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史學文史 > 玉器欣賞:明代玉器工藝特徵與鑑定方法

玉器欣賞:明代玉器工藝特徵與鑑定方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3.0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代玉器風格清新、剛勁,棱角分明,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當時玉器生產主要使用質地細膩溫潤、玻璃光強的新疆玉。宋應星《天工開物》記載了當時運玉材的盛況“凡玉由彼纏頭面,或溯河舟,或駕駝,經浪入嘉峪,而至甘州與肅州,至則互市得興,車入中華,卸萃燕京。玉工辨璞,高下定價,而後琢之,良工雖集京師,工巧推蘇郡”。當時北京、蘇州、杭州制玉興盛,蘇州則是全國制玉中心,出現很多著名制玉工匠。

明代玉器的基本特徵:明早期紋飾總體風格趨於簡練豪放,多以龍鳳花鳥爲主要題材,花卉擅長刻畫整株的大花卉,山水人物題材多刻畫歷史故事。明中期漸向纖巧、細膩的方向發展,花卉題材多采用折枝和纏枝花卉組成圖案,具有清新活潑的特點。明代晚期的風格趨於繁縟,略顯瑣碎。明代雕玉工藝有浮雕、透雕、陰線刻等等,雕刻技法較粗獷渾厚,有“明大粗”之說,鏤空技法普遍使用,器物表面見下鏟的凹槽,槽內玻璃光澤強烈。早期雕琢工藝簡練渾厚圓潤,中期趨向玲瓏繁縟,常將多種技法綜合運用在同一器物上,出現“花下壓花”技法,和金銀細工及寶石鑲嵌技術的結合達到爐火純青的地步。中晚期出現分層鏤雕手法,顯得玲瓏剔透,取得更加逼真的藝術效果。明代仿古玉器也十分盛行,有的達到亂真的程度。

玉器欣賞:明代玉器工藝特徵與鑑定方法

明代玉器的玉質特徵:表層瑩潤,玉器表面都會閃爍光澤,彷彿罩上一層薄的玻璃質,玉器中出現這種現象是拋光技術方法所致。清代治玉的拋光技術有了變化,玉器不再具有晶瑩透明的光澤,因此質感上較易區別二者不同。仿古作僞者刻意追求古玉的光澤特點,但難以達到預期的效果,很容易露出馬腳。近年來的仿古作僞者改變了拋光技術,用皮條和蠟反覆拉扯摩擦,可出現類似玻璃的光澤,但光澤如新,猶如包裹着一層透明的薄膜,仍可看出其中的破綻。這都是由於材料不同,加工工具不同,產生的效果不同。與標準器相互比較,就可以看出玉器表面光澤的差異,找出破綻。

玉器欣賞:明代玉器工藝特徵與鑑定方法 第2張

明代玉器有磨平圖案邊緣的特點,採用浮雕和凸雕裝飾的作品顯著增多。在這類凸起的圖案邊緣處,鋒利棱角多被磨平,從而形成光潔明亮的窄條狀輪廓線,是以整體平面磨光處理方法磨掉雕琢後造成的鋒利邊棱。磨平棱角的方法產生了很好的藝術效果,增強花紋圖案的渾厚感。

明代鏤空玉器層次增多,花紋圖案上下交錯,玲瓏剔透。此時採用鑽孔穿透碾磨法,採用不規則線條的拋光處理,多是表面一層拋光細膩,而裏面拋光粗糙,甚至不作拋光,顯露碾琢留下的深陷痕跡。另外用圓管狀工具碾玉留下的深陷圓痕,鑽孔周邊的圓痕都被磨平,不保留痕跡,巧妙利用鑽孔的圓痕造成特殊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