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近代名人 > 王瘋子是誰?襄樊戰役中爲什麼郭勳祺說碰上他倒黴?

王瘋子是誰?襄樊戰役中爲什麼郭勳祺說碰上他倒黴?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9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德生,德生,你搞什麼鬼?”王近山急了。李德生倒是不溫不火的,說:“王司令,你給我3天時間。”王近山一聽,知道他的旅長必有新招,就催:“快說!”“鐵佛寺寺廟的外圍高牆上,密密麻麻配置有各種口徑的槍炮孔,外層則是鐵絲網,鹿砦,再外層幾十米方圓的田野裏,埋有各式各樣的地雷,而且它距西關大石橋僅50米,和西門城上之敵城掎角之勢,兩處火力可以構成交叉火網,嚴密封鎖着攻城的唯一通道。s已,敵人飛機白天不斷巡邏,一見可疑目標就轟炸,掃射,甚至也盲目轟炸——”“明白了。”王近山在電話那端說:”你是想讓攻擊部隊深挖交通壕,挖得人在裏邊走,外面看不到,擡着擔架也能順暢通過,然後等天黑用長竹竿引爆地雷。好!我同意,不過只能3天,在沒有多的時間,可以嗎?”

王瘋子是誰?襄樊戰役中爲什麼郭勳祺說碰上他倒黴?

“沒問題!”李德生乾乾脆脆地保證道。王近山又把電話接到十八旅:“肖永銀嗎?讓你的十八旅沿漢水隱蔽北進,突然襲取東關護城堤。明白嗎?”“明白。我馬上出擊!”這樣一來,城西,城東,城東北,城東南都出現了王近山的部隊,僅有南門外剩下一條與大山連接的道路。康澤完全搞不清共軍到底將從何處攻城。他聽聽西門已經沒了動靜,估計共軍已經離開了西關,就暈乎乎地下令:“總預備隊,立即調往南門增強防禦!”於是乎,6000多人馬蜂窩似地擁到南門去了。正在西關當“啞巴”的李德生笑了,他明白這是司令員“聲東擊西”,“調虎離山”,以助他一臂之力。是時候了!7月13日夜晚,當了3天“啞巴”的十七旅攻擊部隊交通壕內一躍而起,此情此景正如一首廣爲流傳的歌曲裏唱的——一聲呼嘯出戰壕,一道閃光裂長空,晴天響雷敲驚鼓,大海楊波作和聲,兩腳熊熊踏烈火,渾身閃閃披彩虹........

“好,近山,戰役關鍵已過,你該起網捉魚了!”劉伯承興奮的聲音從電話裏傳來,王近山高聲答道:“是!”打着主攻令牌的李德生可沒那麼輕鬆了,司令員戰前的叮囑在他耳邊鳴響:“德生吶,康澤可是老特務頭子,不把他打成‘光桿司令’他是不會善罷甘休的!”而眼前攻城一仗,有關康澤的生死存亡,他能不狗急跳牆,拼出血本嗎?”李德生深感責任重大,他帶着副旅長一直深入到最前沿,詳盡觀察之後,將敵人城上的地堡,炮樓,火力點繪成平面圖,編上號碼,再根據攻擊目標及自己部隊的火器性能一一分工對號,一個周密,有條不紊的作戰方案就出來了。王近山摸摸沒有鬍子的下巴,笑着誇道:“哈!你這個李德生,還蠻科學的嘛!”生着闊闊臉膛的李德生愣愣地回答:“劉,鄧的兵嘛!”

王瘋子是誰?襄樊戰役中爲什麼郭勳祺說碰上他倒黴? 第2張

此話很中肯,無論王近山,還是李德生,他們的部署,戰法都體現了勇,猛,準,是典型的劉,鄧大軍戰鬥作風。炎炎盛夏,襄陽城外嚴嚴密密守着重兵,襄陽城內3個旅猥集一團。坐鎮楊家祠指揮部的康澤晚飯喝了半斤老白乾,大汗淋漓,卻令衛兵緊閉門窗。康澤在給“校長”的覆電中表示:“職當仰體座訓,堅忍鎮定,團結軍民,嚴明賞罰,誓以不成功便成仁之決心,期待固守待援之使命。”他憂心如焚地期盼着援軍從天而降。他不敢想,如果真如“校長”來電中所說的“最遲”之日7月20日,據現在局勢,襄陽城又能堅守到20日?門開了,參謀長鬍學熙輕手輕腳走進來。“鈞座,城外靜得很。”康澤不語。胡學熙司令官熱出毛病,伸手欲推窗。康澤喝住:“不開!”他轉身又要去掌燈。康澤又一聲:“不點!”胡學熙正不知所措,副司令官郭勳祺走進來,胖子怕熱,進門也要開窗,胡學熙指指康澤,連連擺手。郭勳祺走近康澤:“司令官,城外沒動靜,不妙啊!”康澤的表情融入夜色中敏感不定,他答非所問地說:“郭副司令,共軍的指揮王近山,你熟悉?”郭勳祺尷尬地支吾着:“唔,當年在四川,交過手,此人當時是室長,人稱王‘瘋子’,一是打起仗來不要命。二呢,他指揮打仗常出奇招,很難對付,我.....”

王瘋子是誰?襄樊戰役中爲什麼郭勳祺說碰上他倒黴? 第3張

康澤哼了一聲也不再追究,跟在郭勳祺後面進屋的副參謀長易謙說:“會不會是共軍今晚要攻城?”話音未落,屋裏所有的人只覺得頭懵地一下,似乎屋頂,四壁都向他們砸過來。瞬間,大炮齊鳴,震天蓋地。!易謙驚恐地喊:“真的攻城了!“!”胡學熙叫得更慘:“上當了,共軍攻的是西門。”1947年7月15日晚8時30分,隨着王近山嘴裏嘴裏蹦出“攻城!”兩個字,巨大的轟鳴就吞沒了一切聲音.......不知過了多久,參謀長胡學熙看見康澤指着自己,嘴脣動着,聲音卻完全消融在震耳欲聾的爆炸聲中,他只好走到司令官跟前,把耳朵伏在了康澤嘴邊:“快!快問問西門怎麼樣!”胡學熙擺擺手,湊到他耳邊大吼:“啥也聽不見!等炮火減點兒勢再問吧!”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