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秦朝的“軍功爵位制”有多實用?爲什麼漢朝不延用?

秦朝的“軍功爵位制”有多實用?爲什麼漢朝不延用?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9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朝的“軍功爵位制”有多實用你知道嗎?不知道沒關係,小編告訴你。

秦國士兵之所以打仗厲害,很大程度上是因爲“軍功爵位制”,那麼這個非常實用的制度爲什麼到了漢朝時卻被放棄了呢?畢竟漢朝一直在對匈奴用兵。下面我來分析一下。

漢朝中後期階級固化,軍功爵成爲維護階級固化的工具,失去了它本該有的意義。秦朝設立軍功爵制度的初衷,是爲了反對貴族世襲,打破階級固化問題,讓老百姓有上升渠道,刺激庶民打仗、生產的積極性。同時也避免貴族子弟吃閒飯,墮落爲廢柴。

秦朝的“軍功爵位制”有多實用?爲什麼漢朝不延用?

西漢建立之前,劉邦團隊都是小人物,都想往上爬,所以軍功爵在當時也是有意義的。但是隨着西漢的建立,劉邦大封功臣,社會穩定後,軍功爵制度就變味了。當時的既得利益集團不想讓老百姓進入統治階層,就把二十級軍功爵制劃分爲侯爵、卿爵、大夫爵、士爵四大等級,人爲的在爵級晉升上設置障礙。

也就是說,秦朝的軍功爵,只要老百姓有本事,封到徹侯都是可以的。但漢朝的軍功爵就不行。漢朝的老百姓,不管立下多大的功勞,撐死了也就只能封到“公乘”,官員撐死了也就只能封到“大庶長”。爵位被嚴重固化了。(這也是爲什麼漢朝會產生士族的原因之一)

而開國功臣的子嗣生下來就是侯爺,皇帝的兒子生下來就是王爺,並且兩漢還分封了大量的王子侯、外戚侯、恩澤侯,到最後特麼的連太監都能封侯爵。如此不公平,這讓老百姓對軍功爵的態度就從積極爭取變成了漠視無所謂。

用當時官員的話說——民得爵不喜,奪爵亦不懼。(封爵不稀罕,剝奪了也無所謂)軍功爵的含金量貶值,封爵制度在實際上已經崩塌。秦朝的軍功爵制度有兩個特點,一是獲爵難度大,二是待遇十分高。

秦朝的“軍功爵位制”有多實用?爲什麼漢朝不延用? 第2張

關於難度大這一點,王翦(滅楚的那位)就曾經發過牢騷,嫌朝廷對武將太刻薄,戰功卓著也不能封侯。當時很多大將,比如長平之戰後,負責攻邯鄲的王陵,他當時的爵位就僅僅只是軍功爵的第八級“五大夫”。

這就相當於,一個軍長,軍銜只是少校,朝廷對軍銜提升控制的很嚴格,想升一級軍銜太難了,不是說隨隨便便砍二十個人頭就能升到頂的。待遇方面就拿級別最低的四等“士爵”來說。

最低一級的公士(就是兵馬俑中不穿鎧甲的弩兵)都可以分到一百畝田、三十步見方的宅基地一塊。另外還可以留一個兒子在家裏幫忙幹農活。

比公士高三級的不更(戰車上負責手持長兵器作戰的人),可以分到三百畝田、三塊三十步見方的宅基地。並且還可以免除更役。再往上的爵位,可以享受當官的權利;拿爵位贖罪、減刑甚至是免刑的權利等等。獎勵可以說是非常豐厚。

而這些權利在漢朝,卻都打了折扣。

西漢初期,劉邦還承認對獲得八級以下爵位者的應有待遇,但之後,隨着非軍功賜爵及賣爵的盛行,軍功爵就貶值了。劉邦建國之初,一口氣封了一百多個侯,瞬間侯爵氾濫。而侯爵可以世襲,並且侯爺的兒子還能恩封,再多撈一個侯爵,於是侯爵慢慢就變得不值錢了。

秦朝的“軍功爵位制”有多實用?爲什麼漢朝不延用? 第3張

當侯爵變成“白菜價”後,之後的皇帝索性就自我放飛了,開始濫封爵位。比如文景武三朝就有賜爵高達數十次的記錄,有時候皇帝過個生日就封一大堆爵位,並且朝廷還准許民間交易五大夫以下的爵位。於是這就導致所有的爵位就都不值錢了。

特別是既得利益者搞出“民爵八級制”後,朝廷只保障列侯、關內侯的特權,而與廣大人民的利益相關的“民爵八級”就成了虛封。也就是隻有封號,什麼權利都沒有。這啥權利都沒有,老百姓對這個徒有虛名的制度,還能有興趣?

到了東漢中期,規矩又變了,朝廷規定:立軍功者除封列侯、關內侯外,只升軍職,不再授予爵位。朝廷把軍功和爵位脫鉤了,這個制度也就更徒有虛名了。所以到了建安二十年,曹操乾脆就廢除了軍功爵制度。之後再立軍功者,除了封關內侯和列侯外,只升官,不再賞爵位。

秦朝的“軍功爵位制”有多實用?爲什麼漢朝不延用? 第4張

總的來說,秦朝的軍功爵制與之搭配的是一整套完整的耕戰體系,每一級爵位都有與之相對應的田宅、土地、僕役、出行方式、禮儀等等待遇,等級界限分明。而漢朝在爵位封賞上則不同於秦朝。漢朝取消了與爵位掛鉤的田宅等與之匹配的實物封賞,並且還濫封,使得爵位沒有意義,變成了空頭名號。

最後,強調一個知識點。秦國的受爵制度並非只限於軍功,種的糧食多,或者生產的物資多也可以獲得爵位,這個制度即使在和平時期也能發揮作用。軍功爵的消失,並非是因爲後來的王朝不打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