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古人在什麼時間舉行婚禮?古人的婚禮都有什麼講究?

古人在什麼時間舉行婚禮?古人的婚禮都有什麼講究?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7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古人的婚禮在什麼時間舉行,小編爲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古人的婚禮一般在晚上舉行。古代一直有“上午接親,晚上拜堂”的說法,中國古代迎娶新娘都是在黃昏以後。“結婚與黃昏”中“婚、昏”同音,也是古代人在晚上結婚的例證,說明女人在黃昏結婚,後改變了自己的姓氏。

古人在什麼時間舉行婚禮?古人的婚禮都有什麼講究?

據史料記載,“婚者,謂黃昏時行禮,故曰婚”。也就是說,晚上舉行婚禮是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婚禮習俗。讀古書時,常見古人對婚禮的描述,如《禮記》也專闢“昏義”一章,《儀禮》中專有“士昏禮”,但由於中國社會的發展,加之不同民族的不斷融合,民間婚俗的差異一直存在。

人生有四大喜事,“洞房花燭夜”便是其中之一。在古代,“洞房花燭夜”有“小登科”之稱,堪與金榜題名相媲美。而“洞房花燭”便是婚禮的題中應有之義,因此對於一個人來說是極爲重要的時刻

古人在什麼時間舉行婚禮?古人的婚禮都有什麼講究? 第2張

其實,婚禮由其產生到完善經歷了漫長的歷史時期。根據相關學者的研究,原始社會時,人們實行羣婚制,往往沒有固定的配偶。後來隨着生產力及文明意識的進一步提升,產生了對偶婚。就在羣婚制向對偶婚轉變的時期,男子爲了獲取交配權,往往會採取搶親的方式。而搶親一般在夜晚進行,搶回來的新娘立即拜堂成親,就這樣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種固定時刻的成親儀式。這種成親儀式經歷過夏商二代的沿襲,到了“鬱郁乎文哉”的周朝,形成了完備的婚禮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