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中華”的名稱是誰取的?“中華理論”是什麼?

“中華”的名稱是誰取的?“中華理論”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給大家帶來“中華”的名稱是誰取的?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着小編一起看一看。

據《中國文化史》記載:“始皇時代之法制,實具偉大之精神,以一政府而統制方數千裏之中國,是固國家形式之進化,抑亦其時思想之進化也。

蓋秦政稱皇帝之年,實前此二千數百年之結局,亦爲後此二千數百年之起點,不可謂非歷史一大關鍵。惟秦雖有經營統一之功,而未能盡行其規劃一統之策。凡秦之政,皆待漢行之。秦人啓其端,漢人竟其緒。”

“中華”的名稱是誰取的?“中華理論”是什麼?

“中華”源於何時

作爲我國封建王朝歷史上的第一個皇帝,秦始皇無疑是飽受爭議的,秦之暴政成爲千年來各位帝王的警戒。但不可否認的是,秦始皇也做出了許多開創性的貢獻。

其中開創郡縣制、修築長城等都是秦始皇令人讚頌的功績。此外,如今我們中國人所自稱的“中華兒女”,其中的“中華”二字誕生便與秦始皇密切相關。

據《辭海》所載:“我國古時多就黃河流域建都,因此稱其曰中華。中者,居四方之中也;華者,具有文化之民族,服裝華美者也。其後,疆域日廣,凡其所屬,皆稱中華,亦稱中國。後來,中華逐漸成爲我國的稱號。”

其實,“中華”兩字始於先秦時期,早在三皇五帝時期就已經出現了。“中”是指中原的河洛地區,即黃河和洛水,因其處於大陸中心腹地,所以被稱之爲“中”;而“華”則指華胥,是一個居住在華山之西,即今西安藍田華胥鎮的女首領——華胥。

在《列子·黃帝》裏曾經有記載,華胥是伏羲和女媧之母,即是炎帝和黃帝的直系遠祖。可以說中華血脈便是從華胥一脈相承而傳下來的,因此華胥也被譽爲是“人祖”。

可見,“中”和“華”雖然在先秦時期已經出現,但卻是完全不相干的兩個字,分別代表的是漢民族的主要居住地以及起源。

“中華”的名稱是誰取的?“中華理論”是什麼? 第2張

正式確定名稱,延續千年

而真正確定“中華”這一稱呼的便是秦始皇了。

始皇在六國一統之後,一來,他認爲自己功績高於三皇五帝,於是便給自己命名爲皇帝;同時他還想要爲自己的大一統的國家取個好名字,這個名字便是中華。

在前面已經說過了,中原地區主要指黃河流域一帶,但因爲秦國的發源地並不在這個範圍內的,因此秦始皇就以“天下之中”,而取了一個“中”字。

同時,儘管秦始皇也是漢族人,但因周朝時,秦國的地理位置一直是偏離政治中心的,所以在春秋戰國時期,常常被看成蠻狄。

即是說,在所謂正統的華夏人眼中,只有地理位置和血脈結合才能被稱之爲華夏。而秦始皇在統一六國之後,自然改變了這一說法。

他認爲,經過“諸夏之戰”和春秋戰國的大亂之後,各國血脈早已交融,根本無謂華夏、蠻夷之分,都是華夏。“華”字便是出自於此了。

“中華”的名稱是誰取的?“中華理論”是什麼? 第3張

“中華理論”的逐漸完善

在秦始皇建立了第一個大統一的封建王朝,並稱之爲中華之後,後世的統一的王朝便都沿用了中華這一稱呼。並且後來的統一王朝,又逐漸完善了“中華理論”。

如西漢時期,統一強盛的大漢王朝因盛行天人合一的說法,還特意將中華此二字與天象結合在了一起。

據《天文經星·中宮》記載:東藩四星,南第一星曰上相,其北,東太陽門也。第二星曰次相,其北,中華東門也。第三星曰次將,其北,東太陰門也。第四星曰上將,所謂四輔也。” 如此一來,中華理論又上了一個臺階。

要提及的一點的是,儘管中華是對大一統中國的一種統稱,但在分裂割據的時期,古人亦是自稱中華的。目地便是和其他周邊少數民族加以區分,這和秦始皇所說的中華之意就有了較大的出入。

譬如魏晉南北朝時期,“五胡亂華”,這便是要刻意與少數民族作區分而叫的中華。

等到後來民族大融合之後,這些歷史上的少數民族也逐漸成爲了中華民族的一分子,共稱中華子孫,這纔是一開始秦始皇口中的中華含義。

“中華”的名稱是誰取的?“中華理論”是什麼? 第4張

小結

時至今日,“中華這”二字已經不單單是指我國的國境範圍和和中國人民了。更多的是,這二字已然成爲了一個大一統大融合的民族信仰了。這是中國人民在歷史文化上的一種沉澱,更是所有華夏的文化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