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唐朝爲什麼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峯時代?唐朝對後世有哪些影響?

唐朝爲什麼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峯時代?唐朝對後世有哪些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唐朝對後世有什麼影響?下面小編爲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喜歡歷史的朋友都知道,唐朝在很多時候都被視爲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峯,也被視爲中國古代王朝裏綜合實力最強的一個。而在西方,唐朝則經常被稱爲中國歷史上的“黃金時代”,被認爲是當時世界上最強的帝國。那麼唐朝相對於中國其它幾個大一統王朝究竟有什麼不同,爲什麼與其它王朝相比時,人們常認爲它更勝一籌呢?

無可匹敵的政軍實力

說到一個古代王朝的綜合國力,當然最爲核心的還是其政治與軍事實力。在這方面唐朝在中國古代絕對是排名前列的。當然,客觀地說,唐朝的強盛是建立在之前隋朝乃至北朝的積累之上的。但經過隋朝對高句麗幾次不成功的戰爭,以及隨之而起的隋末民變,可以說在初唐時期,中原王朝相對於周邊遊牧政權的實力又進入了一個相對的低谷。

唐朝爲什麼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峯時代?唐朝對後世有哪些影響?

李世民也曾被迫在渭水邊訂立城下之盟

所以在公元626年,纔出現了東突厥借唐朝玄武門之變後政局不穩時突襲唐朝,進軍到距離長安僅僅40裏的涇陽的危急局面。所以當時唐太宗李世民被迫親自到渭水與東突厥可汗頡利對話,與其達成了被稱爲《渭水之盟》的和約。而這個《渭水之盟》其實在當時堪稱城下之盟,也就是被人打到了家門口,不得已之下答應對方條件,以換得對方的撤軍。

但在訂立了這個城下之盟之後,唐朝卻僅僅用了三年就扭轉了不利的局面,在公元629年對東突厥轉入反攻。當年11月,唐朝分兵6路進擊東突厥。僅僅6個月後,在公元630年的5月2日,唐軍就俘虜了頡利可汗,滅亡了東突厥。而此後原本臣服於東突厥的周邊各部紛紛轉而向唐朝稱臣,唐太宗也獲得了“天可汗”這個稱號。此後,唐高宗、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和唐玄宗,乃至安史之亂後的唐肅宗和唐代宗都曾被尊爲天可汗。當時大量周邊政權和部族都被納入了天可汗體系之中,其新首領繼位都要由天可汗下詔冊立,部族之間的爭端也會由天可汗調解仲裁,同時天可汗還負有保護周邊部族的職責,而周邊部族則有義務在天可汗徵調時按要求派兵。這也是唐朝對周邊政權政治影響力的最直觀體現了。

唐朝爲什麼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峯時代?唐朝對後世有哪些影響? 第2張

東羅馬使臣面見唐朝皇帝的想像畫作

除了東突厥,唐朝還在公元657年滅亡了西突厥。而就在幾十年前,西突厥的遠征軍還曾經遠征克里米亞,大敗過駐守當地的東羅馬軍隊。而這恐怕也是東羅馬(漢文史籍中稱拂菻)會與唐朝建立直接聯繫,多次遣使來到長安聯絡唐朝的原因之一:因爲唐朝爲他們清除了一個非常重要的對手。同時,通過唐太宗和唐高宗兩朝對高句麗的持續用兵,最終在公元668年滅亡了高句麗這個已經與漢、北魏、隋等歷代中原王朝激戰了600多年的東北強敵。在40年內接連攻滅東西突厥和高句麗這樣的強敵,也是唐朝政軍實力的最好體現了。

唐朝的世界地位與社會超前性

而唐朝之所以顯得在歷史上地位尤其重要,跟它當時在世界上一枝獨秀的地位也有一定關係。唐朝建立時,西羅馬帝國已經灰飛煙滅了100多年。東羅馬帝國在與日耳曼人的爭鬥中越來越被動,而且與波斯的長期消耗戰已經形成了兩敗俱傷的局面。在歐洲的新霸主日耳曼人中,雖然法蘭克王朝在此時也在崛起,但其經濟實力與唐朝有着天壤之別。

而阿拉伯帝國不久之後趁虛崛起,很快滅亡了波斯帝國,並將東羅馬最爲富庶的埃及和敘利亞等地奪走。但阿拉伯帝國在此時還處在其征服的初期,無論是經濟實力還是軍政實力和唐朝的差距也都還比較明顯。在古代世界另外一個比較重要的地區印度,曾經也比較強盛的笈多王朝也在幾十年前崩潰,南亞次大陸此時已經陷入了比較徹底的分裂狀態之中。

唐朝爲什麼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峯時代?唐朝對後世有哪些影響? 第3張

盛唐時期的疆域

但唐朝卻在隋末民變的亂局中迅速重建了統一的大帝國,而且在很短時間內就將東西突厥這兩個曾經震撼歐亞的政權滅亡。所以至少在公元7世紀和8世紀初這100年左右的時間裏,唐朝是當時世界上無可爭議的頭號強國。

唐朝能有這種地位,除了前面提到的政軍實力之外,還跟初唐到盛唐長期比較清明的政治環境有關。唐朝初年就開始實施建立在均田制之上的租庸調製,促進了經濟的持續發展,形成了一個整體相對富足的社會。當時唐朝雖然也曾發生多次宮廷政變,但其影響基本侷限在少數核心政治人物身上,沒有擴散到民間,形成大規模戰亂。這一點一方面說明了當時唐朝整個統治集團的相對開明,即在這個統治集團內部,恐怕有將宮廷權鬥侷限在宮廷的共識。同時也說明當時社會整體上安居樂業,宮廷權鬥沒有結合民間矛盾形成大規模社會衝突的基礎

唐朝爲什麼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峯時代?唐朝對後世有哪些影響? 第4張

唐朝前期也是一個高度開放的國際化社會

而唐朝基於自己強盛的國力,也建立起了超越時代的開放體制。不但來自突厥、高句麗、百濟和契丹等臣服族羣的阿史那家族、哥舒翰、黑齒常之、高仙芝、李光弼等臣子曾爲唐朝立下不同的功勳,而且像阿羅憾和阿倍仲麻呂這樣來自波斯和日本的“純外國人”也能因其才能而得到重用。雖然這種體制在當時確實過於超前,可以說安史之亂的部分原因也與其有關。但它在前期確實起到了促進唐朝國力提升,以及在多民族共存的環境中促進社會安定的作用。從唐朝建立到安史之亂,在長達137年的時間裏,唐朝可以說始終處於“盛世”之中,而這在整個世界古代史上都不常見,在中國古代史上更是罕見。

唐朝留給近代世界的最大遺產

而桃花石雜談在剛纔介紹唐朝的輝煌之處時,故意迴避了唐朝的科舉制度。因爲科舉制度對當今世界的影響其實是遠遠超過多數國人想像的。科舉制度雖然首創於隋朝,但在當時沒有嚴格的選拔程序,考生多由各郡縣推薦,在一定程度上只是察舉制的修正。但唐朝制定了從最基層開始高度規範的科舉制度,並長期堅持實施,使其成爲中國政治體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唐朝爲什麼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峯時代?唐朝對後世有哪些影響? 第5張

唐朝時的科舉考生

但科舉制度又是如何影響到了現代各國通行的文官制度呢?現代世界各國主流的文官制度源自英國文官制度,英國文官制度則誕生於公元1854年,而學習與模仿中國科舉制度和文官制度可以說貫穿了這一制度誕生的整個過程。

在公元18世紀,隨着英國殖民體系的擴張,其官僚體系也隨之迅速擴張。但當時英國的官員則仍然延續了中世紀的傳統,主要由世襲貴族、貴族任命的親信和通過明碼標價購得官銜的人所構成。而這種體制在當時開始遭到越來越多英國人的厭惡,而且也明顯不再適應時代的發展。

所以當時有很多英國人開始發表文章,讚頌中國的科舉體制,甚至有人開始提議英國應將科舉體制移植到本國。公元1806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在倫敦設立了一個名爲東印度書院的機構,通過其爲自己選拔人才。而倡議設立這個機構的就是東印度公司一些專門往來廣州與清朝進行商務往來的官員,東印度書院在很大程度上是模仿中國傳統書院建立起來的。

在鴉片戰爭之後,雖然英國對中國取得了壓倒性的軍事優勢,但許多英國人對中國科舉制度的尊崇卻沒有任何改變。公元1847年,英國駐廣州領事托馬斯·泰勒·梅多斯(Thomas Taylor Meadows)出版了《中國政府與民衆散記》一書,在其中他公開表示,中華帝國的長命完全是因爲中國政府在歷史上是由基於才華擇優錄取的人才所組成(指中國古代的科舉體系),而英國必須對其官僚體系進行類似改革,建立起能夠選賢任能的文官體系。

唐朝爲什麼是中國封建社會的巔峯時代?唐朝對後世有哪些影響? 第6張

英國文官制度藍圖制定者特雷維利安

公元1853年,英國財政部委託斯坦福·諾斯考特(Stafford Northcote)和查爾斯·特雷維利安(Charles Trevelyan)着手製定英國的文官體制。一年之後,這兩人提出了一份報告,即《諾斯考特-特雷維利安報告》,這份報告確定了英國文官體制的四項基本原則,其中核心的兩項是政府官員須參加競爭性考試,擇優錄取,同時所有候選人都需要接受過完善的教育。而從當時到現代,英國人都普遍認可這兩人在制定這些原則時受到了中國科舉制度和文官體系的深入影響。

之後英國政府立即依據這份報告所確定的原則建立了英國文官制度,次年又建立了文官委員會,並很快將其推廣至印度等英國殖民地。這一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後,又逐漸推廣到了其它世界主要國家,成爲了國際通行的近代文官(公務員)制度。所以這一制度從一開始就與科舉制度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唐朝在科舉制度的完善過程中具有核心地位。因此從這個角度,唐朝的影響在今天也仍然滲透在世界各地,而這也是唐朝歷史地位的另一個閃亮註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