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歷史上的孝恭孫皇后,有着怎樣的經歷?與影視劇中有何不同?

歷史上的孝恭孫皇后,有着怎樣的經歷?與影視劇中有何不同?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51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孝恭孫皇后的故事,感興趣的小夥伴接着往下看吧。

《大明風華》劇中身世經歷有些坎坷的孫若微,在歷史上是否有原型呢?答案是肯定的,明宣宗的第二任皇后——孝恭孫皇后便是孫若微的原型。

歷史上的孫皇后,有着怎麼樣的經歷呢?跟劇中的孫若微有着怎麼樣的不同呢?

青梅竹馬 情深繾綣

電視劇中,孫若微的養父孫愚是個武將,手握兵權。而與電視劇不同的是,歷史上孫氏的父親孫愚是個主簿,文官出身,任永城縣主簿,治政嚴明,在當地頗有聲明。

歷史上的孝恭孫皇后,有着怎樣的經歷?與影視劇中有何不同?

說來也是機緣巧合,太子朱高熾元配太子妃張氏(誠孝張皇后)的母親彭城伯夫人,正是永城人。她時常進宮,跟張皇后提及了孫主簿有個女兒頗爲賢德。張皇后琢磨着這有好姑娘,得爲自己的兒子多留心下。於是在稟告了明成祖後,將年方十來歲的孫氏接入宮中教導。

入宮後,自然而然孫氏便與時爲皇太孫的朱瞻基相識,溫婉賢德又容顏美麗的孫氏,十分得朱瞻基喜歡,兩人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其實按着張皇后的想法,這溫婉賢惠的孫氏原是她給兒子準備的皇孫妃。可惜張皇后算差了一步,那就是明成祖的想法。

永樂十五年,明成祖下旨,選以賢聞名的濟寧胡氏爲皇太孫妃,即胡善祥(宣宗恭讓章皇后)。其實明成祖會有這個決定並不意外,孫氏自小進宮,張皇后親自教導長大,且是張皇后孃家推薦入宮,她的背後是張家和孫家,尤其是張家,若是他日孫氏成爲太孫妃,太子妃,甚至是皇后,作爲兩任皇后背後的張家,保不齊會狂妄自大,給自己的兒子、孫子帶來外戚困擾。

明朝選後妃,並不十分看重貴族世家出身的女子,有一個重要的考慮便是外戚干政。所以成祖允許孫氏入宮,皇太孫妃可以是胡氏、陳氏、李氏……但不會是孫氏。

明成祖的指婚,朱瞻基並不敢違抗,他娶了胡氏爲皇太孫妃,而自己一直喜愛的孫氏則爲嬪。到朱瞻基登基(明宣宗)之後,太子妃胡氏爲皇后,而孫氏依然得寵,被冊封爲貴妃。

已而宣宗婚,詔選濟寧胡氏爲妃,而以孫氏爲嬪。宣宗即位,封貴妃。

按着常規,貴妃只有金冊,沒有金寶。但因爲宣宗偏寵貴妃孫氏,向張太后請示,破格制金寶賜給孫貴妃。算起來,孫氏雖是貴妃之名,但卻是後來“皇貴妃”最早由她而起。

歷史上的孝恭孫皇后,有着怎樣的經歷?與影視劇中有何不同? 第2張

宣宗對孫氏深情厚誼,對胡皇后卻頗爲涼薄。宣德三年,孫氏生下了明宣宗的長子朱祁鎮(即明英宗),而胡皇后只誕育了兩位公主。網羅好了廢后的藉口,藉着孫氏生下皇長子的機會,宣宗成功地廢黜了胡氏皇后之位,沒多久,冊立孫氏爲第二任皇后。

這段糾糾葛葛的三角感情,胡皇后無辜受累,孫氏又何嘗不是委屈?與宣宗青梅竹馬的深厚感情,被突然橫插一腳,從正妻之尊變成了妾氏,心底自會有不甘心。在胡皇后被廢一事上,孫氏或多或少影響着宣宗的決定,幸運如她,一直有着宣宗的寵愛陪伴。

風雨飄搖 力挽狂瀾

宣德十年,明宣宗患病駕崩。年僅八歲的朱祁鎮即位,孫氏被尊爲皇太后。但即位之初,宣宗的母親張氏還在世,被尊爲太皇太后,加上朱祁鎮年幼,事實上,大部分的權力都在張太皇太后手中。直至張太皇太后崩逝前,已貴爲太后的孫氏並不太爭權,亦不參與政事。是她真無心權力還是迫於張太皇太后的勢力呢?

歷史上的孝恭孫皇后,有着怎樣的經歷?與影視劇中有何不同? 第3張

張太皇太后及一干輔政老臣相繼崩逝,讓年少氣盛的明英宗大權在握,有些飄飄然了。他重用王振等佞臣,殺害忠良賢臣。正統十四年,在王振等人的建議下,明英宗朱祁鎮決定御駕親征,最終發生了“土木堡之變”,英宗被瓦剌人擒獲。

在明英宗被擒後,明朝廷陷入了一盤散沙的狀態,有人主和,有人主戰,無人主持大局拿定主意。雖然英宗臨出征前,冊立了自己的長子朱見深爲太子,可是朱見深還只是個兩歲的奶娃娃,於此時風雨飄搖的明朝廷並無法任何益處。

這樣的時刻,對孫氏來說,無疑是一個掌握大權的好時機。朱見深年幼,孫氏完全可以立他爲傀儡皇帝,自己垂簾聽政,將所有權力牢牢握住,但她並沒有這麼做。如果真的讓已經人心浮動的明朝再陷入后妃干政、主少國疑的情況,那麼明朝必然會面臨滅亡。

英宗北狩,太后命郕王監國。景帝即位,尊爲上聖皇太后。

歷史上的孝恭孫皇后,有着怎樣的經歷?與影視劇中有何不同? 第4張

此時,羣臣請立英宗的異母弟弟郕王朱祁鈺(明代宗)爲帝,主持大局。羣臣並沒有決定權,郕王能不能登基,挽救當時面臨危機的明朝,全在孫太后的一念之間。當然最終結果我們已經知道了,孫太后同意了這個決議,郕王登基主持大局,挽救明朝於危機,擊退了瓦剌大軍,將“土木堡之變”帶來影響降至最低。

之後瓦剌放回了英宗,但卻被明代宗軟禁在南宮,隨後明代宗廢黜了朱見深太子之位改立自己親生子。這個時候,孫太后並未對明代宗所做的這些行爲,做出很劇烈的反抗,只是悉心照顧好自己的兒子和孫子。

直到景泰八年,明代宗病重,之前他改立的太子朱見濟也早已夭折,故而此時他是沒有子嗣來繼承。這時候,一些英宗朝的老臣籌謀擁立英宗復辟。之前一直沉默不作爲的孫太后,此刻表態支持,於是英宗通過“奪門之變”成功復位。

駕馭兩“變” 頗具智慧

在孫氏的前半生中,其實她只是一個享受丈夫寵愛的小女人,或許她也爭過寵,或許她也耍過小心機,這些其實也是後宮女子的常態。待到明宣宗駕崩之後,孫氏身上的智慧和大局觀才慢慢顯露出來。

張太皇太后還在世時,處理政事頗爲精明能幹,且是孫氏的長輩婆婆,這個期間,孫氏並不與她爭權,安靜地當着她的皇太后,在婆媳這件事上,她還是比較謹慎處理的。真正顯露她大局觀和智慧的 ,是“土木堡之變”及“奪門之變”。

歷史上的孝恭孫皇后,有着怎樣的經歷?與影視劇中有何不同? 第5張

土木堡之變時,從當時的大環境來看,選擇一個有成熟判斷能力的繼位者,遠比選擇年幼的繼承人更爲重要。她當時是否有一瞬間想過把控朝政、垂簾聽政,我們並不能知道。我們能看到的,就是她最終做出來的決策——讓已有決策力、行動力、領導力的郕王朱祁鈺登基主持大局,纔是解決當下危機的關鍵。最後的事實也證明了孫太后的決定是正確的。

奪門之變,當時明代宗病重,唯一的子嗣早夭,此時未有子嗣來繼承。如果不能選出合適的繼承人,或者選擇了不合適的人選,剛有些起色的明朝又將陷入新一輪的困頓中。於是當有人說想擁立明英宗復位時,她選擇了支持。固然,明英宗在前半段的執政前期,信賴佞臣,錯殺衆臣,確實有瑕疵。可在經歷土木堡之變、被俘經歷以及被軟禁南宮的八年,英宗的成長和變化,孫太后是看在眼裏的。英宗復位後,執政上的變化和成熟,再次證明了孫太后的決策是對的。

歷史上的孝恭孫皇后,有着怎樣的經歷?與影視劇中有何不同? 第6張

最後還有一點想跟大夥兒探討,想擁立英宗復位的朝臣,肯定不是在代宗臨終前才萌生的想法,尤其是剛迎英宗回朝和被軟禁南宮的初期,這些人的想法肯定更爲強烈。爲什麼當時沒有付諸行動?一方面或是代宗當時風頭正盛,而另一方面或許就是沒有徵得孫太后的同意。

我認爲,之所以孫太后沒有同意,很大一個原因是因爲明代宗的登基並非篡位,而是臨危受命,他登基後所做的決策都爲明朝的延續做了很大的貢獻,沒有做出危害明朝國祚之事,有英明之主的現象,對朝政大局是好的,同時這又是她內心情義的表現,簡單說,如果那時候她支持英宗復位,有過河拆橋之嫌。所以於情於理於國家,她都不會同意在那個時刻去支持英宗復位。這樣的大格局、大智慧,是十分難得的,也是孫太后對明朝最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