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府兵制爲何在唐朝由盛轉衰?唐玄宗時期土地兼併日趨嚴重

府兵制爲何在唐朝由盛轉衰?唐玄宗時期土地兼併日趨嚴重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府兵制,中國古代兵制之一。該制度最重要的特點是兵農合一。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府兵平時爲耕種土地的農民,農隙訓練,戰時從軍打仗。府兵參戰武器和馬匹自備,全國都有負責府兵選拔訓練的折衝府。由西魏權臣宇文泰建於大統年間(535~551),歷北周、隋至唐初期而日趨完備,唐太宗時期達到鼎盛,唐玄宗天寶年間(742~755)停廢,歷時約二百年。

府兵制爲何在唐朝由盛轉衰?唐玄宗時期土地兼併日趨嚴重

府兵制最初源起於北魏時期鮮卑人當兵、漢人務農的政策,府兵全家可以免除賦役,當兵成爲鮮卑人的專利,反之,漢族從周至兩漢三國傳統的上馬爲兵,下馬爲農的耕戰三軍制度變爲純耕種的農民,這政策明顯地帶有民族隔離和歧視的色彩。

到了北周後期,迫於與北齊戰略對峙,而鮮卑人的數量又嚴重不足的形勢,漢人開始被募充作府兵。等到楊堅爲北周大丞相時,就下令西魏受賜鮮卑姓的漢人可恢復漢姓,開始破除了鮮卑人當兵、漢人務農的規定。隋開皇十年(590年),隋文帝又下令府兵全家一律歸入州縣戶籍,受田耕作,士兵仍有軍籍,但兵士本人則由軍府統領。

唐朝沿襲了隋代的基本制度,其中就包括最重要的府兵制,經過高祖李淵和太宗李世民完善,在全國範圍內設置的折衝府總數多達633個的折衝府來管理府兵,並且將府兵制與均田制結合在一起,既減輕了政府財政方面的負擔,又確保了士兵的素質,耕戰結合,藏兵於民,從而將唐軍打造成一支無敵的雄獅,將大唐的疆域擴展到了極致。

然而,盛極而衰到最終被廢止,全都發生在唐朝國力最爲鼎盛的“開元盛世”,即唐玄宗李隆基在位期間,最根本最主要的原因是什麼呢?

府兵制爲何在唐朝由盛轉衰?唐玄宗時期土地兼併日趨嚴重 第2張

按照一種普遍的、具有代表性的觀點,府兵制的崩潰,源於唐玄宗統治的中後期,土地兼併日趨嚴重,均田制遭到破壞,造成大量的自耕農失去土地,有的淪爲奴僕,有的成爲逃戶,導致大量的兵源流失,沿襲已久的府兵制失去了意義。

然而,這種說法是非常可疑的,因爲直到公元742年進行的人口統計當中,戶、口兩個數字比732年還是大幅度增加的(732年是786萬戶,4543萬口,742年是852萬戶,4890萬口),顯而易見,逃戶並沒有大規模的發生。

實際上,早在公元749年,宰相李林甫以行政命令的方式正式終止府兵制之前,規模龐大的邊軍早已職業化,也就是說,造成府兵制衰落的根本原因出現的時間點應該更早。

那麼,具體的時間點是哪裏呢?或許從大唐的軍事行動中能夠找到一些蛛絲馬跡!

府兵制爲何在唐朝由盛轉衰?唐玄宗時期土地兼併日趨嚴重 第3張

從初唐到中唐,雖然大唐爲了開疆拓土,不斷的對外用兵,但由於周邊國家和民族實力相對處於絕對的劣勢,唐軍大部分時間內都是出動出擊的一方,可以從容的徵召和訓練軍隊,徵召府兵或者農民到軍隊,服役三年,完全能夠滿足要求。然而,等到了玄宗朝,一方面由於吐蕃和渤海國的崛起,不斷的侵擾大唐邊境,壓力增加,另一方面,玄宗對邊功的過度賞賜引發了節度使們頻繁的挑起邊境衝突,形勢的變化導致軍事部署不得不由過去的“虛外實內”變成“虛內實外”,將大量的精銳部隊部署在邊境,並且常態化駐守。如此一來,士兵只能就地徵召,並且由於戰事頻仍,士兵不得不完全脫離生產,實現職業化,來有效的解決帝國的防禦問題,久而久之,失去了作用的府兵自然慢慢冷落,最終完全失去了作用。

綜上所述,府兵制盛極而衰,最主要和最根本的原因乃是大唐外部面臨的戰略態勢演變的結果,即由戰略進攻的總體態勢變成了戰略防禦,倒逼軍隊實行職業化。與之相比,均田制的崩潰造成的影響是微不足道,完全可以忽略不計。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