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孫子兵法中三十六計之借刀殺人簡介,它的出處是什麼?

孫子兵法中三十六計之借刀殺人簡介,它的出處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3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三十六計之借刀殺人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敵已明,友未定①,引友殺敵,不自出力,以損②推演。

【註釋】①“敵已明”:指主敵已經確定。“友未定”:友,此指涉及主敵與我方之外的第三方,或是敵方暫時盟友,或是我方暫時盟友。“友未定”,此指處於猶疑之間尚未定性第三方。

②“損”:即指《易經》中的“損卦”。《易經·損卦》曰:損下益上,其通上行。”又曰:“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則得其友。”此卦認爲,“損、益”,不可截然劃分,二者相輔相成,充滿辯證思想。

孫子兵法中三十六計之借刀殺人簡介,它的出處是什麼?

【按語】

敵象已露,而另一勢力更張,將有所爲,便應藉此力以毀敵人。如:鄭桓公將欲襲鄶,先向鄶之豪傑、良臣、辨智、果敢之士,盡書姓名,擇鄶之良田賂之,爲官爵之名而書之,因爲設壇場郭門之處而埋之,釁之以雞緞,若盟狀。鄶君以爲內難也,而盡殺其良臣。桓公襲鄶,遂取之。諸葛亮之和吳拒魏,及關羽圍樊、裹,曹欲徙都,懿及蔣濟說曹曰:“劉備、孫權外親內疏,關羽得志,權心不願也。可遣人躡其後,許割江南以封權,則樊圍自釋。”曹從之,羽遂見擒。

【解義】借刀殺人,是爲了保存自己的實力而巧妙地利用矛盾的謀略。此計多是封建官僚之間爾虞我詐、相互利用的一種政治權術。用在軍事上,主要體現在善於利用第三者的力量,或者善於利用或者製造敵人內部的矛盾,達到取勝的目的。

【出處】

〔典故一〕春秋時期,鄭桓公襲擊鄶國之前,先將鄶國良臣、謀士及勇武之士,登名造冊。故意選擇鄶國良田對這些人予以賄賂,把分封給他們的官爵都寫下了來,並煞有介事地在城門外設祭壇,埋下這些名單,還僞造了歃血爲盟的假象。鄶國國君得知後,以爲出了內患,怒不可遏,把名單上的賢臣良將全部殺了。此後,鄭國輕而易舉地攻取了鄶國。

孫子兵法中三十六計之借刀殺人簡介,它的出處是什麼? 第2張

〔典故二〕三國時諸葛亮獻計劉備,聯絡孫權,用吳國兵力在赤壁大破曹兵。還有,蜀將關羽圍困魏地樊城、襄陽,曹操驚慌,想遷都避開關羽的威脅。司馬懿和蔣濟力勸曹操說:劉備與孫權,表面親和,內心裏是疏遠的。關羽若得志,則孫權是不願意的。可以勸孫權於關羽背後下手,並答應分封江南地方給孫權。曹操用了他們的計謀,關羽終於兵敗麥城被擒。   典故三:當年努爾哈赤父子親率滿兵進犯明朝,銳不可擋。明朝天啓六年,努爾哈赤親自攻打寧遠(今遼寧興城),以十餘萬之衆圍攻寧遠守兵萬餘人。因寧遠守將袁崇煥備戰有方,奮勇抗敵,致滿軍慘敗。怒爾哈赤亦於此戰中身負重傷,不久而亡。皇太極繼位後又幾次率師攻打寧遠,皆兵敗而回。崇禎三年,皇太極避開袁崇煥守地,繞道直攻京城。袁崇煥立即率部日夜兼程入京勤王,使清軍遭到迎頭痛擊,狼狽而逃。皇太極爲除掉袁崇煥絞盡腦汁,於是定下借刀殺人之計,陰謀製造與袁崇煥有密約假象。崇禎勃果然中計,將袁崇煥凌遲處死。皇太極借崇禎之刀,除掉心腹之患,此後再無勁敵。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