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朱元璋很信任兒子朱標,康熙卻提防兒子胤礽

朱元璋很信任兒子朱標,康熙卻提防兒子胤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2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於朱元璋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明太祖朱元璋和清聖祖康熙帝,皆是中國歷史上赫赫有名的皇帝,這兩位皇帝前者是開國皇帝,後者雖然不及前者,不是開國皇帝,但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可以說兩位皇帝都是威名赫赫的。

今天宋安之來說說這兩位皇帝在繼承人身上的問題對比,那便是爲什麼朱元璋很信任自己的兒子朱標,父子之間親情很濃。康熙卻要提防自己的兒子胤礽,最後搞得是一點親情都沒有了。

這個原因其實很複雜的,大概就是三點,一是朱標和胤礽的性格問題。二是明清兩朝環境問題。三是朱元璋和康熙給予太子權力多少的問題。

接下來宋安之來具體說說。

一、朱標和胤礽的性格問題

在封建王朝,皇帝和太子的關係最爲敏感,畢竟一個是現任九五之尊,一個是下任九五之尊。

很多時候一些大臣出於政治投機的想法,會去支持太子,提前加入太子一黨,以方便將來成爲從龍之臣。但往往會造成太子勢力太大,威脅到皇權統治的事情,甚至形成父子自相殘殺的情況,因此古代的太子,可以熬到登上皇位的,真的不多。

可以說太子與皇帝的關係是相當之敏感,在最高權力面前,父子二人的關係,是很難把握的。

相對來說朱元璋和朱標父子二人的相處方法,在歷朝歷代可以說是一個不錯的例子。

首先父子二人的性格,朱元璋是霸道強勢,朱標是寬仁,這種組合是很好的。因爲父子二人的相處,往往是平衡很難把握的,最好的狀況就是皇帝強勢太子弱勢,這樣最起碼太子不至於滋生出野心。

可以說朱標的性格,很適合當太子的,最起碼是很適合當明太祖朱元璋的太子的。

而且朱標這個人不只是寬仁,還正大光明,爲了保護大臣和與朱元璋政見不合的時候,敢直接說出來敢頂撞朱元璋,雖然有時候氣的朱元璋想拔刀砍朱標,但這樣正大光明的做法還是很好的,朱元璋又不是傻子,事後肯定明白自己兒子是又寬仁還正大光明,不玩什麼陰謀詭計,能不放心他嗎?

當然在對待諸位兄弟上面,朱標也是寬仁的作風,史書記載朱標:“爲人友愛,秦、周諸王數有過,輒調護之”。

朱元璋很信任兒子朱標,康熙卻提防兒子胤礽

再看看康熙和胤礽這對父子組合

康熙這個人先不說,太子胤礽這個人有着很大問題,雖然這位廢太子被很多人低估,並非一無是處,但就父子相處方面,胤礽是真的一無是處。

諸如胤礽十八弟從病重到病死,胤礽一點傷心難過都沒有表現出來,被父親康熙評價爲“絕無友愛之意”。當時康熙年事已高,大家都擔心康熙因爲喪子之痛而病倒,胤礽竟然“每夜逼近布城裂縫竊視”。是偷偷的觀看康熙怎麼樣,意思很明顯,是巴不得父親康熙病倒然後駕崩,自己好繼位。

光是以這個人來說,胤礽的性格薄情寡義還偏陰險,對於兄弟之死是無動於衷,甚至對父親康熙也是不安好心。

指望胤礽這種人,怎麼可能跟父親康熙相處好呢,父子二人的關係只會漸行漸遠,最後出現二廢太子之事也是情理之中了。

可以說朱標的性格,就適合當明太祖朱元璋的太子,處於弱勢一方,威脅不到皇權,所以朱元璋很信任自己這個兒子。而胤礽的性格就顯得薄情寡義了,而且比較陰險,不像朱標那般正大光明,是一個很不穩定分子,所以康熙自然要提防他。

二、明清兩朝的分封環境

明朝在建國伊始,準確來說在還沒有建立明朝的草創時期,就確定了嫡長子繼承製。在朱元璋稱吳王當年,朱標就被立爲世子

建國以後,明太祖朱元璋又迅速確定了藩王分封制,以藩王爲中央朝廷的藩屏。這樣客觀上使太子沒有壓力,最起碼藩王成年以後都分封到外地了,對於京城是鞭長莫及,不存在與朝臣勾結對付太子的情況。

可以說明朝的環境使太子朱標沒有競爭壓力,不存在鋌而走險的風險。

而清朝就不一樣了,康熙是清朝第四位皇帝,入關以後的第二位皇帝。在康熙之前清朝在繼承人制度其實根本沒有形成一種制度,都是屬於車到山前必有路的選擇。

諸如皇太極是努爾哈赤死後,從四大貝勒中脫穎而出的,他的上位,更多帶有推選性質。順治帝身爲皇太極第九子,他的皇位是多爾袞和豪格僵持不下妥協而來的。康熙帝身爲順治帝第三子,能上位很大原因在於他對當時近乎不可救藥的天花免疫。

可以說康熙之前的皇位傳遞,不是漢人的嫡長子繼承製,更不是蒙古的幼子守竈制度,而是沒有規則的傳遞,而且屬於皇帝死後,或者臨死之際才立儲的。

到了康熙時期,雖然以嫡長子繼承製,早在康熙十四年就立胤礽爲皇太子。可是之前三代皇位傳遞形成的觀念,並不是一時半會可以扭轉過來的。

到了康熙三十七年,皇太子胤礽的六個兄弟被授予爵位和八旗領民。這時候長久以來形成觀念開始顯現出來了,各旗的滿人認爲這些皇子都是皇帝的兒子都有繼承權,所以支持作爲自己領主的皇子奪嫡,一場九子奪嫡的好戲便開始了。

康熙可以說是九子奪嫡的最大受害者之一,這羣兒子爲了奪嫡,是想盡辦法擴張勢力,最後甚至威脅到皇權穩固。胤礽爲什麼會巴不得父親康熙病倒自己早點繼位呢,說白了有一部分原因在於競爭壓力太大了。

可以說明朝的環境使朱標沒有競爭壓力,自然不着急擴張勢力,不存在因此威脅皇權的情況,更不着急繼位。而胤礽所在的清朝環境,則與朱標所在的環境恰恰相反。而這種環境往往造成的就是康熙對他的反感和提防。

在這裏再補充一點,康熙不只是提防胤礽,其他參與九子奪嫡的兒子,其實康熙也很是提防。可以說這場九子奪嫡,已經使父親不是父親,兒子不是兒子了。

朱元璋很信任兒子朱標,康熙卻提防兒子胤礽 第2張

三、朱元璋和康熙對於兒子的限制問題

皇帝和太子一般鬧到關係僵硬,甚至互相提防的話,說明一個問題,那就是太子性格不好,還有就是太子權力太大,威脅到皇權,所以矛盾就出來了。

可以說明太祖朱元璋和康熙給予太子的權力多少,也是一個關鍵點。就這點來說,朱元璋乾的很漂亮,一開始就沒有讓兒子朱標接觸太多權力,不至於使朱標因爲權力而滋生出野心。而康熙則不一樣了,給予太子胤礽太多,使胤礽的野心越來越大。

我們先來看看朱元璋與朱標。

朱元璋看似放心信任兒子朱標,但對於拿捏自己與兒子除去父子之外的君臣關係,還是恰到好處的。

在培養朱標方面,朱元璋給朱標建立了一個豪華的開國功臣團隊來培養他,可謂是煞費苦心。

但在權力上,最初中書省和都督府請求仿元制,立太子朱標爲中書令,但朱元璋並沒有採納,認爲元制不足爲法。

還有朱標的東宮體系並沒有獨立出來,說白了權力不大,而且東宮官屬都是開國功臣的兼職罷了,人家不可能真的是你太子一黨的。

對此朱元璋是這樣解釋的:“朕於東宮不別設府僚,而以卿等兼領者,蓋軍旅未息,朕若有事於外,必太子監國。若設府僚,卿等在內,事當啓聞,太子或聽斷不明,與卿等意見不合,卿等必調府僚導之,嫌隙易生。又所以特置賓客、諭德等官者,欲輔成太子德性,且選名儒爲之,職此故也”。反正解釋的很是充分。

可以說朱元璋對於兒子朱標以父子關係來看,培養的相當盡心盡力。以君臣關係來看,拿捏的很好,沒有給朱標什麼大的權力,不至於使朱標滋生出野心,同時還可以使朱標不論在性格上和權力上都處於弱勢一方,所以父子二人的關係自然很好,朱元璋也很信任兒子朱標。

很多人認爲是朱標英年早逝了,所以父子二人沒有隔閡,其實深層次的看待這個歷史問題,朱元璋對待兒子朱標的方法可謂說高明至極,以這種方法來看,朱標就是洪武二十五年沒有英年早逝,多活六年,活到洪武三十一年,這父子二人也不會有什麼隔閡,也不至於朱元璋提防朱標的。

再來說說康熙和胤礽

說實話康熙立胤礽爲皇太子,並且對於胤礽的感情來說,是一個合格的父親。但除去父子關係,在君臣關係上,很明顯康熙沒有拿捏好,沒有主導好胤礽的方向,使胤礽錯的越來越離譜,這也是後來胤礽被兩立兩廢的一個重要原因所在。

因爲清朝在康熙以前,沒有立過皇太子,沒有現成的制度可依,所以康熙朝纔開始制定太子的各種待遇、各種權力,正因爲如此,所以在太子權力方面,因爲沒有太多經驗,使太子權力很大。

這一點通過康熙批評索額圖的話就可以看出:“昔胤礽初立爲皇太子時,索額圖懷私倡議,凡服御諸物,俱用黃色,所定一切儀制,幾與朕相似,驕縱之漸,實由於此,索額圖誠本朝第一罪人也”。通過這個可以看出因爲康熙朝是清朝第一次制定皇太子制度,所以很多方面沒有拿捏好,使太子權力過大,最後驕縱過度,是萬劫不復。

胤礽在權力大了以後,因爲權力過大,其缺點也無限放大。康熙批評胤礽的這段話就可以看出一二:“朕巡幸陝西、江南、浙江,未嘗一事擾民,胤礽與所屬恣行乖戾,無所不至,遣使邀截蒙古貢使,攘進御之馬,致蒙古俱不心服。朕以其賦性奢侈,用凌普爲內務府總管,以爲胤礽乳母之夫,便其徵索,凌普更爲貪婪,包衣下人無不怨憾”。

可以說胤礽的悲慘下場,還有使父親康熙提防他,說白了是康熙一手造成的,給了胤礽太大的權力,使胤礽滋生出野心,幹了很多驕縱之事,康熙一開始也沒有及時教導他,一味地姑息之愛,最後釀成了自己和胤礽的父子關係緊張,更是使胤礽兩立兩廢了。

以上三點就是宋安之的個人看法,不是太不全面,希望可以給大家提供不一樣的視角。

正所謂以史爲鑑,歷史上封建王朝的皇家父子關係,其實不只是單純的父子關係,因爲最高權力,更是君臣關係。如果把握不好君臣關係,往往會形成自相殘殺的,把握的太好了,則是隻有君臣沒有父子,可以說其中的條條道道還是很多的,簡直是一言難盡,這也是封建家天下社會的一大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