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蜀漢後期無兵可用,到底是什麼原因?

蜀漢後期無兵可用,到底是什麼原因?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蜀漢後期無兵可用,到底是什麼原因造成的呢?這就是劉禪投降的原因嗎?感興趣的讀者和本站小編一起來看看吧!

劉禪主投降曹魏,原因三條,其一,自己雖然執政多年,但是國力日漸衰微,相交於魏國,勢力差距越發拉大。其二,劉備的後蜀其實是篡位得到的,在蜀地經營多年,窮兵黷武,並未得到地方人民的真誠擁護。後主雖然才智一般,但這一點應該也能察覺。其三,東吳尚存,魏國對於主動投降的蜀國自然會給予一定的厚待,不然會更加的刺激吳國。蜀國投降,劉禪可以有不錯的後期福利。

蜀漢總兵力十萬,全部無法保衛成都蜀漢末期的兵力不像諸葛亮主政時期大部分集中在漢中,而是分散在漢中、沓中、永安、南中、成都等處的。那就一一分析一下這幾處兵力爲什麼無法保衛成都,漢中都督區的軍力在諸葛亮死後便不斷被削弱,並且隨着姜維賭氣分兵沓中而所剩不多。在魏滅蜀之戰中,蜀漢中央因黃皓弄權而應對不利,鍾會軍幾乎毫不費力地攻下了陽安關,蜀軍萬人則被包圍在漢城與樂城兩座城池之中,直到聽聞成都投降。

蜀漢後期無兵可用,到底是什麼原因?

沓中屯田軍是姜維爲了躲避黃皓而從漢中防區拉出來的一支北伐隊伍,這支部隊在與鄧艾、諸葛緒、楊欣、牽弘、王頎等魏軍在隴南糾纏一陣後,雖然做出正確判斷退守劍閣,成功與鍾會所率領的魏軍主力對峙,卻也徹底被鍾會軍牽制在了劍閣,無法應對意料之外的陰平奇襲。永安都督區與庲降都督區的永安守軍與南中守軍,因爲各自擔負了防禦孫吳、鎮撫南中的任務,而無法及時回撤成都,且吳蜀和平多年、南中已無大亂,兩處駐軍兵力並不是很多,即便回撤也於事無補。

成都守軍主力基本上被沒有實戰經驗匆匆上陣且沒有及早佔據戰場險要的諸葛瞻浪費在了綿竹戰場。綜上,此時的成都不比劉璋當年的成都,僅僅剩下一些足夠維持治安的衛隊而已,野戰兵力基本上是空了。蜀中豪族力主投降以譙周爲首的蜀中土著豪族,即便降魏,不僅能夠保持蜀地豪族的地位,而且還能通過與全國豪族聯姻爭取到更高的政治地位,甚至步入魏晉朝堂,成爲世家望族。

蜀漢後期無兵可用,到底是什麼原因? 第2張

第一,劉禪不是個有血性的人,此人平庸至極,雖然未必一定是昏庸,但比起此前的劉璋來說,已經沒啥區別了,沒有一戰到底的勇氣。第二,成都城內有大批官僚也不願意死戰,他們想的除了逃跑,就只剩下投降了。第三,成都已經沒有了什麼兵力了,面對來勢洶洶的鄧艾,難以支撐。季漢滅亡的時候總共統計兵力10萬餘人,姜維率主力五萬多人在劍閣,與鍾會的十餘萬大軍對峙,難以抽身。

這就去掉了大半的季漢兵力,東大門需要兵力把守,南方的庲降也需要上萬人把守,這樣算下來,成都的兵力本來就很少了,而諸葛瞻又帶領數量不詳的衛戍兵力與鄧艾大戰,結果全滅,鄧艾南下的兵力有三萬人,即便路途因爲鑿山開路有一些損失,可是後來還有接納降兵,所以這個數量不會有太大的變化,成都已經是空城一座了,面對名將鄧艾,加上他手下還有兩三萬兵力,前面諸葛瞻已經死了,誰還敢繼續打?

而且,蜀漢政權不像魏吳那樣採取了中正制與公平制,依然沿用着漢代察舉徵辟的老選官制度,蜀漢政權已然被跟隨劉備的一批老臣後代所牢牢把持,蜀中豪族沒有充分的機會獲得政治地位的上升。所以,對於蜀中豪族而言,與其幫助一個被內鬥與腐敗幾乎搞垮了的蜀漢政權,還不如主動投誠,歸附到魏晉中原政權的懷抱,至少能夠把坐在自己頭上的外來戶搞掉,自己把持益州本地的主導權。綜上,蜀漢中央統治集團無兵可用的情形與蜀中豪族的離心,最終促成了劉禪的投降。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