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雍正爲什麼可以做到足不出戶,就能對臣子之事瞭如指掌的呢?

雍正爲什麼可以做到足不出戶,就能對臣子之事瞭如指掌的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衆所周知清朝皇帝雍正是個工作狂,並不是一個喜歡到處走動、喜歡跟人閒聊的人,那麼他爲什麼可以做到足不出戶,就能對臣子之事瞭如指掌的呢?這就要提到雍正的密摺專奏制度了。

值得一提的是整個康熙朝六十一年的時間給康熙寫密摺的不過才一百多人,而雍正朝僅13年的時間,密摺專奏的人數就達到了一千多人。

可見對雍正來說,密摺專奏用得是得心應手,樂此不疲。

01 密摺專奏可不是雍正的專利

在清代以前包括明朝,文武百官若是有什麼事情需要稟告皇上的話,一般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直接當面說,另一種便是寫“題本”。但官員人數那麼多,作爲皇帝日理萬機,怎麼也看不過來所有的題本,所以明代的時候便設置了內閣,讓大學士來專門處理這些題本。

大學士們看了以後先寫上自己的意見,然後交給皇帝審閱批准。

雍正爲什麼可以做到足不出戶,就能對臣子之事瞭如指掌的呢?

但這樣的方式有一個弊端:一點都不保密。若是批閱題本的大學士能守口如瓶還好,萬一人品不正呢?

若是一般的朝政也不要緊,但若是關係到彈劾某個官員,或者一些需要保密只能對皇帝一人說的話,“題本”確實很不方便。確實說白了,到了皇帝手裏的題本都是經過大學士們篩選過得,有些題本大學士不想讓皇帝看到,皇帝大概率情況下是看不到的。

很容易造成權臣專權、矇蔽皇上的情況,甚至將皇帝架空。

到了清朝,爲了出現這樣的情況,便發明了密摺專奏的制度。

密摺專奏說白了,就是你將自己不想讓其他大臣知道但想告訴皇帝的事情寫在一張白紙上,然後密封好裝在匣子裏面,這個匣子只有兩把鑰匙,寫密摺專奏的大臣一把,皇帝一把,這樣自然就不會讓旁人知道了。

皇帝批覆完奏摺以後再直接發給寫密摺專奏的人,自然就避免了瞞天過海、欺上瞞下的情況出現;不過“密摺專奏”並不是誰都可以寫的,只有達到一定品級的官員纔有資格寫密摺專奏;不過也會有一些品級比較低但比較特殊的官員這一權利。

其實清朝的密摺專奏制度最早開始於順治帝,但順治帝幾乎不用;到了康熙朝,康熙才慢慢地開始使用這一制度。而且康熙說了這樣一句話:“密摺專奏的事情,只有我能用。”

“密奏之事,惟朕能行之”

康熙爲何這樣說呢?

清朝之前的皇帝爲了能夠了解一些事情或者大臣,便讓一些太監前去打聽;但這些打聽消息的太監往往靠不住,仗着皇帝給他的權力胡作非爲,甚至與一些朝中官員蛇鼠一窩,欺瞞皇上;所以這樣的方式對於加強皇權,確實沒有什麼用。

康熙作爲千古一帝,自然不會再用這樣的方式糊弄自己;康熙用密摺專奏來了解各地的情況,比如江寧織造曹寅便有密摺專奏的權力,曹寅除了完成自己份內的工作外,還會打聽一些當地的風土人情或者是街頭巷尾的議論,以及自己得到的一些情報啥的,都會用密摺的方式上奏給康熙。

而且康熙在使用密摺專奏的過程中,慢慢的與臣公一起完善了這一制度,密摺不僅要套上套,而且還用紙加封起來,寫上五個字“南書房謹封”;如此一來旁人便不方便偷看了。

不過密摺專奏的制度到了雍正朝的時候纔得到了全面的使用與強化,當然這跟雍正所處的處境是有關係的:雍正通過殘酷的九王奪嫡好不容易登上皇位,但登上皇位並不意味九王奪嫡之爭已經結束,廉親王胤禩等人還依舊是朝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

再加上雍正此人很是勤政,事無鉅細,都會親自過問;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雍正對於情報的需求量是非常大的,而密摺專奏對雍正來說便是最好的方式。

02 密摺專奏在雍正的手裏使用的是爐火純青

康熙與雍正在使用密摺專奏時大不同,康熙很是坦誠,大臣給他的密摺批覆以後便會再還給寫奏摺的人,所以朝中官員是:都有康熙親自書寫的證據在彼此那裏,但都不在康熙這裏。

但雍正登基以後,便下旨將康熙朝所有的密摺全部上繳,不得私下留下,若是被發現的話,必定追究其罪責。

“所有皇考硃批御旨,俱著敬謹封固進呈;若抄寫、存留、隱匿焚棄,日後發覺,斷不寬恕,定行從嚴治罪。”

剛開始雍正只是將密摺專奏的權力給了各省的督撫還有封疆大吏,當然並不是每一位官員都能自始至終都有這個權力,若是做錯事被處罰的話,就會取消這一權力。

後來慢慢地雍正又增加了一些品級稍微低一些的總兵官、布政使等大臣;

雍正爲什麼可以做到足不出戶,就能對臣子之事瞭如指掌的呢? 第2張

其實還有一些很小的官,比如同知、知府,有的得到了雍正帝的賞識,也會給予其密摺專奏的權力。這些小官之所以會有這樣的機會,有的是在康熙病逝後給雍正帝上節哀書時得到了雍正的注意,有的則是某些朝中重臣或者王公的子孫後代。

雍正允許這些品級比較低的官員密奏,也允許他們對自己的上司進行評價甚至是彈劾,但若是因爲有密摺專奏的權力而驕傲,忘了自己的本分,是絕對不允許的。

雍正如此做,也是爲了防患於未然。

可以說從朝中一品大員一直到品級非常低的官員,都有雍正的心腹,就像是一張非常大的通訊網。雍正的高明之處就在於:這些擁有密摺專奏權的大臣可以上密摺,至於其他的都沒有,所以並不會胡作非爲。相比較明朝的內閣處理題本、東西廠太監權力過大,清朝的密摺專奏確實有它的過人之處。

值得一提的是密摺專奏並非只有一個目的:幫助雍正控制朝臣。

他還有非常多的作用,比如考察一下某位官員的品質如何?

李衛在雲南鹽驛道任職的時候,當時雍在給雲南永北鎮任總兵的馬會伯的密摺中是這樣說的:最近聽說李衛處事有些驕狂,操守大不如前,真的是這樣嗎?你要放下私人恩怨,告訴我實情。

後來李衛前往浙江任浙江巡撫一職,在此期間,雍正派大理寺少卿性桂前往浙江去調查倉儲錢糧的事情;在性桂臨走之前,雍正特地囑咐他:到了江浙一帶,若是得到什麼情報,一定要及時寫密摺上奏。

性桂給雍正的密摺中,將李衛與杭州將軍鄂彌達之間的關係上奏給了雍正。

在田文鏡給雍正的密摺中,也提到了李衛,說李衛是難得的賢才,只是在駕馭下屬等幾個方面還欠缺。

要知道雍正朝時期,雍正的三大心腹:李衛、田文鏡與鄂爾泰。李衛作爲雍正的三大心腹大臣之一,雍正都要讓其他的官員時時刻刻打探他的情況,也不會輕易地相信一個人說的話,至於其他人自然是有過之無不及。

可以說雍正朝時期的官員既在監督別人,也在別人的監督之中;唯獨雍正一個人高高在上地看着所有人,通過不同的人,也就是不同的角度去了解所有的事情。

雍正還會通過密摺的方式跟某個大臣商量一些重要的決策與改革,比如改土歸流、疏浚運河等很多的舉措,都是雍正與官員們聽過密摺的方式多次商量之後才決定方案。

若是想要推行一項重要的改革舉措,講究的就是效率;而密摺專奏制度確實在提高效率方面具備獨特的優勢,最起碼省去了中間轉呈的時間。

雍正非常勤政,只要是有密摺到了他都會在燭火下挑燈夜讀,即便是再晚也會先處理好朝政,若是需要立馬執行的就會即刻下旨,可以說效率非常高。

比如在雍正二年,李紱(fu)曾經跟雍正面商疏浚淮揚運河的事情,雍正覺得李紱說的也有道理,便讓他與河道總督齊蘇勒一起商量商量,畢竟疏浚運河不是小事,需要做好實地的考察再給出具體的舉措與方案。

齊蘇勒上奏雍正以後,雍正給齊蘇勒的批覆中提到了:要將疏浚淮揚運河的利弊全部說明白;並且提到了治水不是小事,需要根據實際整體的情況來做決定。

雍正之所以如此做就是想讓齊蘇勒不要先入爲主,也不爲了投上司所好就改變自己決策的程度,畢竟治水不是小事,若是舉措不合適的話會貽害無窮。

不得不說,雍正還是很通情達理的,很會揣摩人心。

兩年後,有一位官員上奏摺將河工備料的弊端說的很清楚;雍正將名字遮住,然後將摺子轉給了齊蘇勒,齊蘇勒針對奏摺中的說法,將事情的原委全部說清楚。

雍正還是比較滿意的,本身治河之事就很複雜,自然是需要治河的專家才能做得到;再加上治河需要耗費的銀子太多,很容易成爲一些官吏斂財的手段。在治水難的同時,治吏更難。

雍正對治河的事情是看的一清二楚,但是他並不會先入爲主的給官員提建議,而是先聽從多方面的意見與建議,再給某個官員提建議的時候往往也會有爲何如此考慮的材料。

這一點上,不得不承認,雍正確實高明。

除了管理朝廷官員、與官員商討大事外,雍正還會通過密摺的方式,瞭解一些地方的風土人情、人文地理等。

雍正在給寧夏道鄂昌的奏摺中很詳細地說明了密摺專奏可以上奏的內容:

地方的利弊

官吏親政還是懶惰

上司是否公允

某位官員的品行如何

百姓的生計怎麼樣

風俗有什麼

軍隊的紀律

當地的雨水是否充足

....

不管是臨近的省還是比較遠的省,只要是自己知道的事情,不必在乎真假,都可以上奏;雍正說的很清楚,真假他會自己去考證,即便是上奏的內容不實,也不會怪罪。

不管大小事都可以上奏、不管真假只要能註明出處也可以上奏,而且不僅可以上奏當地的事情,其他地方的只要是知道都可以上奏。

雍正就是這樣自己搭建起來一個無所不知、無處不及的情報網,確實不一般。

03 “密”之一字,最爲要緊

雍正爲什麼可以做到足不出戶,就能對臣子之事瞭如指掌的呢? 第3張

雍正不止一次提到:若是不能做到保密的話,就不要上密摺。

爲了做到保密,雍正採取了四項措施:

第一、雍正會將所有的密摺全部再收上來,不管是原折還是硃批,全部都要在宮內保存。

第二、打造了專門裝密摺的箱子與鎖,箱子有兩把鑰匙,一把在雍正那裏,另一把則是給官員,這個裝密摺的箱子只有雍正跟寫奏摺的人才能打開。

第三、奏摺會直接送到內廷,不需要通過通政司。

第四、只要是密摺,雍正全部都是親自來看,絕對不會讓其他人幫自己批閱。

密摺專奏就是爲了加強皇權,讓雍正行使自己至高無上的權力。不得不承認密摺在整個雍正朝,確實是雍正統治整個王朝不可或缺而且是最主要的手段,而雍正更是將這一整套統治工具玩得是得心應手。

所以雍正朝的政治,還有一個名稱叫“密摺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