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傳統古樂泉州南音簡介 泉州南音的價值是什麼?

傳統古樂泉州南音簡介 泉州南音的價值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4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泉州南音發展歷史是怎樣的?泉州南音有什麼價值?這就爲你介紹:

泉州南音簡介

泉州南音是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傳統古樂。起源於唐,形成於宋,主要流行於閩南及臺灣、南洋羣島華僑居住地區。

傳統古樂泉州南音簡介 泉州南音的價值是什麼?

泉州南音:又稱“南曲”,“南樂”、“南管”、“弦管”,被稱爲傳統音樂文化的“活化石”,唐代琵琶普遍用撥子,且是橫抱姿勢,泉州南音至今保持這一遺制。

南音中所用的“拍板”及其演奏方式與敦煌壁畫中的伎樂圖一樣。南曲主要流行於泉州市、泉州晉江、南安、安溪、永春、龍溪和廈門市,在臺灣及南洋羣島華僑居住的地方也很盛行。

泉州南音發展歷史

一般認爲南曲起源於唐,形成於宋:

(1)據文獻記載:唐僖宗光啓元年(885),王潮、王審知兄弟率軍入閩,他們帶去了唐代“大麴”傳播於民間。大麴與當地民間音樂的相互影響和吸收,從而產生了別具一格的“南曲”。

(2)南曲的主奏樂器琵琶稱爲南琶,爲曲頸琵琶,演奏姿勢是斜抱着彈奏。所用洞簫嚴格規定爲一尺八寸,亦稱之爲尺八。這兩件樂器的演奏姿勢與形制均與唐舊制相符。

(3)南曲的曲牌名稱有不少與唐代大麴、法曲的曲牌名稱相同。如《摩訶兜勒》《子夜歌》、《清平樂》、《梁州曲》、《婆羅門》等。

(4)宋代“南戲”五大名劇:《荊釵記》、《白兔記》、《拜月記》、《殺狗記》和《琵琶記》,南曲也演唱這些劇目。

傳統古樂泉州南音簡介 泉州南音的價值是什麼? 第2張

泉州南音有什麼價值?

泉州南音有着深厚、豐富的傳統文化積澱。它是從中原傳到福建閩南來的,這些中原音樂同閩南地方音樂互相滲透融合,孕育出泉州南音來。

泉州在宋代就是著名的東方第一大港,吸引了大量的中外客商和文人學士,經濟相當發達,各種文化交流頻繁,呈現出“千家羅綺管絃鳴”的繁榮景象。南唐顧閎中的傳世之作《韓熙載夜宴圖》即可印證。

泉州南音由譜、指、曲三大部分組成。 譜是唐大麴遺存,詞的內容多與戲文相關,曲的結構形式與元曲有直接聯繫。

泉州南音還吸收佛曲、道情的東西,吸收楚歌、吳歌、潮調及閩南地方音樂,並吸收弋陽腔、青陽腔、崑腔。

泉州南音演唱時的位置固定爲:演唱者執拍板居中;其左邊,上方爲洞簫,下方爲二絃;右邊,上方爲琵琶,下方爲三絃。

演唱程序固定是“指頭譜尾”,就是說開頭一定要合奏一套或一折“指”,最後一定要奏譜“煞尾”;中間演唱也要按“支頭”順序來進行。要“起曲頭”,就是每個支頭要有帶頭唱的人,他唱的曲屬於哪個支頭,其他人就要跟着唱這個支頭的曲。

若轉換支頭,則須唱“過支曲”作爲轉折的過渡、連接。上一個唱完,下一個接過拍板接着唱,伴奏樂器基本沒有間斷。

傳統古樂泉州南音簡介 泉州南音的價值是什麼? 第3張

樂器演奏也有其規矩,琵琶是先生,起指揮樂隊的作用;三絃和之,猶如“琴瑟和鳴”;而洞簫與二絃的關係,洞簫爲主,二絃爲輔,“簫咬弦,弦入簫”,即所謂“絲竹更相和,執節者歌”。

南音不管是表演形式還是音樂內容,始終都保持着古代中原的古風古味,研究價值高,欣賞價值也高。代表曲《八駿馬》、《梅花操》等。

泉州已將泉州南音申報“世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人類口頭及非物質遺產代表作”)併成功入選,“泉州南音研究”已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多元化文化部列入“中亞———東西方文化間對話”項目計劃。

南音的歷史淵源、藝術特色、傳承意義。

此外還有比如在香港流行的地水南音,雖然同名,卻是不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