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歷史上真實的高滔滔,締造“元祐之治”,歷經四朝垂簾聽政

歷史上真實的高滔滔,締造“元祐之治”,歷經四朝垂簾聽政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8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下面由小編給大家帶來歷史上真實的高滔滔真實形象如何?感興趣的小夥伴可以接着往下看

《清平樂》裏面的高滔滔,歷史上確有其人,她便是北宋宣仁皇后高氏,在兒子宋神宗去世後,因孫子趙煦繼位時年僅八歲,身爲太皇太后的高氏得以垂簾聽政,執政期間清正廉明、勤儉節約,一手締造了“元祐之治”,但由於其自身的侷限性,同樣導致了對北宋末期影響巨大的“元祐黨爭”。

歷史上真實的高滔滔,締造“元祐之治”,歷經四朝垂簾聽政

高滔滔出身官宦之家,歷經四朝也曾垂簾聽政

高滔滔乃是建雄軍節度使高繼勳的孫女,其父高遵甫曾任北作坊副使,因而也算是出身官宦之家。慶曆七年(1047年)三月,年僅十五歲的高滔滔,便嫁給了時任嶽州團練使的趙宗實(後改名趙曙),被封爲京兆郡君,並在次年就生下了長子趙頊(後來的宋神宗)。

趙宗實雖然不是宋仁宗趙禎的親生兒子,但宋仁宗因早年無子,趙宗實自幼便被接入宮中,交由曹皇后撫養。雖然後來因宋仁宗親生兒子豫王趙昕出生而返回父親身邊,但由於趙昕最終夭折,趙宗實還是於嘉祐七年(1062年)被立爲了皇子,並改名趙曙。

嘉祐八年(1063年).三月,宋仁宗駕崩,趙曙繼位爲帝,是爲宋英宗,而高滔滔則於一個月後被立爲皇后。宋英宗在位僅四年,便於治平四年(1067年)正月駕崩,太子趙頊繼位,是爲宋神宗,高滔滔隨之被尊爲皇太后。

然而,任用王安石變法的宋神宗卻再度英年早逝,元豐八年(1086年)三月,年僅三十八歲的宋神宗駕崩,其年僅九歲的兒子趙煦繼位,是爲宋哲宗。因天子年幼,被尊爲太皇太后的高滔滔,開始垂簾聽政,直到元祐八年(1093年)去世,終年61歲。

個人品德毫無問題,一手締造“元祐之治”

高太后垂簾聽政之後,在執政方面“以復祖宗法度爲先務,盡行仁宗之政”,其執政的九年間,被認爲是宋朝最爲太平、百姓最爲安樂的時代,史稱“元祐之治”,甚至被譽爲堪比漢朝的“文景之治”和唐朝的“貞觀之治”,而這些與她的個人品德可以說息息相關。

高太后本人極爲崇尚節儉,被稱爲““恭勤儉度越前古”,並教導皇帝“一甕酒,醉一宵;一斗米,活十口。在上者要儘量減少浪費,提倡節儉”。高太后本人節儉到了什麼程度?作爲太后的她除了參加朝會典禮之外,在宮中甚至穿着布衣而不用絲錦,又因羔羊幼小食之有傷天和,而下令不得宰羊羔爲膳。

歷史上真實的高滔滔,締造“元祐之治”,歷經四朝垂簾聽政 第2張

與此同時,高太后對於外戚的限制同樣極爲嚴格,早在宋英宗和宋神宗在位之時,高太后就拒絕給弟弟高士林升官,給高家修建宅第,而在臨朝聽政之後,不僅拒絕了官員“加恩高氏”的請求,甚至連之前的私恩賞賜都減去了四分之一。而其兩個侄子本應升官,還被高太后強行壓住,直到宋哲宗一再請求,這才勉強升了一級。

作爲一名女子,高太后毫無疑問有着極爲出色的執政才能,再加上其自身品德極爲高尚,這才使得她執政期間,經濟繁榮,天下小康,政治清明,《宋史》評價道,“臨政九年,朝廷清明,結夏綏安,杜絕內降僥倖;文思院奉上之物,無問鉅細,終身不取其一,人以爲女中堯舜”。

由於自身侷限性,又一手釀成了元祐黨爭

高太后的執政才能雖然較爲出色,但由於其自身的侷限性,導致其對王安石變法持全盤否定態度,導致在其執政期間新法派慘遭打擊,再加上其與孫子宋哲宗之間的矛盾,使得北宋朝廷迅速陷入嚴重的黨爭之中。

宋神宗任用王安石變法之後,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於政策缺陷、用人不當等原因,在後期卻也鬧得朝野內外動盪不安,或許正因如此,高太后對於王安石變法一直持反對態度,執政之後便立即將司馬光再度拜相,而曾經因反對新法而被下放貶謫的呂公著、文彥博等官員也開始再度受到重用。

在高太后的支持下,守舊派再度聲威高漲,司馬光更是使用“以母改子”的政治手段,直接上了一道《請更張新法》,將新法比成毒藥,導致新法被全面廢止。而曾經的變法派,也開始慘遭報復打擊,蔡確、呂惠卿等大量變法派被貶謫,蔡確、章惇和韓縝更是被斥爲“三奸”,這使得王安石變法以來的黨爭開始加劇。

在高太后臨朝聽政時,由於軍國大事都由其與幾位大臣處理,趙煦對朝政幾乎沒有任何發言權,而大臣們也認爲趙煦過於年幼,也根本不予請示。朝堂上,趙煦的御座與高太后座位相對,大臣們向高太后奏事時,恰好背對趙煦,以至於趙煦親政後在談及垂簾時說,他只能看朝中官員的臀部和背部,這自然使得趙煦對於高太后和大臣們有所不滿。而到了趙煦十七歲時,高太后本應還政,但卻仍然保持着垂簾聽政的習慣,而大臣們依舊沒有重視已經逐漸長大的皇帝,甚至也不勸太后撤簾還政。

歷史上真實的高滔滔,締造“元祐之治”,歷經四朝垂簾聽政 第3張

高太后和大臣們的這種態度對趙煦影響極大,此時的他雖然無法直接與之對抗,但內心已經極爲牴觸,例如有次高太后問趙煦爲何不對大臣的奏對錶達自己的看法,趙煦直接回道,“娘娘已處分,還要我說什麼?”被徹底惹惱的趙煦,在高太后病逝,自己親政之後,開始對朝中的守舊派再度展開清算,絕大部分的舊黨黨人都被放逐,同時對王安石變法中的保甲法、免役法、青苗法等政策,也進行了恢復。

紹聖初年舉行郊祀大禮之時,按理朝廷要頒佈大赦詔令,甚至連死囚都可以減輕懲罰,然而當有大臣請示是否可以赦免被貶謫的舊黨官員時,卻被趙煦立即拒絕。後來,又有人建議是否可以讓謫居嶺南的劉摯等“稍徙善地”,趙煦卻說“劉摯等安可徙” ,由此可見趙煦對高太后和元祐黨人的痛恨。

如上所述,高滔滔雖然具備一定執政能力,個人品德也絲毫沒有問題,甚至還締造了“元祐之治”,但由於個人的侷限性,卻也導致自王安石變法以來初現端倪的黨爭開始加劇,可以說北宋末年陷入不可收拾的黨爭,正是自高太后執政時期而起。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