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真相 > 胡亥修改遺詔賜死扶蘇,扶蘇爲何不反抗?

胡亥修改遺詔賜死扶蘇,扶蘇爲何不反抗?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7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始皇帝死後,一直被趙高祕不發喪,到了後面甚至夥同李斯、胡亥祕改聖旨,讓自己即位,併發聖旨害死扶蘇。讓他奉詔自盡,爲什麼扶蘇就沒有反抗就死了?

扶蘇自殺的影響因素有很多。趙高,李斯等保密工作做得好,當然是一個重要因素。(但其實此處尚有疑點。按照《史記》的記載,秦始皇死在外面是肯定的。李斯怕天下大亂,所以祕不發喪。當時知道這個事情的只有五六人。而趙高與李斯合謀賜死扶蘇、蒙恬的事情在發喪之前,按理說也是知者應該更少。但事情怎麼就最後讓司馬遷知道了呢?不過這個不是重點了。)下面重點說下其他可能產生影響的原因。

胡亥修改遺詔賜死扶蘇,扶蘇爲何不反抗?

第一,名不正。正如前面所說,秦始皇出遊在外,並沒有立太子。而給扶蘇下賜死詔書之前趙高和李斯已經假意受詔,立胡亥爲太子。想必這個消息會隨着賜死的詔書一併被扶蘇知曉。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明確了君臣之分。在之前,不論從長少、賢愚來論,扶蘇都應該是太子的默認人選。李斯在給扶蘇的賜死詔書中便說他「日夜怨望不得罷歸爲太子」,雖然這樣的罪名可能並不屬實,但可見在當時,不論他自己還是大臣,都認爲他應該是太子的人選。試想在這樣的情況下,突然說改立胡亥爲太子,那賜死他爲新太子未來清除障礙的邏輯還是有合理性的。而且既然不是太子,那賜死所需要的理由並用太正規。

第二,賜死詔書的權威性。始皇死後,符璽等均在趙高手中,而李斯作爲作爲左丞相(右丞相馮去疾在家留守,並未跟隨出遊)參與其事。可以說整個詔書除了沒有始皇的授意外,其它的基本都是真的。這樣的詔書具有很大的權威性。

第三,不敢於違抗。當討論歷史問題的時候,應該將問題還原到當時的歷史環境中。在戰國後期,秦國的法令越發森嚴。而秦國整個國家也逐漸形成了“遵法守法”的社會風氣。荀子當時就說秦國的百姓,勇於上陣殺敵而怯於私鬥(這是這個最初來自於商鞅變法)。可見當時整個社會環境中對於法令的敬畏感。而此次謀殺中,有極具權威性的詔書,違抗的的成本可想而知。(不知扶蘇是否還考慮到違抗後自己的家人安危)

胡亥修改遺詔賜死扶蘇,扶蘇爲何不反抗? 第2張

第四,反抗的選擇少。即使不自殺,扶蘇所面臨的選擇也不過兩個。一個是像蒙恬所說的再請旨。那再請旨的流程應該是怎樣呢?這個可以看蒙恬的請旨的過程。賜死的詔書是說讓扶蘇和蒙恬一起死。扶蘇死後,蒙恬沒有選擇自殺,而是跟着作爲囚犯進京。試想扶蘇即使不自殺,也應該和蒙恬一樣,離開駐軍,回咸陽待罪。此時胡亥太子名已正,再合法發喪即位,扶蘇沒有任何反抗的機會,即使暫時不死,不久也會像始皇其他兒子一樣死於非命。另一個是不自殺也不請旨,這便是公開反抗或者說反叛。我認爲這種行爲在當時的情況下不會成功。當時一同領兵的有蒙恬、王離(王翦之孫)等人。蒙氏和王氏對於秦國統一天下有大功,也受到了應有的獎賞。而蒙氏兄弟又特別受始皇垂青。因此蒙恬爲了扶蘇反叛始皇的可能性並不大。在賜死詔書中明確說,由王離代替蒙恬領軍,因此王離本人應該也不會參與這樣的反叛。更何況在扶蘇心中應該也不願採取這樣的手段。且這支軍隊謀反,他們家人的結果可想而知。因此,可以說扶蘇除了自殺,選擇的機會並不大。

第五,扶蘇的性格。史記中關於這一段的記載是說扶蘇因爲性格“仁”,故而不願意違抗,這也算是弱弱的一條支撐原因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