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人類都無法戰勝它,蚊子爲何那麼難消滅呢?

人類都無法戰勝它,蚊子爲何那麼難消滅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2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蚊子是地球上最殘暴的屠夫,人類最大的天敵,與世界上的其他任何物種相比,它們所殺死的人類數量是最多的。這種平均體長不過4毫米的小昆蟲不僅煩人至極,還能傳播黃熱病、登革熱等一系列可怕的疾病。

過去的一百多年裏,科學家們一直在尋求殺滅蚊子的辦法。雖然屢有突破,但蚊子的生存能力是如此強大,似乎總能東山再起。這是一場勢均力敵的僵局,也是一場名副其實的血的戰爭。

人類都無法戰勝它,蚊子爲何那麼難消滅呢?

1881年,法國人開始動工,要在南北美洲之間挖一條運河聯通大西洋和太平洋。這條運河穿過巴拿馬溼地熱帶,因此後世即將稱它爲“巴拿馬運河”。挖運河是人類自古以來做慣了的活兒,經驗豐富本該是小菜一碟,但這次的工程卻彷彿受到了詛咒般停頓不前。

1880年代,工人在挖掘運河

爲什麼?因爲工人們開始接二連三地死去,臨死前發熱、渾身發黃、肌肉痠痛、吐血、精神錯亂,但死因卻無人得知,只能根據他們的症狀簡單地稱爲“黃熱病”。在接下來的十年裏,參與運河修建工作的工人中有22000多人因爲黃熱病而死亡,疫情是如此的嚴重,法國人不得不終止了運河的工程。

直到1900年,纔有一位美國陸軍醫生通過軍營中的研究發現,蚊子是傳播黃熱病的媒介。根據這個發現,美國在四年後接管了巴拿馬運河挖掘工作。他們排幹了積水的沼澤、用油覆蓋死水從而殺死蚊子的幼蟲,同時還安裝紗網來保護工人。這些滅蚊手段行之有效,巴拿馬運河終於得以順利完工。

自從知道蚊子可以傳播疾病之後,驅蚊就變得非常重要了。1901年,人們發現天然的香茅油有驅蚊的功效,是第一種真正有效的驅蚊劑,可惜的是香茅油揮發迅速,驅蚊時間不長。世界大戰開打之後,士兵在惡劣的環境中,不僅要與敵人搏鬥,還要受到蚊蟲叮咬和疾病蔓延之苦,因此對驅蚊劑的需求也越發急切。

1939年,瑞士化學家保羅·穆勒發現,一種名爲DDT的化合物可以殺死各種昆蟲,這項偉大的發現在7年後爲他贏得了一個諾貝爾獎。二戰期間,DDT被廣泛用於戰場,用於控制蚊蟲叮咬傳播的瘧疾和登革熱,效果顯著。戰後,它依然被廣泛用於全球的滅蚊事業。

然而,DDT的神話來得快去得也快,早在1944年便已經有人意識到了DDT的問題:它無差別地殺死了許多有益的昆蟲,而且DDT會在生物中積累富集,造成自然平衡的破壞。而且,人們也發現蚊子已經開始產生抗藥性了,DDT不再管用了。

由於找不到理想的驅蚊劑,科學家繼續尋找着新的合成物。1946年,DEET(避蚊胺)誕生了。這是一種淡黃色的油狀物,也很容易揮發。它們不能殺死蚊子,但是能夠有效干擾迷惑蚊子的嗅覺,從而讓它們找不到要咬的人。

含DEET的驅蚊劑是非常有效的,至今爲止依然是驅蚊劑的首選,但它也有嚴重的問題。首先,DEET揮發得很快,作用時間很短,100%的DEET可以提供12小時的保護,而20%的DEET只能提供約3小時的保護。正因如此,DEET通常被用於製作噴灑在衣物上的驅蚊劑,從而爲個人提供短暫的保護,很難用於大量的農業或工業用途。另外,DEET會刺激皮膚,因爲常常使用酒精作爲溶劑,所以不推薦直接噴塗在破損的皮膚上。

人類都無法戰勝它,蚊子爲何那麼難消滅呢? 第2張

除了DDT和DEET外,科學家們當然也試過許多別的嘗試。比如有一種氯菊酯類的合成殺蟲劑——它也曾有效地殺死蚊子,不過到了90年代,蚊子就已經進化出了很強的抗藥性了,所以氯菊酯類殺蟲劑已經不再是主流。我們常用的蚊香,裏面的有效成分多半是菊酯類,所以你大概能明白,爲什麼就算點了蚊香,蚊子還是如同轟炸機一樣在你耳邊嗡嗡響。

1974年,科學家們還有過一個大膽的計劃——他們輻射照射了57000只公蚊子,摧毀它們的生殖能力,然後放歸於非洲大地,希望這些沒有生育功能的公蚊子能夠找到雌蚊子交配。可惜的是,輻射讓那些公蚊子的體魄變得差勁,它們很難找到願意與它們約會的雌蚊子,所以這項努力失敗了。

如今,人們已經在研究,能不能利用最先進的基因技術創造新型的不會傳播病原體的蚊子。假如能夠在這些領域獲得突破,也許人類千百年來和蚊子的戰役,就可以終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