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海子臥軌自殺 揭祕其自殺原因及影響

海子臥軌自殺 揭祕其自殺原因及影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開欄語:歷史上有無數個今天,無數個今天凝聚成歷史。每個今天都會發生不一樣的故事,每個故事都值得我們去品鑑。華聲在線歷史頻道以“歷史上的今天”爲切入點,尋找曾經此時此刻發生的故事,這些故事或警醒、或感動、或離奇、或讓人開懷一笑……所有這些,我們都將一一呈現,以饗讀者。

1989年3月26日 (農曆二月十九),詩人海子在山海關臥軌自殺。

海子臥軌自殺 揭祕其自殺原因及影響


海子原名査海生,生於1964年3月24日,在農村長大。1979年15歲時考入北京大學法律系,大學期間開始詩歌創作。1983年自北大畢業後分配至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哲學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關臥軌自殺,年僅25歲。

海子1982年開始詩歌創作,當時即被稱爲“北大三詩人”之一。1984年創作成名作《亞洲銅》和《阿爾的太陽》,第一次使用“海子”作爲筆名。從1982年至1989年不到7年的時間裏,海子用超乎尋常的熱情和勤奮,才華橫溢地創作了近200萬字的作品,結集出版了《土地》、《海子、駱一禾作品集》、《海子的詩》、《海子詩全編》等。其主要作品有:二百五十餘首優秀抒情短詩,《太陽七部書》,即詩劇《太陽》、詩劇《斷頭篇》、詩劇《但是水,水》、長詩《土地篇》、第一合唱劇《彌賽亞》、儀式和祭祀劇《弒》、詩體小說《你是父親的好女兒》。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種詩歌選集、以及各類大學中文系《中國當代文學作品選》教材。

因其詩歌的傑出成就,海子1986年獲北京大學第一屆藝術節五四文學大獎賽特別獎;

1988年獲第三屆《十月》文學獎榮譽獎;

2001年4月28日榮獲中國文學最高獎項之一——第三屆“人民文學獎詩歌獎”;

2001年,其被廣爲傳誦的明快親切的短詩《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入選高中語文課本;

2003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大學語文》教材選入另一篇經典代表作《麥地》;

中國書籍出版社出版《人一生要讀的60首詩》,海子的《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入選而躋身於幾十位中外名家的名作之中。

在中國當代詩壇,海子常常被評價爲“一個詩歌時代的象徵”和“我們祖國給世界文學奉獻的一位具有世界眼光的詩人”。作爲20世紀80年代後期新詩潮的代表人物,海子在中國詩壇佔有十分獨特的地位,他的詩不但影響了一代人的寫作,也徹底改變了一個時代的詩歌概念,成爲中國詩歌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創作的優秀抒情短詩是繼“朦朧詩”之後獨特而又詩藝出衆的作品,兼具抒情性、可誦性和先鋒性風格,在當時極爲罕見。海子去世後,其作品和“麥子”意象系統。很快得到詩壇承認並給予極高評價,有關海子詩歌的深度研究已經成爲學術界的關注熱點之一。

  

海子臥軌自殺 揭祕其自殺原因及影響 第2張


自殺原因及影響

自殺震撼

海子的死引起了世人的震撼——平生落寞孤獨的海子,死後引起了世人極大的注意。在這樣一個缺乏精神和價值尺度的時代,一個詩人自殺了,他迫使大家重新審視、認識詩歌與生命。對詩人自殺的原因。人們有許多解釋。四川詩人鐘鳴在其文章《中間地帶》裏。把海子說成是一個奔走於小城昌平和首都北京之間的人,認爲海子在兩個地方都找不到自己的家 ,因此便只好讓自己在精神上處於一種中間地帶。上海評論家朱大可在其《宗教性詩人: 海子與駱一禾》一文中 ,賦予海子的死以崇高的儀典意義 ;於是海子成了一個英雄,成了20 世紀末中國詩壇爲精神而獻身的象徵。有人將海子與屈原、王國維、朱湘、甚至希爾維亞·普拉斯並論而談。

衆說紛紜

根據海子死後一些詩人和作家發表的一些文章看,有人認爲海子是死於精神分裂,有人認爲他是江郎才盡,有人說海子的死是殉詩,有人說海子的死緣於城市和鄉村的矛盾,甚至有人說海子的死是練氣功走火入魔,這些說法反映了人們當時對海子之死的關注。海子死後,關於海子詩歌的水平問題,也有過一些大大小小的爭論,有人說他的詩是偉大的詩,有人說他的詩思維混亂,語言蒼白,不值一讀。最在某期書城雜誌上就發表了某人一篇名叫《病句走大運》的文章,稱自己是海子的大學同學,然後斷章取義地找出若干句子,對海子的詩歌和文字水平提出質疑。

朱大可說法

在朱大可先生的文章《先知之門》中,他認爲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從詩歌藝術向行動藝術的急速飛躍。經過精心的天才策劃,他在自殺中完成了其最純粹的生命言說和最後的偉大詩篇,或者說,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謠和死亡絕唱。”從某個角度看,朱大可先生的論文似乎稍顯得形而上學了些,但是他的立論和論證是嚴謹的,所得出的結論也讓許多人信服。

西川說法

另外就是海子生前好友詩人西川的說法。有關海子之死,西川寫過兩篇文章。一篇文章是《紀念》,做爲海子的朋友,海子死後他又全面編輯過海子的詩歌作品,也許他的一些說法是最爲可靠的。另外一點就是,當由於海子的死引發了衆多青年詩人的自殺事件(這裏麪包括另一位北大詩人戈麥和更爲有名的顧城)之後,西川又寫了《死亡後記》,較爲客觀地分析了海子自殺的幾種原因,並提醒青年詩人不要仿效海子的行動,好好珍惜生命。這也表現了詩人西川的良好社會責任感。

歷史點評:海子對‘天才早夭’的浪漫式的執迷使他陷於其中而最終實現了自己的預言。在詩人短暫的生命裏,保持了一顆聖潔的心。他曾長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國70年代新文學史中一位全力衝擊文學與生命極限的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