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漢朝的察舉制有什麼弊端?爲什麼後來出了“不到四十”不能做官的標準?

漢朝的察舉制有什麼弊端?爲什麼後來出了“不到四十”不能做官的標準?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3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漢朝的察舉制有什麼弊端?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記得前文大鵬也介紹過,漢代選拔官員的方法主要還是察舉制,目的是讓基層的優秀人才也有機會做官。

但是到了後來,隨着吏治腐敗,考覈標準形同虛設,察舉不實越來越多,不少人靠託關係混成了領導。

以致社會上流傳這樣一首民謠:“舉秀才,不知書;察孝廉,父別居。寒素清白濁如泥,高第良將怯如雞。”

有些關係戶本身就不是什麼好人,當官之後就更變本加厲了,拿濫殺無辜當威風,以搜刮地皮爲能事。

還有的看到違法亂紀不檢舉,聽說爲非作歹不調查,躲在賓館裏調查社情民意,要地方一個月就出政績。

更有甚者,感覺自己任內罪行太多,無法遮掩,就乾脆棄官而去,還裝出一副清高的樣子,以博取高名。

漢朝的察舉制有什麼弊端?爲什麼後來出了“不到四十”不能做官的標準?

公元132年,尚書令左雄上書朝廷說:咱們的察舉制有點失靈,好多官員不學無術,一點兒用也沒有。

還有的人藉着搞梯隊建設的名義,打着培養優秀年輕幹部的旗號,通過跟別人搞交換推薦,把孩子塞進隊伍。

這些官二代年紀輕輕,乳臭未乾,吃飯還得叫別人喂呢,就成了廳局級幹部。再這樣下去,朝中可就沒人幹活了。

漢朝的察舉制有什麼弊端?爲什麼後來出了“不到四十”不能做官的標準? 第2張

漢順帝雖然是封建帝王,也知道朝中沒人幹活的可怕,爲了維護自己的統治,他趕緊問左雄可有對策?

左雄說:子曰:四十不惑。《禮》稱強仕。男子到了四十歲,智謀、氣力都很強盛,就可以出來做官了。

從今以後,咱們就規定:年齡不到四十的,不得推舉爲孝廉。如果遇有特殊才能的人,自然可以不限年齡。

漢朝的察舉制有什麼弊端?爲什麼後來出了“不到四十”不能做官的標準? 第3張

尚書僕射胡廣、尚書郭虔、史敞一聽就急了,說,凡是察舉,都是根據才能大小,哪能根據年齡大小。

甘羅十二歲爲宰相,賈誼二十歲名揚天下,非規定四十歲才能入朝爲官,那得造成多大的資源浪費啊!

這種違反常理的規定,執行吧,老百姓有意見;不執行吧,又損害朝廷的威嚴。陛下最好徵求一下大家的意見!

但是,漢順帝根本沒有徵求三公府等有關部門的意見,也沒有和百官商量,就將不到四十不得推舉的命令頒佈全國。

公元133年,尚書檯審覈各地推舉的孝廉檔案時,發現廣陵郡推舉上來的孝廉徐淑,沒有達到推舉的年齡。

尚書檯的工作人員就問徐淑:“你這人怎麼回事,沒看到我們的規定嗎?爲什麼沒到四十就被推舉爲孝廉了?”

徐淑確實很機靈,他怎麼回答的呢?他說:“詔書上說的‘有如顏回、子奇,不拘年齒。’所以我們郡讓我入選了。”

這句話嘛意思呢?徐淑說,你們不是說了嗎?如果像顏回、子奇那樣有才能,可以不限年齡,我就有這樣的才能。

漢朝的察舉制有什麼弊端?爲什麼後來出了“不到四十”不能做官的標準? 第4張

工作人員一看說不過他,就把他領到了一把手左雄面前。左雄問徐淑說:“從前顏回聽說一,就知道十,你聽說一知道幾呢?”

徐淑啞口無言,沒有辦法回答。於是,左雄教育了他一頓,讓他從哪兒來回哪兒去了。廣陵太守因推舉錯誤被免職。

從此以後,各郡的太守都引以爲戒,不敢再隨便推舉孝廉,尤其是不敢再隨意破格推舉年輕的官宦子弟。

從漢順帝到漢靈帝幾十年間,推舉相對清正,錄用了不少人才,所以東漢政權又得以苟延殘喘幾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