠賢指的是宦官這個羣體,首先要了解明朝的政治制度——內閣制度,大多數以爲封建皇權是至高無上的,皇帝一人說了便算,在明朝不是這樣的,可以說皇帝上面還有內閣這一羣大臣,皇帝有什麼想法先先經過內閣大臣商議,內閣大臣們覺得這個政策可以實施再呈由皇帝決斷,如果內閣不通過,皇帝也可奈何,萬曆近三十年不上朝僅僅是因爲皇帝懶嗎?最大的原因是“國本之爭”萬曆想立鄭貴妃之子朱常洵未太子,可內閣大臣按照立長不立幼的原則堅持要立長子朱常洛爲太子,皇帝拗不過大臣,感嘆自己貴爲天子卻被羣臣所制,這纔是萬曆怠政的主要原因。

“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爲什麼這麼說? 第2張

而魏忠賢最大的作用便是在天啓年間,幫助天啓皇帝對抗內閣制度,皇帝礙於名聲,對待大臣不能有失帝王風範,主要是想給自己留個好名聲,而魏忠賢對待羣臣可以不擇手段無所不用其極,皇帝的政治理念得以實施,皇帝想做的事得與實現。

反觀崇禎皇帝從即位到亡國自縊,在位17年殺了十幾位內閣大臣,換了三十多任內閣首輔,把自己推向了對抗內閣大臣的前線,然而崇禎在對抗大臣面前不得不時刻注意自己作爲皇帝要給青史留個不殺諫臣的名聲,大臣在對抗皇帝是則是肆無忌憚因爲諫言而受到皇帝的懲罰,自己的名聲也就越大,君臣之間的矛盾不斷升級,再也沒有大臣敢成爲皇帝的心腹,而崇禎的心腹司禮監太監王承恩,是沒有魏的能力嗎?不見得是王的能力問題,是源於崇禎對身邊人的極度不信任,正是因爲崇禎的剛愎自用,沒有培養像魏一樣的宦官去牽制內閣大臣,導致崇禎處處受到內閣大臣的限制,在後面皇帝要求大臣捐資遼餉,遷都南京及李自成圍攻京師要求崇禎簽訂的城下之盟無疾而終。而皇帝這三個重要決斷纔是扭轉乾坤的關鍵時刻,假如有魏忠賢這般懂得皇帝心思的宦官,不擇手段的對付內閣大臣,去實現皇帝的政治決斷,大明何至於亡國。

“魏忠賢不死大明不滅”這句話到底是什麼意思?爲什麼這麼說? 第3張

王承恩所言“如忠賢在此事何以至此”的意思便是皇帝沒有身邊像魏忠賢這般人物可以對抗內閣大臣,才導致皇帝處處受到內閣的牽制,政治理念不得已實現。說到底大明的亡國主要亡於內心極度扭曲病態多疑崇禎。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