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康熙帝爲啥不遺餘力反對發展槍炮 堅持騎射爲本

康熙帝爲啥不遺餘力反對發展槍炮 堅持騎射爲本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4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明朝時期,火炮已經成爲了軍隊進攻的重要武器,在對外作戰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可惜那個時代火炮還沒有普及。

康熙帝爲啥不遺餘力反對發展槍炮 堅持騎射爲本

網絡配圖

大清建立之初,統治者十分清楚發展火炮的重要性,朝廷派人模仿建造火炮,用以提升軍隊的戰鬥力。

可是到了康熙帝時代,康熙帝卻背道而馳,竭力反對發展火炮,而堅持騎射爲本的治軍理念。在提拔軍官時,康熙帝特別強調:“以騎射嫺熟、人材壯健爲要。”

與漢族相比,滿族人的優勢就是騎馬射箭,也正是在火炮沒有普及的情況下,清軍以精湛的騎射功夫戰勝了擁有火炮的明軍。

到了雍正時代,雍正皇帝也不遺餘力反對發展槍炮,他曾提出:“滿州夙重騎射,不可專習鳥槍而廢弓矢。”

在清朝統治者的眼中,騎射功夫贏得了天下,是清軍的根本,也是大清的立國之本。

康熙帝爲啥不遺餘力反對發展槍炮 堅持騎射爲本 第2張

網絡配圖

爲了騎射傳統不被時代淘汰,康熙帝多次組織大型圍獵——就是軍事演習,並建立演習基地木蘭圍場,訓練駐守北京的部隊,同時下令各省駐防部隊,每年都要舉行圍獵,以此提高軍隊的戰鬥力。

皇帝大力鼓吹堅持騎射傳統,直接導致火炮發展受阻;皇帝竭力反對發展火炮,國家也就失去了新型武器研發的歷史機遇。

康熙帝的舅舅佟國綱就是中彈而亡,他咋會不清楚火炮的威力呢?

康熙帝竭力反對火炮發展,他認爲大炮不是滿族人的強項,明朝軍隊有大炮,照樣被騎射民族給滅掉,因此,發揮自己的長處最爲重要,豈不知這種狹隘的觀點禍國殃民。

清初,清軍曾任用一批漢人,以佟養性監督,鑄匠王天相、竇守信、鐵匠劉計平等鑄造大炮,如此重要的新型武器研發,爲何要選擇他們還不太信任的漢人呢?原因在於,滿清根本沒有鑄造大炮的人才。

康熙帝爲啥不遺餘力反對發展槍炮 堅持騎射爲本 第3張

網絡配圖

康熙時代,漢族火器製造家戴梓已經制造出“子母炮”和“連珠銃”,康熙帝親征噶爾丹叛亂,就使用過子母炮,大獲全勝,康熙帝盛讚戴梓之功。

但是康熙帝內心對這些武器製造家是忌憚的,這些人除了漢人就是洋人,都是他不信任的人。火器發明家戴梓後來遭人誣陷,被舉家流放盛京(遼寧瀋陽),最終含恨而死。最有可能超越洋人的一次機會就這樣失去了。

清朝皇帝閉關鎖門,做着天朝大國美夢,殊不知周圍的“蠻夷”一直沒有停止發展槍炮,等到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統治者才真正認識到槍炮的威力,打算髮展火炮的時候,黃花菜都涼了。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