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千里江山圖》:北宋畫家王希孟所作絹本設色畫

《千里江山圖》:北宋畫家王希孟所作絹本設色畫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千里江山圖》是北宋王希孟創作的絹本設色畫,現收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該作品以長卷形式,立足傳統,畫面細緻入微,煙波浩渺的江河、層巒起伏的羣山構成了一幅美妙的江南山水圖,漁村野市、水榭亭臺、茅庵草舍、水磨長橋等靜景穿插捕魚、駛船、遊玩、趕集等動景,動靜結合恰到好處。在該作品人物的刻畫上,極其精細入微,意態栩栩如生,飛鳥用筆輕輕一點,具展翅翱翔之態。

《千里江山圖》:北宋畫家王希孟所作絹本設色畫

《千里江山圖》畫卷,不僅代表着青綠山水發展的里程;而且,集北宋以來水墨山水之大成,並將創作者的情感付諸創作之中。《千里江山圖》雖屬於寫意之作,但不乏工美佳作,表現了青年畫傢俱有嚴謹的生活態度。《千里江山圖》是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

畫作簡介

《千里江山圖》用一幅整絹畫成,無作者款印,有清弘曆(乾隆)題詩,後隔水有宋朝蔡京的跋一,尾紙有元朝李溥先的題一。打開卷軸包首,引首即可見硃紅印章數枚,以及卷首題詩。開首高山之巔直入雲霄,其後丘陵連綿,崇山峻嶺,移步換景,漸入佳境。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畫家筆下應運而生,從前景山巒村居起勢,隔岸畫羣峯秀起,兩翼伸展漸緩,與起勢的山巒遙遙相對,起到精美的承接作用。峯巒左下方一橫跨江面的大橋,並與下一組景物相銜接。

翻過兩重山可見幽深的宅邸,處處可見着白衣的隱士,且走且停,似在賦詩似在作曲,繼續前行,又是一座橋,此橋雖跨度不大,卻在橋上修建涼亭。繼續向前便臨江了。遠景煙波浩渺,層巒起伏,猶如仙境。登岸後,懸崖山路九曲盤旋通向深處的庭院。山間瀑布,掛掛濺瀉,複流大江。從高遠至深遠之景,引人入勝。山巒平緩處是一座宏偉的跨江大橋。

通向第二段美景的跨江大橋蔚爲壯觀,木質結構樑柱,下有三十二蹬,中間建有宮殿式的兩層樓閣,宛如一道彩虹,十分壯觀。此段羣峯參差節奏頻率明顯加強,緊接着峯勢向左迴旋,平坡伸延,直探入江中的瓊島把氣勢伸展開去,然後畫近景山巒和江渚漁村與瓊島相連接。與此相連的又是亭亭玉立的羣峯,卷前題詩山中村莊座座古樸的小橋,帶有涼亭的橋,簇擁着全卷的高峯,似直插天際,達到高潮。

《千里江山圖》:北宋畫家王希孟所作絹本設色畫 第2張

高峯左邊的峯巒,與深入畫裏的曲折江流相映成趣,起到了迴轉的作用,成爲第二段的結處。漫步於此處,意味無窮。由跨江大橋踏上岸,兩邊排列着建築,翻過高山,走過山谷,再爬上高山可見一處平原,村落房屋錯落有致。平原邊的懸崖頗具險勢,但另一面的高山又給了村莊無比安全感。

但此村落貌似是孤立的,並不能通往下一處,返回原來的小路且賞且行。山谷中的村落,河灘上的漁船,逍遙的隱居生活,招來船家繼續前行。舟在水中,可見隔水兩山遙相呼應,似是隔着銀河的牛郎織女,雖盡力向對方傾斜着,卻難以碰觸。岸上一片綠色的平地生機盎然,岸邊星星點點的漁船,似乎傳來了漁翁的吆喝。翻山越嶺跋涉,才站到巔峯之下。雖有攀登之情,卻難有攀登之勇。

第三段一轉前段的曲折緊張,節奏平緩,瞬間消除緊張氣氛。畫中一小島,島下平鋪着漁村,漁舟點點,使開起之勢下轉,起到承接作用。卷左下部畫近景坡岸與之相連接,起到轉接作用。卷左尾部畫突起的秀峯,其勢向上伸過江面和遠山,結住了開起之勢,並總結全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