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隆裕太后爲何會下旨退位?隆裕太后是被逼的嗎

隆裕太后爲何會下旨退位?隆裕太后是被逼的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朕欽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軍起事,各省響應,九夏沸騰,生靈塗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於野,徒以國體一日下決,故民生一日不安。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各將,亦主張於後,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公諸全國,定爲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聖天下爲公之義。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爲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組織臨時共和政府,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內又安,仍合漢滿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爲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閒,優遊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這是清宣統年間,向全天下公示溥儀退位的詔書。那個時候溥儀年幼,這封詔書自然不可能是由他擬定,而是由隆裕太后最後簽署。隆裕太后這一紙詔書的頒佈,代表着清王朝的滅亡的同時,也昭告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歷史之久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的滅亡。

對於隆裕太后下旨退位,時人對其皆爲一片稱讚之聲,評價其爲“女中堯舜”。《亞細亞日報》雲:“隆裕太后去歲,不爲親貴浮言所動,力主共和,實爲有造民國。今一日崩御,我五族國民,當同情哀悼。”《中國日報》雲:“惟清廷退位,後力居多,將來共和史中亦不失有價值之人物也。”孫中山說她:“孝定景皇后讓出政權,以免生民糜爛,實爲女中堯舜,民國當然有優待條件之酬報,永遠履行,與民國相終始。”這一個個人都將其捧上了高處,但是實際上對於她而言,這些稱讚的話語,每說一句,實際上就是在她的心上劃上那麼一刀。

隆裕太后爲何會下旨退位?隆裕太后是被逼的嗎

作爲一國太后,如果可以她怎麼可能會簽署退位詔書。她只是一個守舊的傳統女性,骨子裏其實是想要遵循舊制,遵守列祖列宗規矩的人。對於什麼民主共和,根本不可能有興趣。之所以簽訂了這麼一封詔書,當然是迫於無奈,只有這麼一個選擇。

辛亥革命的成功,民主派人士如燎原之火,席捲九州。人人呼籲共和,人人追求民主,誰能忍受還有這麼一個封建的專制皇權待在自己頭頂上。各界人士,有越來越多的呼聲,讓宣統帝退位,民主共和。前有段祺瑞的通電、良弼的被刺,現在又有一個袁世凱如虎豹一樣的在旁逼迫,這種形式下,她只有做出退位的決定。

但是這樣的做法,也就意味着是她親手葬送了祖宗基業。所以她整日鬱鬱寡歡,在溥儀《我的前半生》中,溥儀說:“我給太后請安時,常看見她在擦眼汨。”她自己也時常說:“孤兒寡婦,千古傷心,每睹宮宇荒涼,不知魂歸何所”,進而致使最後鬱鬱而終。所以她的退位詔書,絕不是甘願頒佈,而是迫於形勢。

隆裕太后此人,實際上是一個極爲普通木納的女子。她不像姑姑慈禧那樣,能夠笑傲朝堂,掌握一國朝政。嫁了人之後,上不討慈禧歡心,下不得丈夫喜愛。《中國日報》雲:“己丑年嫁光緒帝爲嫡後,秉性柔懦,失西后歡;尤與光緒感情不洽,抑鬱深宮二十餘年。既無可譽,亦無可譏。”

隆裕太后爲何會下旨退位?隆裕太后是被逼的嗎 第2張

赫德蘭說她:“她十分和善,毫無傲慢之舉。我們覲見時向她問候致意,她總是以禮相待,卻從不多說一句話。太后、皇上接見外國使節夫人時,皇后總是在場,但她坐的位置卻與太后、皇上有一點距離。有時候她從外面走進太后、皇上所在的大殿,便站在後面一個不顯眼的地方,侍女站在她左右。在別人不注意的時候,她就會退出大殿或者到其他房中。每到夏天,我們有時候會看見皇后在侍女的陪伴下在宮中漫無目的地散步。她臉上常常帶着和藹安詳的表情,她總是怕打擾別人,也從不插手任何事情。”

從這兒我們可以看出,隆裕她性子和順,爲人平淡,只專心過自己的日子。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