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漢字的由來:漢字的演變及其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漢字的由來:漢字的演變及其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漢字是世界上使用時間最久、空間最廣、人數最多的文字之一,漢字的創制和應用不僅推進了中華文化的發展,而且對世界文化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一、漢字的演變

關於漢字的起源,曾因蒼頡造字的傳說而披上了一層神祕的面紗。新中國成立後,隨着考古的大量發現,這層面紗被逐漸揭開,露出廬山真面目。大約在距今六千年的半坡遺址等仰韶文化遺址的陶器外壁,已經出現刻劃符號,共達五十多種。它們整齊規劃,並有一定規律性,具備簡單文字的特徵,可能是我國文字的萌芽。在距今約四五千年的大汶口文化遺址晚期和良津文化遺址的陶器上,發現有更整齊規則的圖形刻劃,是早期的圖形文字。

20世紀80年代初,在河南登封夏文化遺址發掘出的陶器上,發現了更完備的文字。這是被學者們確認的迄今爲止我國有確切時代的最早的文字。商周時期,通用的文字是甲骨文。這是一種成熟而系統的文字,爲後世的漢字發展奠定了基礎。之後流行的青銅銘文(金文)雖有字數的增加,但形體並無大的變化。春秋以後,由於諸侯割據,“文字異形”。秦統一後,爲鞏固統治,始皇帝令丞相李斯、中車府令趙高、太史令胡毋敬等整理文字,以原秦國字爲基礎制定出小篆,作爲標準字體,通令全國使用。稍後,程遍又依當時民間流行的字體,整理出更簡便的字體隸書,並作爲日用文字在全國廣爲流傳。曹魏時,鍾繇創立真書(楷書)。至此漢字的演化已臻完善。不僅如此,而且自東漢末年起,漢字的書寫已成一種專門的藝術即書法。

漢字的由來:漢字的演變及其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二、漢字對周邊國家的影響

  1。漢字對日本文字的影響

日本民族雖有着古老的文化,但其本族文字的創制則相當晚。長期以來,其人民是以漢字作爲自己傳播思想、表達情感的載體,稱漢字爲“真名”。五世紀初,日本出現被稱爲“假名”的借用漢字的標音文字。八世紀時,以漢字標記日本語音的用法已較固定,其標誌是《萬葉集》的編定,故稱“萬葉假名”。是爲純粹日語標音文字的基礎。

日本文字的最終創制是由吉備真備和弘法大師(空海)來完成的。他們倆人均曾長期留居中國唐朝,對漢字有很深的研究。前者根據標音漢字楷體偏旁造成日文“片假名”,後者採用漢字革體創造日文“平假名”。儘管自十世紀起,假名文字已在日本盛行,但漢字的使用卻並未因此而廢止。時至今天,已在世界佔據重要地位的日本文字仍保留有一千多個簡體漢字。

  2。漢字對朝鮮文字的影響

朝鮮文字稱諺文。它的創制和應用是古代朝鮮文化的一項重要成就。實際上,中古時期的朝鮮亦如日本沒有自己的文字,而是使用漢字。新羅統一後稍有改觀,時人薛聰曾創造“吏讀”,即用漢字表示朝鮮語的助詞和助動詞,輔助閱讀漢文書籍。終因言文各異,無法普及。李朝初期,世宗在宮中設諺文局,令鄭麟趾、成三問等人制定諺文。他們依中國音韻,研究朝鮮語音,創造出11個母音字母和17個子音字母,並於公元1443年“訓民正音”,公佈使用。朝鮮從此有了自己的文字。

  3。漢字對越南文字的影響

十世紀以前的越南曾是中國的郡縣。秦、漢、隋、唐莫不在此設官統轄,故受中國文化的影響較深。越南獨立後,無論是上層人士的交往,還是學校教育以及文學作品的創作,均以漢字爲工具。直至十三世紀,越南纔有本國文字──字喃。字喃是以漢字爲基礎,用形聲、假借、會意等方法創制的表達越南語音的新字。十五世紀時,字喃通行全國,完全取代了漢字。總之,漢字詞彙豐富,博大精深。它是中華幾千年文明連綿不絕的載體,更是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見證。見微知著,中華民族以其勤勞和智慧不僅創造出悠久燦爛文明,而且推進了世界文明的發展,爲世界歷史的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