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長平之戰結束後 廉頗最後的下場是什麼

長平之戰結束後 廉頗最後的下場是什麼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13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知道:長平之戰後,廉頗去了哪裏?最終是什麼結局?的讀者,下面本站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

公元前260年,秦國和趙國進行了長平之戰。此戰,秦國方面雖然戰線更長,但國力遠強於趙,趙孝成王怕再拖下去對趙國更加不利,於是棄用偏於防守的名將廉頗,並派出紙上談兵的趙括。來到戰場後,趙括選擇主動進攻秦軍。不過,秦國暗中派出名將白起,白起針對趙括急於求勝的弱點,採取了佯敗後退、誘敵脫離陣地,進而分割包圍、予以殲滅的作戰方針,最終獲得戰爭的勝利。

長平之戰結束後 廉頗最後的下場是什麼

在長平之戰中,趙括雖然不是一位合格的主帥,不過,他身先士卒,率領趙國將士衝鋒,最終戰死沙場,這還是有可取之處的。那麼,問題來了,廉頗去了哪裏?最終是什麼下場?

具體來說,在長平之戰中,伴隨着趙括的登場,廉頗隨即回到了趙國都城邯鄲。對此,在筆者看來,趙孝成王此舉,是擔心廉頗繼續留在前線,趙括將無法執掌趙軍,也就不能貫徹速戰速決的戰略意圖了。畢竟,廉頗的資歷十分深厚,而趙括則缺乏威望。所以,白起包圍趙括的時候,廉頗並不在長平,從而愛莫能助了。

趙孝成王七年(公元前259年),長平之戰後,白起想乘勝進圍趙都邯鄲,攻滅趙國。趙國、韓國害怕,於是派蘇代帶着豐厚的錢財去遊說秦國丞相范雎,範睢忌憚白起的功勞,以秦軍疲勞應休整爲由,建議韓國割讓垣雍、趙國割讓六城請和,秦昭襄王同意。

長平之戰結束後 廉頗最後的下場是什麼 第2張

值得注意的是,因爲白起的計劃沒有得到實施,他和秦昭襄王之間產生了矛盾。等到趙孝成王拒絕割讓城池後,秦昭襄王又想到了白起,想讓他繼續領兵攻打趙國。對此,白起裝病推辭。在范雎的挑撥和陷害下,白起最終被秦昭襄王賜死,這無疑是讓後人唏噓不已。

當然,雖然白起不願意領兵,但是,秦昭襄王還是調集了數十萬大軍,發動了邯鄲之戰。

邯鄲之戰爆發後,廉頗得到趙孝成王的重新任用。在廉頗、平原君趙勝等人的堅守下,秦國大軍始終沒有拿下邯鄲。到了公元前257年,秦軍已經成爲了強弩之末。與此同時,魏國、楚國派出大軍支援趙國。在三國聯軍的夾擊之下,秦軍吃到了敗仗,損失了數十萬兵馬。而這,無疑推遲了秦國一統天下的進程。

長平之戰結束後 廉頗最後的下場是什麼 第3張

到了公元前251年,雖然長平之戰已經過去多年,但是,趙國的國力依然沒有得到明顯的恢復。對此,燕國選擇趁火打劫,派出大軍進攻趙國。彼時,趙孝成王派廉頗領兵反擊。結果,廉頗不僅擊敗燕軍,甚至還包圍了燕國都城。

在廉頗的猛烈反擊中,燕國選擇割讓五座城請求講和,趙孝成王才答應停戰。對於久經沙場的廉頗,再一次證明了自己,表明自己不僅在防守上經驗豐富,也在進攻上實力不俗。經此一戰,趙孝成王把廉頗封爲信平君,並擔任趙國的代理相國。

公元前245年,廉頗率軍攻取魏國的繁陽等城池。不過,就在這一年,趙孝成王去世,他的兒子趙悼襄王繼位。對於剛剛即位的趙悼襄王,選擇解除了廉頗的兵權,派遣月乘代替在外領兵的廉頗。而這,自然讓廉頗非常不滿。一怒之下,廉頗選擇投奔三晉之一的魏國。

長平之戰結束後 廉頗最後的下場是什麼 第4張

不過,因爲年齡較大等原因,魏國君主沒有信任和重用廉頗。並且,廉頗剛剛還率軍進攻魏國,這更讓魏國上下不滿了。

不久之後,因爲多次遭到秦國的進攻,趙悼襄王想再次任用廉頗,於是派人到魏國都城大梁看望廉頗。但是,奸臣郭開擔心廉頗得勢後,自己會被打壓,所以暗中作梗,讓使者說廉頗的壞話。等到使者回到邯鄲後,就撒謊說廉頗老了,不能繼續領兵了。所以,因爲郭開的陷害,廉頗錯過了回到趙國的機會。

最後,楚國聽說廉頗在魏國,就派人來到大梁,將其接到了楚國都城壽春。但是,在成爲楚國的將領後,廉頗卻沒有什麼作爲。對此,廉頗認爲這是楚國的士兵不如趙國所致。最終,廉頗鬱鬱寡歡,在壽春,也即今安徽省淮南市壽縣一帶病逝,這屬於客死異鄉的情況了。有關廉頗身後之事的記載,《史記》中只單單提到“卒死於壽春”,所以,廉頗具體葬於何處一直存在着爭議,也即存在葬在河北邯鄲、安徽壽縣這兩種說法。

長平之戰結束後 廉頗最後的下場是什麼 第5張

此外,唐朝建中三年(公元782年),禮儀使顏真卿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併爲他們設廟享奠,當中就包括“趙信平君廉頗”。同時代被列入廟享名單的只有:孫臏、田單、趙奢、李牧、王翦而已。及至宋代宣和五年,宋朝依照唐代慣例,爲古代名將設廟,七十二位名將中亦包括廉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