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李廣利兵敗後,漢朝處於危機之中,匈奴爲何不發動反擊?

李廣利兵敗後,漢朝處於危機之中,匈奴爲何不發動反擊?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6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代歷史上英雄人物輩出,李廣利的故事大家聽過嗎?

從元光二年的馬邑之謀,到徵和三年的李廣利三擊匈奴,漢武帝時期的漢匈戰爭,持續了四十三年。在最後一戰中,李廣利兵敗,七萬漢軍非死即降,漢武帝治下的西漢政權,由此引發嚴重的政治危機,差點亡國。

徵和三年,匈奴入侵五原郡,大肆劫掠邊民。漢武帝令李廣利率七萬大軍出五原,商丘成率三萬人出西河,馬通率四萬人出酒泉,三路大軍並進,深入漠北追擊匈奴。

這是既十九年前的漠北大戰之後,規模最大的一次漢匈戰爭。與漠北之戰,衛青霍去病雙星閃耀,匈奴人慘敗不同,這次戰爭漢軍損失慘重。

三路大軍,商丘成取得小勝而歸。馬通尋找不到戰機,免費旅遊一趟打道回府,順道拿車師國出了口氣。李廣利則經歷了一場過山車般的經歷。

一開始,李廣利旗開得勝,擊潰二千人的小股匈奴兵,匈奴人一路退卻,不敢接戰。按常理,這仗該結束了,雙方是明牌,匈奴人北逃,漢軍不具備大縱深追擊能力,小勝即止雖有遺憾,也是迫不得已。可就在此時,一個意外消息,攪亂了戰局。

李廣利兵敗後,漢朝處於危機之中,匈奴爲何不發動反擊?

原來,隨着巫蠱之禍案件的審查,丞相劉屈氂落馬了,他的妻子被內史郭襄舉報,行巫蠱詛咒漢武帝。劉屈氂因此被逮捕,全家被處死,李廣利的家人也受到牽連,被逮捕入獄。

劉屈氂謀反罪,爲何會牽扯到李廣利?原來李廣利的女兒,嫁給了劉屈氂的兒子,兩人是兒女親家。不光如此,劉屈氂和李廣利之間,還有一個不爲外人所知的祕密。

李廣利有個妹妹,就是漢武帝的寵妾李夫人,就是那位臨死前頭捂被子,不讓漢武帝見最後一面的聰明女子。李夫人給漢武帝生了一個兒子,叫劉髆,封昌邑王(其子劉賀就是後來當了27天皇帝的廢帝)。

巫蠱之禍發生後,太子劉據自殺,儲位空懸,李廣利的心動了。漢武帝六子,兩死一幼,有資格爭儲位的只有三人,皇三子燕王劉旦,皇四子廣陵王劉胥,皇五子昌邑王劉髆。劉胥聲名狼藉,劉旦不受漢武帝喜愛,劉髆有機會!

於是李廣利與親家劉屈氂結下同盟,共同擁立自己的外甥劉髆爲太子。以二人當時的地位,一個是丞相,一個是大將軍,軍政一把手聯合,除了劉髆,未來誰也坐不穩龍椅。

可惜劉屈氂受累於夫人的巫蠱之禍,全家被殺,還暴露了他與李廣利之間的陰謀!

漢武帝震怒之下,逮捕了李廣利全家。大臣們很擔心:李廣利領兵在外,這麼做會不會逼他反叛?漢武帝太過自信,全然不顧勸阻,靜等李廣利歸案。

李廣利得知這條晴天霹靂的消息,被迫想法自救。一條路就是投降匈奴,其結局就是全家被殺;第二條路就是戰勝匈奴,以軍功贖罪。

李廣利選擇了第二條路。這是一條不歸路,本來繼續追擊匈奴就很危險,心態失衡之下的李廣利,全然不顧七萬大軍的生死存亡,只爲能跟匈奴人交戰。就這樣,大軍又縱深追擊一千多裏,在燕然山落入了匈奴單于佈下的口袋。

漢軍在匈奴人的衝擊下,損失慘重。李廣利偷雞不成蝕把米,要是回到朝廷,肯定二罪歸一,無路可走他,率領全軍,投降了匈奴。

別以爲七萬大軍,對漢帝國來說是九牛一毛,要知道漢武帝已經面臨着政權崩潰的危機!漢匈戰爭,雖然強大的匈奴,在漢軍的持續打擊下,喪失了大規模入侵的可能性,但是漢廷的損失更嚴重。

首先,漢軍打仗,補給很麻煩,通常一個士兵需要六七位補給人員的供應。漢軍在草原上與飄忽不定的匈奴人作戰,註定是一件很艱苦的事,即便最輝煌的一戰漠北大戰,漢軍光馬匹就損失了十幾萬匹。

漠北大戰後,西漢帝國國力空虛,十幾年都沒法組織起有效反擊,已經是強弩之末。李廣利這次不光摺進去漢軍的主力軍,大量的戰略物資也隨之打了水漂。

李廣利兵敗後,漢朝處於危機之中,匈奴爲何不發動反擊? 第2張

其次,由於戰爭的巨大消耗,漢武帝在花光文景之治的積蓄後,又不斷壓榨商人、富豪,乃至波及到最脆弱的農民。漢武帝末年,無以生計的流民暴增,農民起義不斷爆發,即便最混亂的西漢末年,民間暴動都沒有漢武帝一朝多。

最後,中央權力核心層矛盾重重,巫蠱之禍其實就是這種矛盾的激發,它自徵和元年開始發酵,一直持續到漢武帝駕崩都沒有結束。

總之,李廣利的失敗,等於輸光了漢武帝的內褲,他再也無力對匈奴用兵了!

既然如此,匈奴人爲何不發動反擊?怎麼就眼睜睜看着大漢,在大亂之後又回到大治,進而由漢宣帝完成了對匈奴的致命打擊?匈奴人怎麼就活得,連沒落的西漢都不如?

匈奴人在漢武帝的持續打擊下,損失更致命

漢匈戰爭,漢人一直是用自己的短處,與匈奴人的長處硬碰硬,不過,漢人有一個巨大的優勢:地大物博,國富民強。所以,大漢是瘦死的駱駝,匈奴即便是肥馬,也永遠比不上大漢。

匈奴人在最鼎盛時期,人口約150—200萬人,到南北匈奴分裂時,南匈奴僅剩四五萬人,北匈奴約二十萬人。以此推算,漢武帝末年,整個匈奴人口不會超過二十萬人。

也就是說,漢匈戰爭讓匈奴喪失了近百分之九十的人口!

所以,漢匈戰爭是兩敗俱傷,大漢帝國被打得滿目瘡痍,匈奴則是奄奄一息。匈奴人再大的野心,也無力發起對漢帝國的致命反擊。

問題是,既然如此,匈奴人爲何還要不斷騷擾入侵漢地,自取滅亡呢?因爲匈奴人不入侵劫掠漢人,他們同樣無法生存,也就是說,劫掠就是其生活方式,是對匈奴遊牧經濟的補充。

匈奴人的遊牧經濟模式,決定了其修復功能低下

遊牧經濟是一種很原始的生存模式,原始氏族社會的人類,就是這種經濟模式。這種模式最大問題就在於,他們的生存資源單一,只能靠畜牧業爲生。

匈奴人草原牧馬,遇上自然條件好的年份,水草豐美,羊肥牛壯,吃穿不愁。一旦遇上天災,甚至到冬天,水草枯黃,大批的牲畜死亡,匈奴人就失去了食物來源。所以,天災伴隨的就是匈奴人口的大量減少。

這還沒算上,鹽、鐵、茶、布匹、陶瓷等生活日用品的缺失。所以,遊牧經濟的天然缺陷,註定他們必須依賴於農耕文明,對他們的輸血。

李廣利兵敗後,漢朝處於危機之中,匈奴爲何不發動反擊? 第3張

問題是,農耕文明對遊牧文明卻沒有對等的需求,沒有牛羊,我們有豬、雞,沒有皮毛我們有絲綢,鹽鐵我們能自給自足。這就導致貿易的不平衡,匈奴人即便賣光了牛羊,也換不回足夠的生活必需品。

那怎麼辦?搶唄!這就是匈奴人哪怕被打得滅亡了,也始終要不斷劫掠漢地的原因。

在正常的年份,匈奴人的經濟模式都先天不足,何況在遭受重大打擊之後!漢匈戰爭,讓匈奴人人口暴減到幾乎滅種的程度,其經濟水平從來都不能滿足自身發展需要,用什麼來彌補戰爭的創傷?

所以,漢人一旦休養生息,就迅速發揮系統修復功能,實現再造血,匈奴人不行。

生死存亡關頭,匈奴內部發生了嚴重的內訌

巫蠱之禍後,漢武帝徹底反思對匈政策,決定停止用兵,休養生息,恢復國力。而匈奴人的經濟模式,決定了他們在泥淖中不斷掙扎。

生存危機最終引發政治危機,匈奴內部最終爆發了嚴重的內訌,虛閭權渠單于死後,匈奴出現五單于並列,相互攻伐的混亂局面。

這時候別說反攻大漢,只要漢廷稍稍出手,哪怕坐山觀虎鬥,匈奴恐怕就自生自滅了。關鍵時刻,匈奴人出現了一個偉大的人物——呼韓邪單于。他力主與大漢和平,並依靠西漢政府的幫助,統一了草原。

從那以後,匈奴人提起大漢就一臉虔誠,說若不是大漢,匈奴早就滅亡了,是他們幫我們生存下來。

李廣利兵敗後,漢朝處於危機之中,匈奴爲何不發動反擊? 第4張

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傳統美德,熱愛和平,渴望與周邊民族和平共處,不乘人之危,常常扶危濟困。正是我們的天德,讓我們成爲一個強大的民族,又因爲強大,我們表現出無以倫比的自信和博愛。

所以,我們堅信,中華民族無論遇到何種困難,都能戰勝困難重新屹立。過去漢匈戰爭證明了這一點,今天也一樣,別看某些國家叫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