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民國軼事:魯迅好友曾在西湖邊遭遇“冒牌魯迅”

民國軼事:魯迅好友曾在西湖邊遭遇“冒牌魯迅”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4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1928年2月25日,魯迅先生外地接到一位素不相識的女士的來信。信中說:“自一月十日在杭州孤山別後,多久沒有見面了。前蒙允時常通訊及指導……”云云,弄得魯迅莫名其妙。

爲負責起見,魯迅馬上寫了一封回信,告訴這位姓馬的女士:自己已有將近10年未去過杭州了,因此不可能在孤山與人作別,她見到的,一定是另一個人。

到了3月17日,這位馬女士約上以前聽過魯迅課的一位學生去拜訪魯迅先生。見面後經過詳談,才知道當時與馬女士在孤山交談的,的確是一位自稱是“魯迅”的人。那人曾允爲馬女士指導並希望常常通信,所以就有了馬女士的寫信之舉。當時馬女士並不知道魯迅的通訊地址,她是寄到開明書店,託他們轉交的。

交談中,馬女士還給魯迅看了杭州的那位“魯迅”在蘇曼殊墓旁寫的四句詩:我來君寂居,喚醒誰民魂?飄萍山林跡,待到它年隨公去。魯迅遊杭 吊老友曼殊句 一,一0,十七年。

見到此,魯迅不僅莫名,也有些生氣了。這詩不僅不通,那語調也太可笑了。爲了弄清事實,魯迅給當時正在杭州教書的許欽文寫了一封信,請他幫助瞭解一下關於杭州“魯迅”的情況。

當時在杭州的魯迅朋友,有許欽文及川島等人。他們在當時,也聽到學生們盛傳,說是魯迅到了杭州,甚至有人親眼見到了此人在蘇曼殊墓前的題詩。許欽文接到魯迅的信後,便與川島先去了孤山腳下的蘇曼殊墓,但沒有見到這首題詩,也許是時隔較久,被雨沖刷了或被人擦去了。

回去之後,川島和許欽文又向瞭解情況的青年學生打聽。那些學生說,那位“魯迅”,就在離西湖不遠的松木場小學教書,他們便決定前去拜訪。


民國軼事:魯迅好友曾在西湖邊遭遇“冒牌魯迅”


到了松木場小學,他們果真見到了這位“魯迅”。很巧的是,這位“魯迅”也姓“周”,與魯迅同姓。這人大約三十多歲,長着瘦長的臉,上嘴脣如魯迅一樣,也留着一些短鬚。他身上穿着一套白褲褂,褂子比一般人穿的小衫又要長一些,腳下卻穿着一雙草鞋。

許欽文與川島去的時候,此“魯迅”正在上課,手裏拿着一條教鞭。見面之後,相互通了姓名。那人說自己名“鼎”(後來川島說大約是“鼎夏”)。爲了瞭解情況,許欽文他們未報出自己真實姓名,只說是慕名拜訪。

那人一聽,便自稱爲“魯迅”。談話的口氣裏,表現出對當時世風不甚滿意;又表現出一副懷才不遇的樣子。說世事如此,所以只能隱姓埋名到鄉下來教小學生了。此“魯迅”還告訴他們,說自己寫過一本名爲《彷徨》的小說,銷了有八萬多冊,但是自己對這部小說並不滿意,還要另外再寫一本云云。

許欽文和川島見到這種情形,故意追問他還寫過些什麼文章,他卻說不出來。看來此人對魯迅的思想、生活及作品並不熟悉。但他爲何要自稱“魯迅”,目的何在?一時還看不出來。川島當時還覺得此人神經好像有點不正常,因爲他不停地滔滔不絕地亂說。看來大致情況就是如此了,許欽文他們便告辭了。這位“魯迅”卻還熱心,約他們以後再去,還說有什麼事可以問他,他是樂於指導的云云,和與那位馬女士交談的腔調大致一樣。

回去之後,許欽文便將瞭解的情形寫信告訴了魯迅。接到信後,魯迅寫了一個《在上海的魯迅的啓事》,發表於1928年4月2日的《語絲》第四卷第十四期上。明確聲明:“我之外,今年至少另外還有一個‘魯迅’的在,但那些個‘魯迅’的言動,和我也曾印過一本《彷徨》而沒有銷到八萬本的魯迅無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