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孫子兵法中三十六計之瞞天過海簡介,它的出自於哪個典故?

孫子兵法中三十六計之瞞天過海簡介,它的出自於哪個典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三十六計之瞞天過海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備周則意怠①;常見則不疑。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②。太陽太陰③。

【註釋】

①備周則意怠:防備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讓人鬥志鬆懈,削弱戰力。

②陰在陽之內,不在陽之對:這裏的陰指機密或隱蔽;陽則指公開或暴露。

③太陽太陰:太,意思是極或極大。此句指:非常公開的事物裏,往往蘊藏着非常機密的計謀。

孫子兵法中三十六計之瞞天過海簡介,它的出自於哪個典故?

【按語】

陰謀作爲,不能背於祕處行之。夜半行竊,僻巷殺人,愚俗之行,非謀士之所爲也。昔孔融被圍,太史慈將突圍求救。乃帶鞭彎弓,將兩騎自從,各作一的持之。開門出,圍內外觀者並駭,慈竟引馬至城下塹內,植所持的射之。射畢,還。明日復然,圍下人,或起或臥;如是者再,乃無復起者。慈遂嚴行蓐食,鞭馬直突其圍;比敵覺,則馳去數裏矣。再如:開皇九年,大舉伐陳。先是弼請緣江防人,每交代之際,必集歷陽,大列旗幟,營幕蔽野。陳人以爲大兵至,悉發國中士馬,既而知防人交代。其衆復散,後以爲常,不復設備,及若弼以大軍濟江,陳人弗之覺也。因襲南徐州,拔之。

【解義】

此計的兵法運用,常常是着眼於人們在觀察和處理事物裏,由於對某些事情的習以爲常而產生了疏漏和鬆懈,故令對方能乘虛而示假隱真,掩蓋某種軍事行動,把握時機,出奇制勝。“瞞天過海”用在兵法上,是一種示假隱真的疑兵之計,用來作戰役僞裝,以期達到出其不意的戰鬥成果。現在這個詞語則引申至比喻欺騙的手法很高明。此計“救趙”中的“趙”,或指另一部武裝力量,或指某一局勢。

孫子兵法中三十六計之瞞天過海簡介,它的出自於哪個典故? 第2張

【出處】

公元589年,隋朝將大舉攻打陳國。這陳國乃是公元557年陳霸先稱帝建國,定國號爲陳,建都城於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戰前,隋朝將領賀若弼因奉命統領江防,經常組織沿江守備部隊調防。每次調防都命令部隊於歷陽(也就是今天安徽省和縣一帶地方)集中。還特令三軍集中時,必須大列旗幟,遍支警帳,張揚聲勢,以迷惑陳國。果真陳國難辨虛實,起初以爲大軍將至,盡發國中士卒兵馬,準備迎敵面戰。可是不久,又發現是隋軍守備人馬調防,並非出擊,陳便撤回集結的迎戰部隊。如此五次三番,隋軍調防頻繁,蛛絲馬跡一點不露,陳國竟然也司空見慣,戒備鬆懈。直到隋將賀若弼大軍渡江而來,陳國居然未有覺察。隋軍如同天兵壓頂,令陳兵猝不及防,遂一舉拔取陳國的南徐州(江蘇省鎮江市一帶)。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