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劉牢之爲何最終淪落到部下離散 最後自殺身亡的地步呢

劉牢之爲何最終淪落到部下離散 最後自殺身亡的地步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1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劉牢之爲何自縊而死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劉牢之是東晉名將,崛起於前秦對東晉的戰事中,也就是面對前秦的軍事威脅,東晉建立了古代最爲能征善戰的軍隊之一,北府軍,正是依靠淝水之戰前後的表現,劉牢之成爲了北府軍領袖的代表之一,本可左右天下局勢,稱雄一方的劉牢之,爲何最終淪落到部下離散,自縊而亡的悲慘境地。

劉牢之爲何最終淪落到部下離散 最後自殺身亡的地步呢

值得一提的是劉牢之的出身,也算得上是武將世家,可是他和桓玄,司馬元顯一樣,都是因爲得不到豪門大族的支持身敗名裂,司馬元顯和桓玄前期的確能夠得到豪門士族的支持,否則他們都不可能執政。可他們急於攬權,才最終被拋棄,劉牢之則是自始至終都得不到支持的那個人。相比之下劉裕雖然那出身卑微,但崛起之後,吃相不像司馬元顯和桓玄那麼難看,徐徐圖之。至於豪門士族爲什麼要扶持劉裕,是因爲他們也找不到更合適的人了,北府兵不在他們手裏,不用劉裕用誰呢?

劉牢之爲何最終淪落到部下離散 最後自殺身亡的地步呢 第2張

而導致劉牢之悲劇的最根本原因是他多次反叛,《晉書》記載,及王恭將討王國寶,引牢之爲府司馬,領南彭城內史,加輔國將軍……元顯遣廬江太守高素說牢之使叛恭,事成,當即其位號,牢之許焉。這是劉牢之第一次反叛,緊接着元興初,朝廷將討桓玄,以牢之爲前鋒都督、徵西將軍,領江州事。元顯遣使以討玄事諮牢之。這個時候桓玄又派遣使者說服劉牢之,結果他又答應了,反叛了司馬元顯,按理說已經兩次了,應該長點臉了,不然連做人的尊嚴信譽都沒了。

劉牢之爲何最終淪落到部下離散 最後自殺身亡的地步呢 第3張

不過在司馬元顯失敗後,桓玄還是看穿劉牢之政治上的無能,他不是一個合格的領袖,劉牢之看重的是利益,所以桓玄即使收了劉牢之的兵權,元顯既敗,玄以牢之爲徵東將軍、會稽太守,牢之乃嘆曰:“始爾,便奪我兵,禍將至矣!到了這個時候才知道禍事臨頭也是太晚了,劉牢之想再次反叛桓玄投奔廣陵相高雅之,在召集手下人商議的時候,發生了打臉的一幕,參軍劉襲曰:“事不可者莫大於反,而將軍往年反王兗州,近日反司馬郎君,今復欲反桓公。一人而三反,豈得立也。”語畢,趨出,佐吏多散走。

劉牢之爲何最終淪落到部下離散 最後自殺身亡的地步呢 第4張

可以說劉牢之反覆無常多次反叛已經讓部下都受不了了,劉牢之幾次變陣營,誰敢支持他?他習慣做二五仔,不能要求每一個北府兵都做二五仔。眼見部下離散,加上兒子沒有及時回來就自縊而亡了,可見劉牢之的大局觀很有問題。劉牢之有足夠左右天下的力量,卻缺乏與之匹配的心態。他似乎一直都走在一條尋找一個好老闆的路上,自己擔當的魄力差了點。劉襲說的固然是漂亮話,但是作爲領頭人,尤其還是北府這樣一支勁旅的領頭人,你一而再再而三地轉會變換陣營,你讓下面的人很爲難。我明明一發力就可以搞掂對手,可誰知道第二天睡醒了起牀,昨天的對手會不會變成今天的大老闆。沒有當雄主的魄力,可偏偏懷璧其罪捏着北府,他的命運就只能是死了。

劉牢之爲何最終淪落到部下離散 最後自殺身亡的地步呢 第5張

或許劉牢之自己也沒想到,短短几年間,自己從一個流民帥,會變成左右天下的砝碼。謝玄謝琰連續去世,在王恭之後他一下就變成了最強的軍閥。面前是之前沒人走過的路,學祖劉?不可能,國之重器怎麼可能放出去,註定得不到士族支持。學陶侃?陶侃的部隊可沒有北府這麼能打,士族更不可能讓北府擁有一塊可以自給自足的根基,那會讓這支部隊徹底失控。劉牢之沒有劉裕那樣自己制定遊戲規則的魄力,也沒有打破士寒障壁的勇氣,跟着士族在別人的規則下,面對的對手個個都有破壞規則的打算,偏偏最守規矩的居然是劉牢之自己。他的性格造就了自己的命運,從他坐到北府大佬那一刻起,怎麼選都是死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