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歷史記事 > 身騎一米八重型馬,單手持百餘斤鐵槍,要幾個關羽才能打贏項羽

身騎一米八重型馬,單手持百餘斤鐵槍,要幾個關羽才能打贏項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7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秦朝末年,天下大亂,大楚項氏起兵江東,渡過長江,一路勢如破竹,直至下邳(今江蘇邳縣東)。此時陳勝已然敗亡,不知所蹤,楚地各路義軍便紛紛朝項軍靠攏,不久,項梁的北征軍團便聚集了6、7萬人。陳嬰、英布、呂臣、蒲將軍、季布、鍾離昧等楚漢之際的風雲人物,在下邳一個個閃亮登場。

就在此時,有兩個年輕人也來到了下邳,他們的出場比起其他楚漢羣雄來說,似乎並不怎麼耀眼,甚至可以用默默無聞來形容,然而他們的到來,改變了項羽一生的命運。

身騎一米八重型馬,單手持百餘斤鐵槍,要幾個關羽才能打贏項羽

第一個人,是項羽的老相識了,他的名字叫虞子期。

虞子期不是空手來的,他帶來了幾百名虞氏族人,還有一匹寶馬,一杆神槍,通通都是送給項羽的見面禮。

身騎一米八重型馬,單手持百餘斤鐵槍,要幾個關羽才能打贏項羽 第2張

馬,烏騅馬;槍,霸王槍——都是一個名將居家旅行、殺人滅口之必備良藥,沒有它們,項羽是一隻猛虎,擁有它們,項羽如虎添翼。

關於烏騅馬,《史記》裏的記載只有一句話:“駿馬名騅,常騎之。”

身騎一米八重型馬,單手持百餘斤鐵槍,要幾個關羽才能打贏項羽 第3張

圖:宿遷項王故里繫馬亭,旁邊是1985年出土於宿遷的飲馬槽,飲馬槽爲項羽在彭城時的飼馬之物

可是到了明代甄偉的《西漢演義》之中,烏騅馬擁有了一個完整而傳奇的故事:據說,寶馬烏騅乃一黑龍所化,從頭至尾,長一丈(2米3左右);從蹄至項,高八尺(1米8左右),通體黑亮,唯有四蹄雪白賽雪,世間無人能馴之,別說是騎了,就算靠近,都有生命危險。

中國本土純種馬一般沒有超過一米五的;只有改良過的中世紀歐洲重型挽馬,才能達到一米八高。而在還沒有馬鐙的楚漢時代,想找個人來騎這麼高的馬實在有難度;而且體量這麼大的馬匹,重量都在一噸以上;除了力大體長的項羽,虞子期也實在想不到誰了。

結果,項羽將烏騅輕鬆搞定,從此英雄與神駒,演繹了一段人馬情未了的感人故事,這是後話,且不提。

身騎一米八重型馬,單手持百餘斤鐵槍,要幾個關羽才能打贏項羽 第4張

關於霸王槍,傳說更多,大體是講一日會稽郡天降隕石,爲項梁所得,恰巧親家虞氏又是遠近馳名的鑄兵世家,於是就請他們來用此石取鐵鍛造兵器,經三天三夜終鍛成一杆巨型鏨金虎頭槍,長一丈二尺九寸(3米左右),重129斤(關羽的青龍偃月刀也不過八十二斤吧),僅槍桿就有碗口般粗細——這樣好似金箍棒般的變態武器,這世上恐怕也只有天生神力的項羽能用得了了——據稱項羽竟可單手使此神槍,後來更自創出一套無敵的槍法“單手十八挑”,傳說後世的楊家槍法就是源出於此。

身騎一米八重型馬,單手持百餘斤鐵槍,要幾個關羽才能打贏項羽 第5張

圖:宿遷項王故里之霸王槍(仿製)

當然,這些都只是野老戲語,大家聽聽便算,不必當真。

第二個人,更加的默默無聞,別說項羽不認識,就算當時不小心認識了他的人,看見他恐怕也要裝作不認識——因爲這個人名聲不太好,大名叫韓信,外號叫“胯夫”。

這個韓信本是淮陰(今江蘇清江西南)城裏一個無產小青年,自幼父母雙亡,靠着左右鄉鄰的接濟吃百家飯長大,按道理,窮人的孩子早當家,無地無產的孤兒更該早謀生路。可我們這位命犯天煞孤星的小青年韓信除了舞刀弄劍和吃閒飯的本事,似乎一點兒謀生之道都不會,既不能考官入仕,也不懂經商做買賣,更不屑去給人打工,整天就在淮陰街頭混吃混喝,名聲極差。

身騎一米八重型馬,單手持百餘斤鐵槍,要幾個關羽才能打贏項羽 第6張

這世上真正的天才,如果生活在一羣庸材之間,往往都是最被排擠的那一個,因爲天才們總在考慮一些周圍人搞不懂的事情,久而久之,就變得不合羣了,越是不合羣,就越討人厭,發展到最後,就變成了處處惹人嫌的倒黴蛋。韓信被時人認爲“無行”,概出於此。

不過說實話,在中國古代社會,一個有手有腳的大男人,整日裏遊手好閒四處晃盪,還說些別人聽不懂的大道理,也的確惹人生厭。果然不久,淮陰一個潑皮就看他不順眼,糾集一幫小弟在街上堵住韓信,要他從自己的褲襠鑽過去,否則就要揍他。

是可忍孰不可忍,這要是換作項羽或者吳起,老早就一劍過去了。然而韓信最後居然忍着奇恥大辱從那人惡臭無比的胯下鑽了過去。

從此,韓信獲得了一個“胯夫”的“美名”,爲天下所笑。

韓信最後是發達了,所以後人評價韓信能屈能伸,是個大丈夫。

韓信初到下邳投軍的時候,項羽自然是不認識這個無名小卒的。

事實上,光論武力值,韓信這樣的一百個也不夠項羽打半小時的。

誰也想不到,就是這個默默無聞、瘦弱無力的“胯夫”,在短短几年之後,將決定天下的歸屬,決定項羽的生死成敗。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