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歷史上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真的是不得已嗎?

歷史上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真的是不得已嗎?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夷陵之戰是三國時期重要的一場戰役,。說起這個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

夷陵之戰之後,三國鼎立的局面徹底穩定下來。此後數十年的時間,雖然三方各有攻伐,但是相對比較穩定。後世對於劉備舉國伐吳,大多是批評的,認爲劉備意氣用事,導致蜀國國力大損,諸葛亮的《隆中對》計劃徹底落空。

歷史上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真的是不得已嗎?

其實設身處地地站在劉備的角度來考慮一下,伐吳是在正常不過的選擇,也是必然的選擇。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我們來看看當時魏國重要謀士劉曄是如何分析的。劉備稱帝后,魏文帝曹丕召集羣臣討論當前形勢,分析劉備會不會東征伐吳。大家都說:“蜀漢國小力弱,名將只有關羽,關羽敗亡,全國振恐,沒有力量再戰。”

劉曄提出不同意見,他說:“蜀國雖然弱小,但是劉備是在關羽死後稱帝,他要顯示武力,表示還有力量,一定會東伐。再說劉備與關羽,名義上爲君臣,而恩情比父子還親,肯定會興兵爲關羽報仇。”其實,劉曄沒好意思明說,劉備一直宣稱自己是漢室正統,稱帝后必然討伐叛逆,以表示有統一天下的力量。但是伐魏,實力不足,伐吳順理成章,而且劉備認爲能成功。

劉曄的分析是非常有道理的,我們結合當時天下的形式,如果站在蜀國、站在劉備的角度來考慮,伐吳是很自然的選擇。

第一,荊州太過於重要。荊州對於魏蜀吳三方來說都是必爭之地,但對於蜀國更是不容有失。因爲失去了荊州,蜀國就被封鎖在益州一地,往東被吳國死死鎖住,西、南都是蠻夷之地,往北則是直面強大的曹魏。而且按照諸葛亮《隆中對》的戰略規劃,是要兩路北伐的,一路必須從荊州北上襄樊。

第二,孫權破壞同盟,襲殺關羽。劉備伐吳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是佔有大義的。因爲在公元219年,關羽北伐襄樊,是孫權首先破壞了吳蜀聯盟,派呂蒙襲取荊州,抄了關羽的後路。最終不但佔據了荊州,而且殺害了關羽,古人是非常重視大義的。從大義上講,孫權背盟,從個人感情來講,孫權殺害了關羽。所以孫權聽說劉備來伐,第一反應是遣使求和!

第三,劉備認爲伐吳有很大勝算。一是氣勢上,一方面劉備剛剛稱帝,全國上下士氣高昂;另一方面,劉備伐吳是討伐背盟,爲關羽報仇。二是劉備在荊州多年,士民百姓心向劉備。三是蜀軍居高臨下,又善於山地戰,順流而下氣勢強勁。四是劉備自己本身征戰半生,作戰經驗豐富,自認爲這次舉國伐吳勝券在握。

歷史上劉備發動夷陵之戰真的是不得已嗎? 第2張

劉備稱帝之時,其實只有益州、漢中,孫權有江東和新佔據的荊州。而曹魏卻有八州之地,劉備一直以興復漢室爲己任,既然稱帝宣示正統,必然要討伐叛逆。但魏國太強,不能討伐,孫權背盟,襲殺關羽,劉備選擇伐吳實在是再正常不過的一個選擇。不過在征戰的過程中,劉備敗給了陸遜,含恨而死。

我們今天以後來者的角度,認爲劉備不應該發動夷陵之戰,那麼難道劉備去北伐曹魏嗎?還是休養生息,劉備稱帝時已是暮年,曹丕、孫權都是正當年,他還有多少時間能夠積蓄國力。所以如果你我是劉備,在那種境地下,也會想要一鼓作氣奪回荊州,甚至進一步滅掉孫權,然後可以死而瞑目了。所以,劉備伐吳是形勢使然,對他來說是比較正常的選擇。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