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後宮人物 > 孝誠仁皇后到底有什麼魅力 康熙爲何對她如此傾心

孝誠仁皇后到底有什麼魅力 康熙爲何對她如此傾心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大家好,這裏是小編,今天給大家說說孝誠仁皇后的故事,歡迎關注哦。

康熙一生立過三位皇后,但是在他心中,最念念不忘的,還是結髮妻子孝誠仁皇后。兩人做了十年夫妻,最後皇后因難產而死,康熙皇帝悲痛欲絕,用餘生去思念她。

那麼這個孝誠仁皇后到底何許人也?她有着什麼樣的魅力,可以讓千古一帝對她傾心。在她去世的時候,康熙不但逾越禮制舉辦喪禮,還決定立她兩歲的兒子爲太子。

我認爲康熙與孝誠仁皇后感情深厚,主要有幾點原因,不僅是皇后自身的魅力,還與其家庭背景,對政治的觀點,以及推舉她爲皇后的那個人有關。接下來我們一一來分析。

孝誠仁皇后到底有什麼魅力 康熙爲何對她如此傾心

一、家庭背景。孝誠仁皇后本名赫舍里氏,赫舍里氏在清朝是大姓,也是貴族姓氏,而赫舍裏皇后,就是康熙的四大輔政大臣之一,索尼的孫女。索尼是三朝元老,在朝中地位舉足輕重,他的孫女成爲皇后,自然會受到皇室的厚待。

二、政治觀點。當時鰲拜的勢力逐漸增大,孝莊與康熙十分忌憚他。而索尼一直不滿鰲拜在朝中的所作所爲,所以索尼一家,都是和皇室站在一邊的。雙方的聯姻也是一場政治聯姻,而赫舍裏皇后,本來也支持康熙的所有決策,因此夫妻二人同心,感情自然是越來越好。

三、推舉之人。孝莊太后(康熙時期是太皇太后)這樣聰明的女人,不可能看不出鰲拜的心思。這時候爲康熙選皇后,其實有不少人選,鰲拜的女兒,遏必隆的女兒都在列。不過誰當了皇后,勢必會讓那個家族勢力更龐大,所以孝莊才爲康熙選了索尼的孫女。

而康熙是孝莊一手帶大的,他對祖母的選擇,從來都不會有質疑。既然祖母爲他選擇了赫舍里氏,那麼她一定是最好的。事實證明也是如此,赫舍里氏確實是母儀天下的不二人選。

孝誠仁皇后到底有什麼魅力 康熙爲何對她如此傾心 第2張

四、自身魅力。如果說出於家庭背景、政治觀點,以及推舉之人幾點,康熙不得不對赫舍里氏敬重有加。但是夫妻二人最終能夠恩愛相守十年,就全靠赫舍里氏自身的魅力了。可以說康熙成親的這十年,是一個很重要的轉折點。

他先是剷除了鰲拜,接着專心發展清朝事業,將大清帶入鼎盛時期。這全賴於他背後有兩個偉大的女人,孝莊和赫舍里氏。

特別是身爲國母的赫舍里氏,以“宮闈式化,淑德彰聞”的行動,給康熙帶來最大的支持,讓他可以安心處理政事,自己則管理好後宮。

孝誠仁皇后到底有什麼魅力 康熙爲何對她如此傾心 第3張

康熙與孝誠仁皇后的愛情,並不是轟轟烈烈的,反而是細水長流,十分平凡。但就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才讓兩個人鶼鰈情深。赫舍里氏是康熙的結髮妻子,她的溫柔賢淑、純潔美好,深深刻在康熙心中,爲了皇后,康熙甚至做出很多逾越禮制的事。

一、康熙八年,赫舍裏皇后生下嫡長子,康熙打算等皇子長大一些,就立他爲太子,史書記載“皇后所生承祜方四歲,天性聰慧,上甚愛之”。可沒想到康熙十一年,承祜突然夭折,皇后更是因此病倒。

康熙當時在外征戰,聽到消息後,馬上請示祖母孝莊。經祖母同意後,康熙馬不停蹄趕回京城,先是忍痛爲兒子舉辦喪禮,然後一直陪伴皇后,直到皇后好轉,康熙纔回到前線。

孝誠仁皇后到底有什麼魅力 康熙爲何對她如此傾心 第4張

二、後來皇后又生下皇子,康熙當時就在產房外等着。看到皇子第一眼時,他就爲兒子取名叫保成,意思是希望他能健康長大,這也就是後來的太子胤礽。原本整個坤寧宮都在爲皇子誕生而慶祝,結果皇后這時候突然昏迷不醒,隨後去世。

康熙從喜得貴子,到痛失愛妻,短短時間裏經歷了人生的大喜大悲。根據史書記載,皇后去世以後,她的梓宮一直停放在乾清宮。要知道,乾清宮是皇帝起居的宮殿,將皇后的梓宮放在這裏是不合禮制的,但康熙仍然這樣做了。康熙的另外兩位皇后,也不曾享有這個待遇。

三、皇后難產去世,就留下胤礽一個兒子。康熙就將全部的感情,都投入到這個兒子當中。他兩歲就被立爲太子,在當時也是不合祖制的。每次胤礽惹康熙生氣,只要他在父親面前,提起生母孝誠仁皇后,康熙總是面帶傷感,然後告訴胤礽要爭氣,不然自己以後無顏去面對妻子。

孝誠仁皇后到底有什麼魅力 康熙爲何對她如此傾心 第5張

奈何胤礽卻偏偏不爭氣,在第一次被廢之後,還不思悔改。康熙念在孝誠仁皇后的份上,屢次放過胤礽,但是他不好好珍惜。最後爲了國家着想,實在不能將江山,交到這樣不忠不孝的人手裏,於是康熙只好忍痛廢掉他,選擇了更適合的雍正。

要說孝誠仁皇后有多大魅力,我看倒不至於。主要還是皇后那顆善良的心,和一心扶持夫君的信念。兩人剛成親的時候,鰲拜的勢力還很龐大,因此兩人也算是共患難過來的。最重要的是,原本夫妻情深的二人,卻只相守了十年。或許正是因爲皇后的突然離世,連遺言都來不及留給康熙,纔會令康熙對她如此念念不忘,成爲他心中永遠的白月光。

(參考文獻《清史稿》《康熙起居注》《清聖祖實錄》)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