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吐谷渾是誰建立的?巔峯時期的吐谷渾是怎樣的?

吐谷渾是誰建立的?巔峯時期的吐谷渾是怎樣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9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吐谷渾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坐北向南,高33米,東西長55米,南北寬37米,青海省都蘭縣察汗烏蘇鎮東南約10公里的熱水鄉,有座高度驚人的大墓,因爲外形詭異似高塔,當地人稱其爲“九層妖樓”,考古學家叫它“血渭一號大墓”。

吐谷渾是誰建立的?巔峯時期的吐谷渾是怎樣的?

而創造這規模宏大墓地的國家,有詩云:“東北遷徙青海邊,南征北戰打江山;立國三百五十年,後裔繁衍到今天。”

是來自東北的吐谷渾,一個古老的國家,同時也是一個古老的民族。

吐谷渾的建立

吐谷渾,一般而言,“谷”念yu,四聲,這原本只是一個人名,而後演化爲西北一個民族的名字,最後變成一個國家的名字,固在吐谷渾存在的時間裏一直都是族名、國名一樣。

吐谷渾,是內蒙鮮卑慕容氏單于慕容涉歸的庶長子,原名爲慕容吐谷渾。四世紀前後,慕容涉歸下令吐谷渾管理了1700多戶人口(這些人口成爲日後國家“吐谷渾”的核心力量)。

慕容涉歸死後,慕容涉歸的嫡子慕容廆和吐谷渾不和,二者爲了權力的分配爭鬥不休,甚至出現兵刃相見的局面,殺戮染紅了二人的兄弟情。

吐谷渾是誰建立的?巔峯時期的吐谷渾是怎樣的? 第2張

爲了結束紛爭,兄弟二人決定,分裂整個慕容部落。

慕容廆怒曰:“先公分建有別,奈何不相遠離,而令馬鬥!”

吐谷渾曰:“馬爲畜耳,鬥其常性,何怒於人!乖別甚易,當去汝於萬里之外矣。”

於是,吐谷渾帶着追隨自己的力量離開了遼東,西遷到了隴(涼)上(北),並在這裏生根發芽,這是吐谷渾古國創建的起始點。

吐谷渾一詞最早用於國家名是在吐谷渾的孫子輩,魏晉時期,葉延在沙州(今青海省貴南縣穆克灘一帶)建立慕克川總部,設置司馬、長史等官,以祖父吐谷渾的名字爲族名。

葉延傳子闢奚,闢奚傳子視連,視連傳弟視羆,視羆傳弟烏紇提,烏紇提傳位於視羆之子樹洛幹。

樹洛幹統治時期,吐谷渾的力量有了長足發展,成爲中國西北一匹力量黑馬,爲此樹洛幹自稱吐谷渾王,至此吐谷渾以國家的政權形式,在青海湖流域被記載了下來。

吐谷渾的巔峯

一般來講,吐谷渾古國的存在時間爲公元313-663年,雖然時間不長,但吐谷渾古國在中國源遠流長的歷史中發揮着不可忽視的作用,其後續的影響力也是不可小覷的。

在這三百多年的歷史進程中,“吐谷渾民族立馬中原,馳騁青海高原,吸納了漢文化豐厚的營養,同時也堅守了本民族的特色和信仰,在青藏高原上建立起一個卓爾不羣的文明古國。”

當王位傳到樹洛幹,其國家實力已經發展到了一定的規模。吐谷渾雖偏居西部一隅,但他們一直重視學習中原地區的文化。

據史學家統計,在吐谷渾二十二代國王或可汗中有十五位都精通漢文,熟悉典章,有的還精研天文曆法。統治者能有這樣優良的學習品質,吐谷渾也很難發展不好。

當王位傳到樹洛幹,吐谷渾的力量已不斷壯大。吐谷渾的汗國體制,主要是在可汗之下增設司馬、長史、將軍等官職,以強化可汗庭的中央領導權。經過這幾代的發展,吐谷渾培養和發現了許多有才能的人,且體制下的官職基本上都用儒生,他們也學習中原先進的各種制度,在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吐谷渾的發展。

在中國大格局正處於大分裂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時,吐谷渾的疆域在不斷擴大,雖然主要疆域仍然在甘、青間,但實際控制範圍東至洮河、龍固,西達赤水、白蘭,北界黃河,南至大積石山,北鄰南涼,東爲西秦。

吐谷渾是誰建立的?巔峯時期的吐谷渾是怎樣的? 第3張

勝光四年(431年),十六國時期胡夏末代皇帝赫連定與北魏爲敵,他在攻打西秦和北涼中戰敗,在逃跑途中遇到吐谷渾的軍隊,吐谷渾軍隊最後俘虜了赫連定,把赫連定交給北魏統治者魏太武帝拓跋燾,最終被處死。吐谷渾立功,慕瞶被封爲西秦王,佔領了金城、隴西等郡,勢力範圍再一次擴大。

吐谷渾在經濟上也有很大的作爲,主要表現在對絲綢之路的貢獻上。

絲綢之路是自西漢開始,中國通往西方的最著名的陸上交通線,到了南北朝時期,連年不休的戰亂使之不能正常通行。

在這個時候,處於東西方要衝的吐谷渾充分地利用了其地理位置的優越性,他們勇於進取,敢於冒險,發揮和南北朝的友好關係,促進了中原的對外貿易,並與其它來往國家建立起良好的關係。據史記載 : 吐谷渾“與益州鄰。常通商賈,民慕其利,多往從之。教其書記,爲之辭譯稍桀黠矣 。” 這充分證明了吐谷渾在絲綢之路發展上發揮的作用。

吐谷渾的滅亡

公元609年,隋軍大敗吐谷渾,將今青海大部分地區劃歸隋朝版圖。唐龍朔三年(吐谷渾諾曷鉢二十八年,663 年),吐蕃攻滅吐谷渾,吐谷渾王諾曷鉢和弘化公主逃往涼州,吐蕃佔據了吐谷渾王國的全部土地,吐谷渾就此亡國。

吐谷渾是誰建立的?巔峯時期的吐谷渾是怎樣的? 第4張

吐谷渾滅亡後,吐谷渾後裔有的退回涼州、青海、湟水流域等地,有的留在中原和漢族逐漸融合,有的保留其文化演變成現在的土族。不管以何種形式存在,中國史書上都有他們精彩的身影。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