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三國時期諸葛亮死後,堅持北伐的始終只有姜維一人是爲何?

三國時期諸葛亮死後,堅持北伐的始終只有姜維一人是爲何?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5.2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諸葛亮,是中國民衆心中的“智聖”,是智慧的化身。感興趣的讀者和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諸葛亮死後,蜀漢還有29年的命運,這二十九年之中,前十二年,總統國事的是蔣琬;中七年是費禕;後十年是姜維。《三國志·蜀書·卷十四》把蔣琬、費禕、姜維合爲一傳,蔣琬、費禕、姜維實際上諸葛亮的三大弟子。

雖然蔣琬、費禕、姜維先後執掌國政,但爲何蔣琬、費禕沒有繼承諸葛亮北伐的遺志,只有姜維一人堅持北伐呢?

一、三人理念不同

嚴格意義上來說,蔣琬、費禕是真正意義上的執掌國政,姜維主要還是集中在軍事方面。蔣琬、費禕在蜀國內政方面,是完全遵循諸葛亮的治理方法,但他們兩人對諸葛亮的北伐,其實有不同意見:

蔣琬認爲,諸葛亮生前多次出兵秦川,道路艱險,來往不便,不如沿漢水、沔水東下,於是,蔣琬大造舟船,準備襲擊魏國的魏興、上庸二郡,但不料舊疾復發,未能成行。朝中官員大多認爲:水路出兵容易,但萬一失敗則回返不易,不是上策。

費禕輔政期間,姜維每次想北伐,費禕基本都不同意,給姜維的兵不過萬人。費禕對姜維說:“我等不如丞相亦已遠矣;丞相猶不能定中夏,何況是我等呢!不如保國治民,敬守社稷,以其功業等待有能者去繼承,不要以爲希冀僥倖而決成敗於一舉。若果不如其志,悔之無及。”

三國時期諸葛亮死後,堅持北伐的始終只有姜維一人是爲何?

蔣琬提出了水路進攻魏國的方案,結果遭到了朝廷上下一直反對;費禕則乾脆自認不如諸葛亮,諸葛亮北伐都不能成功,何況我們呢?而姜維自認爲對隴西一帶非常熟悉,兼負其才武,所以希望聯合諸羌、胡,奪取隴西,進而威脅關中。

二、權力不夠大

諸葛亮死後,蔣琬被任命爲尚書令,不久又加行都護、假節,領益州刺史,再升爲大將軍、錄尚書事;蔣琬病重後,推薦費禕任益州刺史,遷大將軍,錄尚書事。姜維除了和費禕共錄尚書事之外,官職先後是衛將軍、大將軍。

看上去似乎蔣琬、費禕已經完全掌握了蜀國的國政,但其實他們沒有諸葛亮那樣大的權力。因爲他們都沒有當上丞相,劉禪聽劉備的話、聽諸葛亮的話,但不可能完全聽這三人的話,而且後期還有宦官黃皓、益州本土勢力的崛起等等因素,他們即使想北伐,也得不到百分之百的支持。

蔣琬提議從水路進攻魏興、上庸二郡,結果遭到朝中官員和劉禪的質疑,甚至派費禕、姜維去漢中勸阻蔣琬,這足以說明,蔣琬沒有諸葛亮那種威望,達不到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的程度。蔣琬是諸葛亮指定的繼承人,權力尚且如此,更何況費禕、姜維呢。

三、益州派反對北伐

三國時期諸葛亮死後,堅持北伐的始終只有姜維一人是爲何? 第2張

陳壽是這樣評價姜維的:“姜維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衆黷旅,明斷不周,終致隕斃。”這是批評姜維能力不夠,卻窮兵黷武,只想自己立功名。陳壽本身就是蜀人,他的這個評價,其實代表了很多益州派人士對姜維的看法。很多人批評姜維窮兵黷武,致使百姓窮困,蜀漢疲敝,就是這個道理。

姜維北伐,爲何遭到強烈的批評?因爲打仗是要花錢、花糧,是要死人的。蜀漢只有益州一地,劉備、劉禪父子、諸葛亮和東州派其實都是外來人,蜀漢後期雖然掌權的仍然不是益州人。但郡縣官員、士兵、百姓都是益州人,他們當然不希望姜維無謂的北伐,所以纔會遭到反對和批評。

以後來人的角度來看,諸葛亮死後,蜀漢已經沒有人才、沒有國力能夠支撐北伐,何況北伐看上去本來就是不可能成功的。姜維不斷的北伐,就像一個理想主義者明知不可爲而爲之,雖然不可能成功,但總給人一種悲壯淒涼的感覺,相信諸葛亮泉下有知,或許也能感到一絲慰藉吧……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