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一場戰爭死亡3000萬人,四個超級帝國崩潰,卻造就了一位殺人魔王

一場戰爭死亡3000萬人,四個超級帝國崩潰,卻造就了一位殺人魔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戰爭是人類社會的產物,人類自原始羣體(原始公社)產生之日起就有了戰爭,它是由氏族部落之間或部落聯盟之間,爲了爭奪賴以生存的土地、河流、山林等天然財富,甚至爲了搶婚、種族復仇而發生衝突,進而演變成原始狀態的戰爭。

隨着生產力和畜牧業的發展,生產物品有了剩餘,有了私有財產,出現了主人和奴隸,盟發了私有制、階級,從而使“古代部落對部落的戰爭,已經開始蛻變爲在陸上和海上掠奪家畜、奴隸和財寶而不斷進行的搶劫,變爲一種正常的營生”《卡爾·馬克思恩格斯軍事文集》。

在有文字記載的5560年人類歷史進程中,世界上共發生過14531次戰爭,平均每年2.6次。就全球範圍來說,就發生過兩次波及全球的大戰,這就是一、二次世界大戰。

這兩次世界大戰的戰爭規模、消耗與危害,都是前所未有的,給世界人民帶來了極爲深重的災難。據統計,第一次世界大戰有30多個國家和地區、15億人口捲入戰亂,戰場上雙方傷亡人數達3000多萬。第二次世界大戰有61個國家和地區,20多億人口被捲入其中,參戰兵力超過1億人,大約9000萬士兵和平民傷亡,3000多萬人流離失所。

一場戰爭死亡3000萬人,四個超級帝國崩潰,卻造就了一位殺人魔王

戰爭中沒有完勝的一方,戰爭對於哪一方都是災難。戰火會使人們流離失所。戰爭的災難是無法去估量的。同樣,戰爭的殘酷也使那些曾經不可一世的龐大帝國在戰後退出了歷史舞臺。下面就盤點一戰過後消滅的四大帝國。

一、奧匈帝國

奧匈帝國曾是東歐的大帝國,國土面積之遼闊、在當時歐洲排名第三,僅次於俄羅斯和奧斯曼帝國;

總人口數量之衆多、稍遜於俄羅斯和德意志,位於歐洲第三;

機械儀器製造業之繁榮、和鋼鐵軍火工業之雄厚,排位世界第四,僅次於德國、英國和美國之後;

其資源總儲備之廣泛、和動員總兵力之龐大,亦是歐洲第四,只少於俄羅斯、德國和法國;

而農產品種類之繁多、和原油產量之豐富則是超越擁有精緻農業的法國和以糧食出口爲導向的俄羅斯,位居全歐之冠;

一場戰爭死亡3000萬人,四個超級帝國崩潰,卻造就了一位殺人魔王 第2張

斯柯達兵工廠生產的重炮武器的工藝之先進更是遙遙領先,雄踞世界第一。

1908年,奧匈帝國宣佈正式吞併波黑,這是導致薩拉熱窩暗殺事件的根由。薩拉熱窩暗殺事件於1914年6月28日(此日爲塞爾維亞的國慶日)在巴爾幹半島的波斯尼亞發生。

當時,奧匈帝國皇位繼承人斐迪南大公夫婦在軍演結束後,在市區訪問途中被一名塞爾維亞族青年學生普林西普槍殺。這次事件使奧匈帝國於7月向塞爾維亞宣戰,成爲了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由於奧匈帝國所在的同盟國陣營戰敗,1918年11月3日奧匈帝國與協約國達成停火協議。有趣的是,戰爭的結束之日,也是奧匈帝國的終止之時。由於帝國內部的成員對帝國喪失了信心:經濟發展已經停止,新的經濟發展的希望也消失了,許多戰前在奧地利部分引入的開放政策被取消,使民族主義者異常氣憤,從而導致帝國解體。

1918年10月28日捷克首先宣佈獨立,匈牙利緊隨其後。接着就像多米諾骨牌效應一樣,各地紛紛脫離帝國體系。

從奧匈帝國分裂出的國家有奧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塞爾維亞、黑山、克羅地亞共和國、斯洛文尼亞共和國、馬其頓共和國、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納共和國等。

二、奧斯曼帝國

奧斯曼帝國是突厥人建立的帝國,創立者爲奧斯曼一世。

極盛時期版圖囊括了以前存在過的阿拉伯和拜佔廷兩個帝國的大部分地區,地跨歐亞非三大洲,南歐、巴爾幹半島、中東及北非的大部分領土,西達直布羅陀海峽,東抵裏海及波斯灣,北至如今的奧地利和斯洛文尼亞,南及蘇丹與也門。是15世紀至19世紀唯一能挑戰崛起的歐洲基督徒國家的伊斯蘭勢力。

20世紀初,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奧斯曼帝國加入同盟國陣營,這也是導致帝國最終解體的原因之一。

一場戰爭死亡3000萬人,四個超級帝國崩潰,卻造就了一位殺人魔王 第3張

奧斯曼帝國的分裂是發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的一個政治事件。被奧斯曼帝國統治的大片領土和屬地,乃至人口被瓜分及分裂爲多個新的國家。

儘管協約國陣營內,各國有着不同的戰後意圖,各自訂立了許多雙邊及三邊協議,但協約國在戰爭早期已經開始計劃瓜分奧斯曼帝國。

1919年11月,英國及法國軍隊佔領伊斯坦布爾,奧斯曼帝國隨即崩潰,並於1920年與協約國簽訂《色佛爾條約》。

但條約被認可之前,土耳其獨立戰爭又迫使協約國重返談判桌。協約國與大國民議會於1923年簽訂《洛桑條約》,以替代《色佛爾條約》及解決領土紛爭。

凱末爾領導起義,擊退希臘,建立土耳其共和國,標誌着奧斯曼帝國至此滅亡,形成了現今的阿拉伯世界及土耳其共和國。

三、德意志帝國

德意志帝國,通常是指從1871年普魯士統一德國到1918年霍亨索倫王朝最後一任皇帝威廉二世退位爲止的德國,也被稱爲德意志第二帝國,因爲將神聖羅馬帝國算爲第一個帝國。

其正式國號德意志帝國是後來魏瑪共和國和納粹德國的正式國名。帝國由27個領地構成,其中普魯士王國佔帝國大部分地區並擁有最多人口。

1871年普魯士王國統一了除奧地利外德意志全境,德意志帝國建立。該國是當時世界列強之一,經濟總量世界第二,僅次於美國,超過英國和法國。

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由於列強間的利益衝突:德國與奧匈帝國結盟、英法與德國的對立、俄羅斯帝國對巴爾幹的政策等。

一場戰爭死亡3000萬人,四個超級帝國崩潰,卻造就了一位殺人魔王 第4張

德意志帝國選擇站在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一邊,與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法蘭西共和國、俄羅斯帝國、意大利王國(1915年參戰)對抗。戰爭蔓延到全歐洲,德意志帝國的海外殖民地也遭到波及。

1914年西線德軍的攻勢在馬恩河(巴黎北方)停滯,此後西線雙方形成塹壕戰,僵持狀態直到1918年春季。在東線,雖然佔領大片土地,但沒對俄軍取得決定性勝利。在北海,大不列顛及愛爾蘭聯合王國的海軍封鎖使得德意志帝國開始發生原料和食物短缺。

1917年,基於德意志帝國的無差別潛艇戰略,間接令美國參戰,使得戰爭情勢開始轉向。

1917年11月,俄國爆發十月革命後,俄、德兩國簽訂佈列斯特和約,俄國宣佈退出戰爭。芬蘭和烏克蘭取得獨立,德意志帝國得到大片土地。

1918年10月底11月初,德意志帝國境內許多城市發生叛變(起義)。在各方壓力之下,威廉二世被迫遜位流亡海外。帝制終結。11月9日,社會民主黨黨魁菲利普·夏德曼宣佈成立共和國。11月11日,停戰和約簽訂,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雖然戰爭結束,但德國的革命並沒有停止。新成立的魏瑪共和國最後在1919年5月鎮壓了社會主義分子的起義。

1919年6月,長達6個月的談判後,戰勝國(協約國)對戰敗國(同盟國)的和約,即《凡爾賽條約》在德意志帝國成立的地方,也就是凡爾賽的鏡廳簽訂。

德國割讓土地給法國,比利時以及剛剛復國的波蘭等國。德國尚需賠款,並要爲戰爭負上全責。因此,許多德國軍人認爲他們被背叛,他們認爲德國事實上根本不應該輸,這也是後來納粹德國成立的原因之一。

四、俄羅斯帝國

俄羅斯帝國,簡稱爲俄國、俄羅斯、沙俄或沙皇俄國,是1721年彼得一世加冕爲皇帝后,至1917年尼古拉二世退位爲止的俄羅斯國家。俄羅斯幅員遼闊,國土跨寒帶、亞寒帶和溫帶三個氣候帶,人口有1億2560萬人,至1914年達到1億6570萬人,是當時的世界列強之一,自稱第三羅馬。

自1721年俄羅斯帝國成立開始,歐洲任何國際政治問題(如反拿破崙戰爭的勝利,反歐洲革命的勝利),沒有俄國的干涉,都無法解決。俄羅斯帝國也被稱爲“歐洲憲兵”。但由於19世紀後期的改革並不徹底,導致經濟實力在20世紀初期的尼古拉二世時代不及其它歐洲幾大國。

一場戰爭死亡3000萬人,四個超級帝國崩潰,卻造就了一位殺人魔王 第5張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在歐洲大陸爆發,政局動盪不定的俄羅斯加入英法協約國陣營對德奧宣戰,戰爭給俄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

二月革命後,俄國建立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它與二月革命中建立的工人士兵代表蘇維埃同時存在。因此它是一次資產階級民主革命。俄國臨時政府掌握着主要政權。

資產階級臨時政府不顧人民死活,繼續進行世界大戰,激起了人民的強烈反對。1917年11月7日晚9時45分,隨着停泊在俄國首都彼得格勒附近的軍艦“阿芙樂爾”號的幾聲炮響,起義軍向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的最後據點—冬宮發起了總攻。

最終,武裝起義取得勝利。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俄國“十月革命”。 俄羅斯帝國爲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與蘇聯所取代。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