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扶蘇看到假的詔書就自殺了 扶蘇爲何沒有一點反抗

扶蘇看到假的詔書就自殺了 扶蘇爲何沒有一點反抗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0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扶蘇看到詔書後,爲何沒有反抗就直接自盡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說到如曇花一現的秦王朝,就不得不提起秦始皇在巡遊途中病逝後發生的“沙丘之變”。這次事件可謂是秦王朝迅速滅亡的導火索,秦始皇的長公子扶蘇也是在此次事件中遇害。之後密謀得逞的趙高、胡亥自此開啓了更加殘暴的統治,最終激起此起彼伏的反秦浪潮,導致秦王朝迅速滅亡,僅僅只延續了兩年多的時間。

扶蘇看到假的詔書就自殺了 扶蘇爲何沒有一點反抗

若是公子扶蘇在沙丘之變中沒有遇害,秦王朝之後的發展將會完全不同,起碼不至於會如此之快的走向覆滅。鑑於已成既定事實,也只能表示可惜可嘆矣!秦國數代先君和數以萬計秦人耗費一百五十餘年的努力就此化爲雲煙,成爲泡影!

當然大一統秦朝的建立,對於後世還是產生了很深遠的影響!秦雖曇花一現,但也剎那芳華,秦王朝轉瞬之間散發的光輝也會如煙火一般絢爛,永恆地刻錄於史料之中,存於歷史之上!

不過對於公子扶蘇之死,或許很多對公子扶蘇感興趣的條友們也有一些疑惑。比如在秦始皇病逝之時,扶蘇手握30萬精銳邊防軍,身邊又有善戰的大將蒙恬,爲何還要選擇自殺?就算賜死詔書是真的,難道憑藉三十萬大軍,扶蘇就不能反抗一下嗎?

從當時實際情況來看,即便公子扶蘇看完“賜死矯詔”沒有選擇自殺,他最終也難逃一死,而且也無法起兵反抗。

扶蘇雖然爲人寬任,但同樣也是一位剛毅武勇的公子,還不至於將自己的生死看淡到不當回事的地步。求生是人的本能,扶蘇之所以自殺,是因爲他知道就算反抗也沒用,只是沒有做無用功罷了!

扶蘇看到假的詔書就自殺了 扶蘇爲何沒有一點反抗 第2張

首先扶蘇事先並不知使者前來的意圖,也就無法提前做出相應安排,故而鎮守北方的三十萬大軍幾乎是起不到任何作用的。其次扶蘇和蒙恬,以及上郡大軍並不知道秦始皇去世的消息,即便賜死詔書乃是矯詔,但同樣具備殺生予奪的效力。

最後前來傳詔的使者,以及接替大將蒙恬的督軍人選,乃是胡亥和李斯的親信,他們的目的任務很明確,就是要除掉扶蘇。如果扶蘇看完賜死矯詔後沒有選擇自殺,胡亥和李斯的親信門客就無法回去覆命,那麼他們難道還會放過扶蘇嗎!要麼先將扶蘇關押起來,或是直接送扶蘇走完最後一程。

“胡亥客奉書賜扶蘇於上郡,使者數趣之。”《史記》

從傳召使者(胡亥親信)接二連三的催促扶蘇自殺也能得到印證,公子扶蘇最終是鐵定難逃一死。當趙高、胡亥和李斯三人密謀僞造的“賜死矯詔”抵達上郡那一刻起,公子扶蘇的生死便不再由他自己做主,預示他即將走到了人生盡頭,選擇自殺,還能成全忠孝之名。

扶蘇看到假的詔書就自殺了 扶蘇爲何沒有一點反抗 第3張

接下來我們具體看一下公子扶蘇被貶上郡和最終遇害時的經過,還原當時的實際情況後,也就明白公子扶蘇爲何要選擇自殺,而不是起兵反抗。

公子扶蘇被父親秦始皇“發配”上郡,擔任監軍

扶蘇雖然是秦始皇的長公子,但史料對他的記載並不多,而且表述也有些乏善可陳,給人留下了一個寬仁敦厚的印象。其次公子扶蘇在執政施政理念上也與其父秦始皇相悖,秦始皇推行集權強權,而扶蘇則是仁政以民。

這是因爲兩人成長經歷不同,故而在性格上有着很大的差異,也就導致思想觀念的塑就過程中大不相同。可以說秦始皇比我國曆史上大多數帝王都要專斷獨裁,爲此建立了一整套中央集權制度和政權架構,地方郡縣必須嚴格服從受控於朝廷,一度到了“若爲天下計,豈惜小民哉”的地步。

這也導致長公子扶蘇對其父秦始皇在治理國政方面頗有微詞,以至於父子兩人無法融洽相處,這也爲扶蘇被貶上郡埋下了伏筆。後來在一些行政事務上,扶蘇果然提出了與秦始皇相左的意見,尤其是在“坑方術之士”一事上,滿朝文武都沒有發聲,扶蘇卻公然直言勸諫。

“盧生等吾尊賜之甚厚,今乃誹謗我,以重吾不德也。乃自除犯禁者四百六十餘人,皆阬之咸陽,以懲後。長子扶蘇諫,始皇怒,使扶蘇北監蒙恬於上郡。”《史記》

扶蘇作爲秦始皇最爲看重的兒子,居然公然反對其父已經做出的決定,而且秦始皇的這個處理決定也並沒有錯。畢竟秦始皇給予盧生、侯生等方術之士優厚的待遇,但他們因沒有做好工作,甚至都沒有一點進展,於是害怕問責逃離了秦都咸陽。

作爲逃跑的罪臣,盧生等方士本就應該就到懲處,而他們不僅因工作未完成跑了,還出言誹謗,迷惑百姓,說秦始皇的壞話。爲此秦始皇就懲罰了這些人,並昭告天下,以儆效尤,這本身就很合理。公子扶蘇雖然是爲江山社稷安危着想而勸諫,但卻有些不合時宜。

扶蘇直言勸諫之舉也導致其父大怒,於是秦始皇一怒之下就將大兒子派到了北方邊境的上郡,去做大將蒙恬和三十萬大軍的監軍。從表面上來看,秦始皇是因爲扶蘇直言勸諫而發怒,纔將他趕去了上郡做監軍,但實際上秦始皇卻是另有深意。

扶蘇看到假的詔書就自殺了 扶蘇爲何沒有一點反抗 第4張

畢竟兵權在古代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可以說是維護統治最爲關鍵,也是最爲直接的核心力量所在。既然秦始皇讓扶蘇去做北方三十萬精銳大軍的監軍,給予他如此重要的兵權,也能看出秦始皇並沒有放棄公子扶蘇,顯然是另有目的。

在秦始皇看來,大兒子扶蘇已經被儒家學派的大學者淳于越教導的太過迂腐仁慈,甚至是愚善,直言勸諫坑殺方士一事便是最好的例子。於是秦始皇就將扶蘇派遣到了上郡進行學習歷練,同大將蒙恬一起守衛北疆。

至於秦始皇爲什麼要讓扶蘇去北方上郡,而不是南方百越?原因或許也是爲了扶蘇的安全的着想,畢竟蒙氏兄弟是秦始皇最爲寵信的大臣,此舉也是想讓蒙恬教導扶蘇,讓他明白戰爭的可怕,以及改變兒子的思想觀念,及時做出補救,不要太過仁慈和愚善,讓兒子從內心領悟到自己的深意。

沙丘之變,公子扶蘇遇害經過

在公子扶蘇擔任監軍兩年後,其父秦始皇在公元前210年的最後一次巡遊途中,因染病且不斷加重而離開了人世。不過秦始皇在臨終之前,曾專門給扶蘇留下了一道遺詔:“以兵屬蒙恬,與喪會咸陽而葬。”。

這道遺詔雖然僅僅只有十餘字,但卻可以看出秦始皇並沒有放棄這個兒子,以及對扶蘇的重視。作爲長子,可以說扶蘇與生俱來就擁有第一順位繼承的天然優勢,而秦始皇又單獨給扶蘇留下遺詔,讓他趕回秦都咸陽來主持自己的喪事,所表達的意思不言而喻,從這點也能相互印證秦始皇之前將扶蘇派往上郡的期望和深意。

但是秦始皇身邊的近侍趙高一直深得秦始皇少公子胡亥的寵信,加上趙高又與輔佐長公子扶蘇的蒙氏兄弟有嫌隙,故而不想讓扶蘇繼承帝位。 與蒙氏兄弟之間的仇怨是因爲趙高之前曾犯過重罪,於是秦始皇就將趙高交給蒙恬的弟弟蒙毅依法處置,而蒙毅則依法剝奪了趙高的官爵,並判處極刑。

“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當高罪死,除其宦籍。高雅得幸於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爲己也。”《史記》

但由於秦始皇念在趙高辦事勤勉認真,就出面赦免了他的死罪,之後又恢復了趙高的官職和爵位。而趙高自此也對沒有出手相救的蒙毅產生了怨恨之心,一直想找機會報復蒙氏兄弟。但蒙恬蒙毅兄弟兩人,一個是手握北方三十萬大軍的大將軍,一個又是朝中上卿,出行都與秦始皇同乘一車。

扶蘇看到假的詔書就自殺了 扶蘇爲何沒有一點反抗 第5張

可見秦始皇對蒙氏兄弟二人的尊崇和信任,爲此朝中即便是位極人臣的將相也都不敢和蒙氏兄弟相爭。相比起蒙氏的輝煌和在朝中的聲威,官職卑微的趙高又如何能撼動報復蒙氏呢!即便他是秦始皇少公子胡亥的法令老師也不行,爲此趙高也只能將報復之心一直埋藏在心底。

“道病,使蒙毅還禱山川,未反。”《史記》

然而秦始皇突然在外病逝,加上丞相李斯爲了大局着想,避免出現動亂,及時封鎖了秦始皇的消息,而且一同隨行的上卿蒙毅也在秦始皇染病後被派折返回去祭祀山川祈福,爲此終於給了趙高得以報復的機會。相比起長公子扶蘇繼位對他地位的不利,趙高更想讓和他親近的少公子胡亥繼承帝位,同時又能打擊報復當初沒有出手相救他的蒙氏兄弟。

於是趙高私自扣留了秦始皇賜給長公子扶蘇的遺詔,並在秦始皇病逝不久,時機合適之時找上了自己負責教導的少公子胡亥,遊說他廢兄長扶蘇而自己繼位。胡亥經過短暫的思想鬥爭後,同意了趙高的謀劃,還不忘對趙高說了一句:“此等大事,怕不是要干擾到隨行的丞相吧!”。

趙高見胡亥已經同意,就回道:“此事沒有丞相李斯的幫助無法辦成,高願爲公子前去和丞相商議。”,於是趙高又找上了丞相李斯開始遊說。沒想到位極人臣的李斯爲了保住自己的名利地位也做了奸臣,甘願同“二五仔”趙高同流合污,廢長立幼,行悖逆之事。

之後趙高、胡亥、李斯三人經過密謀策劃,發動了“沙丘之變”。三人先是毀掉秦始皇留給長公子扶蘇的遺詔,同時又僞造了兩道矯詔,假借秦始皇之詔命,賜死長公子扶蘇,並立少公子胡亥爲太子。

至於爲什麼要直接除掉扶蘇?原因大家也能想到,畢竟扶蘇手中擁有三十萬大軍,又是秦始皇長子身份,朝中自然也有支持擁護扶蘇的大臣。可以說只要扶蘇不死,隨時都有顛覆朝局,滅殺趙高、胡亥等人的能力。

但趙高等人想要除掉監軍扶蘇和大將蒙恬並不是一件易事,爲此三人進行了一番縝密細緻的謀劃。先是羅織罪名,在“賜死詔書”上面入手,假借秦始皇的口吻僞造矯詔,賜死矯詔大意是說:

“扶蘇和蒙恬已經率數十萬大軍駐守北疆多年,但卻沒有向前進軍,反而傷亡了很多士兵,沒有立下半點功勞。扶蘇還多次上書直言誹謗秦始皇的爲政舉措,又因不能擔任太子產生怨恨不滿,身爲人子不孝,賜劍自殺。而將軍蒙恬卻沒有糾正公子扶蘇的錯誤,又知道其陰謀,身爲人臣不忠,也一同賜死。”

扶蘇看到假的詔書就自殺了 扶蘇爲何沒有一點反抗 第6張

“以兵屬裨將王離。”《史記》

同時這道矯詔還一同解除了蒙恬和扶蘇的兵權,交給了副將王離(王翦之孫)。然後趙高等人又派遣胡亥的親信門客僞裝成秦始皇的傳詔使者,一同前去的還有丞相李斯的家臣,以代替公子扶蘇擔任督軍一職。由於消息的不對等,可以說這番專門針對長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的縝密謀劃幾乎無解。

在胡亥親信和李斯家臣一行人抵達上郡宣讀賜死矯詔後,大將蒙恬當即就質疑這道詔書,並勸阻公子扶蘇請示後再做決斷,然而扶蘇只是說了一句:“父親要兒子死,還需要請示什麼”,隨後便拔劍自刎而死。之後蒙恬在陽周被秦二世胡亥使者逼迫自殺,其弟蒙毅也於代郡遇害。

公子扶蘇手握30萬精銳秦軍,身邊又有大將蒙恬,爲何不反抗,卻選擇自殺呢?

從上文趙高、胡亥、李斯三人密謀發動的沙丘之變,以及長公子扶蘇遇害時的經過總結如下:

首先公子扶蘇和大將蒙恬與趙高、胡亥和李斯雙方之間的消息不對等,遠在上郡的扶蘇並不知道其父秦始皇已經在巡遊途中病逝的情況。

扶蘇看到假的詔書就自殺了 扶蘇爲何沒有一點反抗 第7張

造成原因主要有三點:一、秦始皇病逝後,丞相李斯立馬封鎖了消息,同時又做出了僞裝,巡遊車隊仍然還是往常巡遊時一樣,病逝的秦始皇每日照樣飲食和處理政務,只不過是由身邊的幾名近侍在車中代爲處理。隨行大臣都不知秦始皇去世,故而遠在上郡的扶蘇也難以得知。

二、蒙恬的弟弟蒙毅雖然陪同秦始皇外出巡遊,但秦始皇途中染病後,就被外派折返祈福。故而蒙毅也不知道秦始皇去世的消息,也就無法向遠在上郡的兄長蒙恬傳達。

“會暑,上轀車臭,李斯乃詔從官令車載一石鮑魚,以亂其臭。”《史記》

三、雖然秦始皇病逝時正值暑天,屍身很容易腐爛,但李斯及時下令讓隨行官員車輛都攜帶一大袋鮑魚,以鮑魚氣味混淆屍身腐爛所散發的味道。故而在巡遊車隊回到咸陽,李斯等人發佈喪事之前,秦始皇去世的消息都不曾泄露出去。

“書及璽皆在趙高所”《史記》

扶蘇看到假的詔書就自殺了 扶蘇爲何沒有一點反抗 第8張

其次趙高等人僞造的賜死矯詔雖然實際上是假的,但趙高身爲中車府令,其職責之一就是代爲掌管秦始皇的玉璽和符節等發佈詔命號令的憑信。故而由趙高或者丞相李斯等人代筆,再以秦始皇印璽封好的詔書就相當於真正的詔書,具有秦始皇生殺予奪的等同效力。

雖然將軍蒙恬認爲賜死詔書存在有人弄虛作假的嫌疑,也建議公子扶蘇向秦始皇請示後再做決定。畢竟蒙恬是秦始皇最爲寵信的大臣之一,秦始皇又將三十萬大軍交給了他和扶蘇帶領,可謂是事關天下安危的重任,秦始皇也不可能輕易就賜死自己看重的兒子和心腹愛將。

但扶蘇自幼在秦宮之中長大,有着良好的教育環境,在學識閱歷方面自然非普通人可比,也瞭解朝政,同時史料記載扶蘇“善於激勵士人”,說明他會一定的心理學,善於揣測人心。難道扶蘇看不出賜死詔書存在的弄虛作假的嫌疑嗎?那麼他爲什麼還要選擇自殺呢?

除了扶蘇爲人寬仁的性格,以及爲人臣爲人子的忠孝之外,也在於扶蘇當時已經失去了反抗能力。雖然他和蒙恬手中擁有三十萬精銳秦軍,但胡亥、李斯親信門客抵達上郡傳達賜死矯詔的同時,就當即解除了兩人的兵權,故而三十萬大軍並不能再爲扶蘇和蒙恬所用。

而且趙高等人既然想到了解除兩人兵權這一點,也不可能會忽視可能發生的一些特殊情況,比如扶蘇和蒙恬選擇反抗等。爲此假扮的傳召使者一行人也必然會安排親信護衛,一旦公子和蒙恬反抗,結果便是直接被假使者控制起來。比如蒙恬不肯自殺,胡亥親信扮作的使者就直接讓人拿下了蒙恬,關押在陽周。

扶蘇看到假的詔書就自殺了 扶蘇爲何沒有一點反抗 第9張

“蒙恬不肯死,使者即以屬吏,繫於陽周。”《史記》

那麼公子扶蘇即便沒有選擇自殺,並進行反抗,結果也是一樣,最終也難逃一死。扶蘇正是看清了這一點,於是也就沒有聽從蒙恬的請示建議,選擇了拔劍自殺。

畢竟賜死詔書都可以作假,這也就意味着朝中發生了重大變故。這個變故就是扶蘇之父秦始皇已經去世,若是還健在,以秦始皇的威嚴,又有哪個宵小敢假借他的詔命,僞造矯詔呢!

既然如此,再作請示又能如何呢!扶蘇和蒙恬兩人已經被假使者一行人控制,就算上書請示,得到的回覆也只能是相同的賜死詔命。

故而扶蘇只有自殺一條路可選,他作爲大秦公子,秦始皇的長子,就算爲了尊嚴,也不能借他人之手來了結自己的生命。雖然扶蘇爲人寬仁,但同樣也是一位剛毅且武勇的邊軍將領,他又如何能讓他人來侮辱踐踏他的身體呢!

扶蘇看到假的詔書就自殺了 扶蘇爲何沒有一點反抗 第10張

就如秦二世胡亥在望夷宮之變時,最終也選擇了拔劍自殺,而不是被趙高之人動手殺死。諸侯公子,君主帝王就算是死,也應該爲自己留下最後一點體面。

結語:

在沙丘之變整個過程中,秦始皇的長公子是趙高等人的第一目標,因爲他是帝位的第一順位繼承人。而且扶蘇身邊又有大將蒙恬和北方三十萬大軍爲後盾,再加上趙高與蒙氏兄弟有舊怨。故而行悖逆之事的趙高、胡亥、李斯三人無論如何也不能放過扶蘇、蒙恬、蒙毅三人,因爲他們的存在必然會影響到趙高等人的前程,甚至是生死。

爲此趙高、胡亥、李斯三人進行了縝密的謀劃部署,從李斯用鮑魚氣味混淆僞裝、再到胡亥、李斯親信門客扮作使者督軍以賜死矯詔奪取兵權、到最後逼死扶蘇,關押蒙恬可謂是環環相扣,一氣呵成。故而被君臣父子忠孝道義所困,且失去反抗能力的公子扶蘇註定只能以死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