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什麼是地主制經濟?遼國的社會階級又是怎麼構成的?

什麼是地主制經濟?遼國的社會階級又是怎麼構成的?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契丹諸部長官大王、節度使、都監、司徒等,握有管理部落的軍事、行政、經濟權力,有些家族則世預節度使之選。這些部落長官實際上就是本部分地的領主。因此,契丹人的部落只能是保留着部落組織形式的領主佔有制組織機構。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遼朝皇帝的斡魯朵佔有牧場、農田,有從事農、牧業生產的宮戶,皇帝及諸王、公主、駙馬、契丹貴族、官僚都是大大小小的領主。

早期投靠契丹統治者併爲遼朝的建立與鞏固建有功勳的某些漢人、渤海人上層,也不同程度地佔有土地、人戶,他們中一些人既是經營莊園的領主,也是出租土地的地主。聖宗時期的大丞相韓德讓,在上京、中京、西京、南京、平州、奉聖州都有提轄司,管理屬下各地的莊園。中京內省使、知宮苑司事李知順,上京戶部使馮從順等在中京也有莊園。

隨着社會的發展,諸王、公主等的投下州也發生了變化。到聖宗時,領主對屬下的控制已日益削弱,國家對投下軍州的政治、經濟管理職能日益加強。領主佔有制衰落。

什麼是地主制經濟?遼國的社會階級又是怎麼構成的?

太宗時,東丹國中心南移,留居原地的渤海人大批南遷到東京遼陽地區。他們中的富戶、貴族多擁有部曲。在遷徙中,一些貧苦無力者又爲富戶所收容,故東京地區的渤海貴族、富戶也多是擁有屬民的領主。隨着遼朝封建化程度的提高,東京的領主制也逐步向地主制經濟轉化。

南京、西京的大土地所有者,多以租佃方式經營地產。中京的奚人,也多將土地租給漢人和渤海人耕種,他們或成爲地主,或爲小土地出租者。

寺廟的上層僧侶,是寺廟地產的管理者。由於土地來源不同,他們的佃戶既有二稅戶,也有具有獨立自由身分的國家編戶。上層僧侶實質上是靠地租生活的地主。

由於商業的發展,遼朝境內也出現了富有的商人階層,他們或經商於五京、州縣,或來往於遼、五代諸國、宋境,有的甚至成爲代表遼朝辦理交涉的使臣,如遼太宗時的回圖使喬榮經商於晉境,又爲遼朝商業貿易的代表,並可作爲使臣與後晉交涉政務。西京歸化州的韓師訓也是富甲一方的商人。

牧民、農民和手工業者

遊牧的契丹人,編入相應的部落和石烈,在部落首領的管理下,在部落的分地上從事牧業生產,承擔着部落和國家的賦役負擔,沒有朝廷和部落首領的允許,不能隨意脫離本部。他們是牧區的勞動者、牧業生產的主要承擔者,是部落貴族的屬民。

從事農業生產的居民被編入州縣,包括擁有少量土地的自耕農和靠租種地主土地爲生的佃戶。他們無論經濟地位如何,都是具有自由民身分的國家編戶,並承擔着國家的賦役負擔。寺廟的佃戶多是貴族、官僚隨同土地一起轉贈的,是既向國家納稅又向寺廟交租的另一種形式的稅戶。

遼朝境內也有一些從事手工業產品製造的個體手工業者,他們同農、牧民一樣是國家賦役的承擔者和財富的創造者。

什麼是地主制經濟?遼國的社會階級又是怎麼構成的? 第2張

宮分人、奴隸和著帳戶

宮分人的情況比較複雜,就民族成分講,有契丹人、奚人、渤海人、漢人和烏古敵烈、女真等諸部人。

究其來源,漢人、渤海人和各部族人多爲戰爭俘虜,契丹人則或爲宮衛建立時析部族所得,或爲自願投附者,或后妃出嫁時陪嫁的媵戶和貴族犯罪沒入者。他們的身分、地位也不相同。有的享有自由民身分,佔有一定數量的奴婢、部曲,本身就是領主、地主,並可任高官。

如宮分人中的八房子弟,是耶律欲穩的後裔。欲穩本爲突呂不部人,自其祖臺押時,就與耶律家族關係密切,有保護阿保機父輩之功。阿保機初置宮衛,欲穩率部曲來歸,附宮籍,爲宮分人。他官至奚迭剌部夷離堇,弟霞裏爲奚六部禿裏,祖臺押配享皇室耶律家祖廟。穆宗朝殿前都點檢耶律夷臘葛,雖爲宮分人,卻與穆宗爲布衣交,並佔有宮戶。

景宗、聖宗時的韓德讓,位極人臣,卻一直到統和二十二年纔出宮籍,賜國姓,隸季父房,並進而建文忠王府,一躍而成爲斡魯朵主人。他們不但是部曲、奴隸的主人,而且是遼朝的高官,他們的家族屬遼朝統治集團行列。

大部分宮分人是有少量財產的農、牧業勞動者,是領主佔有制下的農、牧民,有自己的財產和家庭,享有較奴隸爲多的自由,但對主人仍有很強的人身依附關係,不經允許,不得脫離主人。主人卻可按自己的意志將他們轉送與人。他們承擔的賦役,是主人的私人收入,同時按主人的意志提供力役。而他們承擔的軍役,則是以向主人提供的方式爲國家的軍事目的服務。

這一類宮分人,在地位上與諸部部民相似,而在名分上,前者爲私人部曲,且人身依附關係較強,甚至可以被統稱爲“奴婢”,後者爲隸屬於地方組織的國家編戶,但比編入國家州縣的民戶受着較多的控制與約束。

諸宮和貴族都佔有相當數目的奴隸。他們從事某些手工業生產和供家內驅使,聖宗時的稍瓦、曷術二部,原來即由皇室、貴族的奴隸組成。他們當是戰爭俘虜和部落制末期淪爲奴隸的部民。被編入稍瓦、曷術石烈後,由貴族私人奴隸轉爲國家官奴婢。宋朝也有拐騙人口賣到遼境爲奴者。

著帳戶是一種特殊的奴隸,他們是由犯罪被籍沒的貴族組成的,最早被沒入者是殺害遙輦氏聯盟于越釋魯的蒲古只三族人。遙輦後期,他們被編入瓦里。阿保機死後,皇后述律氏將他們編爲著帳戶。世宗時,放免爲良。此後,凡貴族、世官之家犯罪,便被沒入,編爲著帳戶。“凡承應小底、司藏、鷹坊、湯藥、尚飲、盥漱、尚膳、尚衣、裁造等役,及宮中、諸王祗從、伶官之屬,皆充之”。他們是宮廷奴隸,皇室佔有的奴隸。

著帳戶的身分並非終身。原有的著帳戶不斷放免,新的罪犯不斷沒入,故終遼之世,“釋宥、沒入,隨時增損,無常額”。

此外,諸部落也有瓦里,管理部落所有的奴隸,而在國家手工業作坊中從事生產的手工業者,也處於工奴地位。某些被貶黜的官員,也常被罰入作坊服役。如聖宗朝祕書正字李萬因上書“辭涉怨訕”,被處以杖刑後,罰至陷河冶採煉白銀。道宗朝北面林牙蕭巖壽因反對和揭露耶律乙辛獲罪,被流放烏隗路,“終身拘作”。

什麼是地主制經濟?遼國的社會階級又是怎麼構成的? 第3張

階級關係的變化

遼朝是在遊牧的部落聯盟基礎上建立的國家政權,它在政治制度、經濟成分、習俗法規等諸方面必然還有某些部落聯盟時期的殘餘和痕跡。建國後,遼朝統治者不斷擴張境土,統治了農耕的渤海人和部分漢人,又受到了來自封建經濟、政治制度和農業文化的強烈影響和衝擊,這就決定了遼朝境內的政治制度、經濟關係及文化等方面幾種成分並存且不斷髮生調整變化的社會進程。

在契丹人活動的中心地區,在部落組織形式下存在的早期封建制,即領主制占主導地位。部落組織轉化爲國家的地方行政機構時,部落顯貴、開國功臣成爲國家的上層統治階級,於是部落內部有了牧主、富裕的牧民和只有少量牲畜的貧苦牧民,部落節度使等既是國家的地方官員,同時也是本部的領主。

自大賀氏聯盟時期起,契丹人中已經出現了奴隸,他們來自貧苦的牧民和戰爭俘虜。遙輦聯盟後期,又出現了因犯罪被籍沒爲奴的貴族。但牧業生產不同於農業和手工業,不適宜大量使用奴隸,因而契丹社會一直停留在家庭奴隸制階段。

建國後,牧業區仍有一定數量的奴隸,主要從事家內勞動、宮廷服務和手工業生產。隨着封建因素的日益增長,從事手工業等專業性生產的奴隸大批得到解放,編部爲民,奴隸制的殘餘成分日益減少。奴隸主要從事家庭、宮廷服務,供主人日常驅使。

投下及斡魯朵所屬的民戶,爲領主、貴族的部曲。但早已有了獨立身分的自耕農民長期被抑爲農奴,是不能容忍的。由於投下是在國家准許的情況下建立的,他們就不可能完全擺脫國家的控制和約束。

投下戶儘管身分是部曲而其地位實質上並不完全是領主的私屬。隨着封建經濟的發展,他們也在不斷地改變着自身的地位。一方面投下軍州日益減少,投下戶便隨之轉化爲國家州縣民戶;一方面對領主的依附關係日益鬆弛。以投下的變化爲先導和動力,牧區的封建化程度日益加深,社會發展的進程加快。這種變化自聖宗以來日益深化。

進入遼朝統治集團的漢人和渤海人上層,在出租土地、收取地租的同時,也像契丹貴族一樣建立莊園,佔有大量部曲、人戶,由地主又蛻變爲領主,身兼地主、領主雙重身分,這也是由其所處的社會環境和地位決定的。

在靠近燕雲的奚人地區,租佃制經營方式較爲普遍。因爲它靠近農業區,有大批被俘和流入的漢人,受燕雲先進經營方式的影響,同時,也與契丹上層早期沒有過多地向這一地帶伸展勢力有關。

總的來說,除戰爭期間外,西京、南京原有的經濟基礎沒有因歸入遼朝受到破壞,而是在租佃制經營方式上繼續發展。東京地區租佃制、莊園制並存。上京、中京地區變化較大,總的趨勢是部落殘餘日益減少,封建領主制逐漸向地主制經濟過渡。

整個遼朝境內,早期決定社會性質的經濟成分應該是領主制。與之相適應的遼政權也應是早期封建制政權。聖宗以後,地主制經濟有了一定程度的發展。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