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盧懷慎:被譏爲混飯吃宰相,死後兩年卻令唐玄宗淚奔

盧懷慎:被譏爲混飯吃宰相,死後兩年卻令唐玄宗淚奔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0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盧懷慎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唐代唐玄宗開元時期,朝中名臣衆多,比如有治國安邦之才的宰相姚崇、宋璟、張說等,他們都被玄宗重用,共同打造了史上赫赫有名的開元盛世。但此時,跟姚崇等同朝爲官的大臣中,有一位宰相,他並無治國大才,還被人譏諷爲混飯吃宰相,爲何卻被唐玄宗賞識、而且在他死後兩年仍令玄宗淚奔?他究竟憑什麼讓一國之主感動?本期分解。

說實話,這位宰相確實不夠出名,也沒什麼治國安邦之大才,但他的歷史地位卻很高,比如宋代著名學者司馬光把他同姚崇並列;清代著名思想家王夫之把他同姚崇、張九齡並列。可見他確實有與衆不同之處。

他名叫盧懷慎,滑州靈昌(今河南滑縣西南)人。盧懷慎出身於官宦世家,其祖父曾任靈昌縣令。盧懷慎少年時,就很與衆不同,他父親的朋友監察御史韓思彥曾感嘆他的才氣,說他前途不可限量。後來他勤奮讀書,考中進士,步入仕途,在武則天時期,歷任監察御史等職。

盧懷慎:被譏爲混飯吃宰相,死後兩年卻令唐玄宗淚奔

(一)直言進諫唐中宗

神龍元年(705年),唐中宗恢復唐朝。中宗在位時期,盧懷慎有兩次上書皇帝被後人稱道。第一次是在中宗剛即位時,他將其母武則天遷居上陽宮,爲了表達其孝心,他十天就去朝見80多歲的母親一次。盧懷慎時任侍御史,他進諫道:“昔日漢高祖稱帝后,五日朝見太公一次,是因爲他以布衣身份得到天下的,故將尊貴歸於父親;如今陛下遵循成法、繼承皇位,怎可效仿漢高祖?何況陛下從這裏到上陽宮來往頻繁,萬一有愚人或者歹人進犯車駕,該如何對付?愚臣認爲應將太后接到內朝,這樣陛下也盡了孝道,也可以免去陛下來去的麻煩。”然中宗沒有采納盧懷慎的建議。

第二次上書是在景龍年間,盧懷慎改任右御史臺中丞,又上疏朝廷,主要提出了著名的三條主張:

其一是,諸州都督、刺史、別駕、長史、司馬、縣令等任職不滿四年,不能遷官。政績優異者,可加賜車馬裘服,可提高俸祿,可派使節慰問,可下詔書勸勉,要等到有公缺之時再加以提拔。對於毫無政績、貪婪暴虐者,則要免官放歸鄉里。

其二是,要將那些員外官中有才能的,可以擔任地方長官或高級僚佐的官員,一併加以升遷,讓他們在地方上出力,由朝廷覈查他們的政績。若年老有病不能任職的,一切停罷,使得賢者與不賢者能截然分開。

其三是,因貪贓而被停罷官職者,罷官不到十年,不得加以錄用。

他對皇帝的勸諫可謂苦口婆心,每條建議都是擺事實、講道理,甚至用聖人之言加以勸勉。他這樣說道:

孔子曰 “苟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意思是,即便是聖人孔子主持國家政事,也得三年纔會很有成績。何況普通人呢?接着又引用《尚書》中的話說:“每隔三年就要考覈政績,經過三次考覈才決定對官員的提拔表彰或罷免懲罰”。並以春秋時的政治家子產爲例,說他在鄭國爲相,變更法令,頒佈刑律,第一年衆人怨恨他,想殺他,三年後國人才感德而歌頌他。子產也是賢人,他治理國家尚且需要三年纔有成績,何況平常的人呢?

盧懷慎:被譏爲混飯吃宰相,死後兩年卻令唐玄宗淚奔 第2張

他接着闡明,如果民衆知道官吏任職不長,便不聽從他的教導;官吏知道遷官日期不遠,也就不想竭盡他之所能爲民辦事。所以盧懷慎主張各級官員任職不滿四年不能升職。

盧懷慎主張選拔優秀的人才,官不在多,在於有沒有才能,“官不必備,惟其才”。他指出當時官員太多,結構臃腫,每年爲官員們支出的俸祿就多達億萬之巨,耗空了府庫,所以必須削減冗員,唯纔是舉。

他又指出,當時有貪污受賄、殘害平民的官員,雖然被流放貶官,但很快就升遷回來,仍然作地方長官,被委任在嶺南、沙漠等邊遠地區,只是粗略表示一下懲罰。他們內心中自暴自棄,未必有侮改之心。聖明的君主對於萬物應該平分恩澤沒有偏向,用有罪的官吏治理遠方,等於是給奸人恩惠而遺棄了遠方的民衆。遠方州郡,哪點辜負了聖明教化,要單獨承受這種惡政呢?邊境地方夷族與漢人雜居,恃仗險要之地,山高皇帝遠,更容易叛亂,更難治理,如果長官沒有治理的才能,就會使平民流亡,甚至成爲盜賊。由此說來,才能平庸的都不能治理好邊遠地區,何況奸猾的官吏呢?盧懷慎這項提議可謂很有真知灼見。

以上疏奏雖然比不上後來姚崇給唐玄宗提出的治國十大策略,至少在官吏的任用選拔上很有見地,可惜唐中宗沒有眼光,對盧懷慎的提議不予重視,很少採納,不然,開元盛世說不定會提前開幕。

(二)唐玄宗時出任宰相,纔不及姚崇,被譏爲混飯吃宰相

開元元年(713年),唐玄宗任盧懷慎紫微、黃門兩省平章事,出任宰相。 714年,盧懷慎代理黃門監。當時薛王李業的舅舅王仙童欺凌百姓,遭到御史彈劾,並申報立案。李業爲舅舅向皇帝求情,唐玄宗便命紫徽省、黃門省複審。盧懷慎與中書令姚崇上奏道:“王仙童的罪狀清楚明白,御史的彈劾並無冤枉之處,不能對他放縱寬宥。”唐玄宗遂命結案,從此皇親國戚的氣焰收斂了不少。

715年,盧懷慎被正式拜爲黃門監,併兼任吏部尚書。當時,姚崇因兒子去世,告假十餘天,倒致政務堆積如山。盧懷慎對此無從決斷,惶恐不已,向玄宗請罪。唐玄宗道:“朕將天下之事委託姚崇,只是想讓盧愛卿對雅士俗人起鎮撫作用而已。”

盧懷慎自認爲才能不如姚崇,因此把朝中許多事務都推讓給姚崇,自己概不專斷,當時人譏笑他爲“伴食宰相”,伴食就是陪伴着別人吃飯之意,通俗地說,就是跟着別人混飯吃,只吃飯不辦事。後人便用“伴食宰相”比喻碌碌無爲的官員。

但盧懷慎有自知之明,知道自己纔不及姚崇,不跟姚崇爭功爭鬥,這已是難能可貴、因爲自古以來,有許多才不如人者,不但不主動讓賢,還爲了自己的利益權力,跟別人鬥個你死我活,從而把朝中弄得烏煙瘴氣。從這點看,盧懷慎不愧是一位賢人、君子。而且他雖辦事沒有多大能力,但一直給朝廷舉薦賢能,比如後來的宰相宋璟,他都是極力推薦的。所以他被司馬光如此稱讚:“姚崇,唐之賢相,懷慎與之同心戮力,以濟明皇太平之政,夫何罪哉!”

716年,盧懷慎病重,上表請求退休,得到玄宗的批准。同年十一月,盧懷慎病逝,去世前,他向唐玄宗推薦宋璟、李傑、李朝隱、盧從願等人。唐玄宗十分傷感,追贈盧懷慎爲荊州大都督,諡號文成。

盧懷慎:被譏爲混飯吃宰相,死後兩年卻令唐玄宗淚奔 第3張

(三)清貧一生,去世兩年後仍令唐玄宗淚崩

盧懷慎一生,雖無治國大才,但他爲官極爲清廉,不經營其他任何產業,生活簡樸清貧。他雖然官至宰相,地位尊貴,但妻子兒女仍然經常處於寒冷飢餓之中。他得到的俸祿以及朝廷的賞賜,經常毫不吝惜地給予朋友親戚,資助別人,往往所得錢財很快散盡。

713年,盧懷慎與魏知古一同到東都洛陽主持選拔官吏,他隨身的用具只有一個布袋。他得病後,朝臣宋璟、盧從願去他在洛陽的住處看望,見他鋪的席子十分單薄而且很破舊,門上連簾子都沒有掛。當時颳着風,還下着雨,盧懷慎只是用席子來遮擋風雨(會風雨至,舉席自障)。天晚了,他擺飯招待客人,只有兩盆蒸豆、數碗蔬菜而已,十分寒磣。宋璟他們要走時,盧懷慎握着二人的手叮囑說:“當今聖上英明,急於求得天下大治,然而他在位日久,難免對政事稍有倦怠,恐怕要有險惡小人乘機鑽空子。你們經常在天子身邊,一定要關注天子的舉動,以免朝綱混亂啊!”他在重病之中仍關心着國家大事。

盧懷慎在去世之後,因家裏沒有積蓄,家人給他辦喪事遇到了很大麻煩。據民間傳聞,還是家中一個老僕主動賣身換錢給他買了棺材。這雖然有點誇張,但充分說明當時百姓對他的清貧的肯定。史載當時玄宗皇帝要前往東都洛陽,有四門博士張星上言皇帝說:“盧懷慎忠誠清廉,始終以正直之道處世,對他應該給予優厚的賞賜,否則就不能勸人從善。”於是玄宗下詔賞賜盧家織物百段,米粟二百石,才解了前宰相家裏一時之困。

盧懷慎去世兩年之後,一次唐玄宗在他老家附近打獵,無意間向盧家的方向望了一眼。因爲盧懷慎家圍牆十分簡陋而且又低矮,玄宗感覺他家裏氣氛不對,好像在辦什麼事,就派人去他家看看。結果才知道是盧家爲盧懷慎舉辦去世兩週年祭祀典禮,事情過得很簡樸。於是玄宗停止了打獵,並給盧家賞賜了幾匹細絹帛。

當玄宗皇帝策馬經過盧懷慎的墓時,他不由得停馬凝視良久,見墓前尚未樹立石碑,想必是家貧且低調所致;他繼而想到盧懷慎正直而清貧的一生,不覺淚崩如潮。於是立即命官府爲他立碑,且令中書侍郎蘇頲草擬碑文,玄宗皇帝親自書寫(經其墓,碑表未立,停蹕臨視,泫然流涕,詔官爲立碑,令中書侍郎蘇頲爲之文,帝自書)。

盧懷慎在自己去世兩年之後,仍能讓皇帝感動得流淚,確非一般官員所能比的。令人欽佩的還有,他不僅自己爲官清廉,而且家教良好,兒子盧奐、盧弈也都是清官忠臣。不像大名鼎鼎的宰相姚崇,自己清廉,但家教不嚴。其子姚彝、姚異,就大貪官,曾遭到輿論的譴責,也導致姚崇自己被人詬病,最終被迫辭職。

盧懷慎的大兒子盧奐爲人正直,做官清白,歷任御史中丞,曾出任陝州刺史。玄宗曾讚許他的善政,說他:“斯爲國寶,不墜家風”。後任南海郡太守。南海處水陸交匯之地,物產豐富,前太守劉巨鱗、彭果都因貪贓獲罪。盧奐上任後,做出表率,且整頓吏治,使貪官污吏收斂了許多,政績顯著。他被認爲從開元以後四十年間,治理廣州有清廉節操的,唯宋璟、李朝隱、盧奐三人而已。

少子盧弈也是個大忠臣,他初爲盧縣縣令,以功績提拔爲給事中,拜御史中丞。不久留守洛陽。安史之亂爆發後,安祿山攻陷東都,官員皆逃散而去,盧弈堅守洛陽,被亂軍所俘,寧死不屈,爲國殞身,成一代忠烈。

盧懷慎雖缺少治國大才,不如當時的姚崇等人,但其爲官清廉的形象也當爲萬世之楷模。清代著名思想家王夫之說:開元之世,以清貞位宰相者三:宋璟清而勁,盧懷慎清而慎,張九齡清而和,遠聲色,絕貨利,卓然立於有唐三百餘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