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解密:一代梟雄曹孟德成大業卻不稱帝其何緣由

解密:一代梟雄曹孟德成大業卻不稱帝其何緣由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38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曹操三發求賢令,不拘品行,唯纔是舉,得天下英豪以道御之。一代梟雄曹孟德成大業 爲千古英雄人物卻不稱帝其何緣由?

曹孟德三令可以解釋其因:以下三令皆以翻譯成白話方便大家瞭解

解密:一代梟雄曹孟德成大業卻不稱帝其何緣由

網絡配圖

求賢令(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

古來開國和中興君主,哪個不是得到賢人君子和他一起治理國家?他們得到人才之時,也曾不出里巷,難道是偶然際遇嗎?乃須尋求發現耳。今天下尚未定,正是特需訪求賢才之時。孟公綽做趙、魏家臣則優,但卻不能勝任滕、薛小國之官。假如非得廉潔之人而後用,齊桓公怎可稱霸於世!當今天下有無(像姜尚那樣)粗衣懷纔在渭水釣魚者呢?又有無(像陳平那樣)被斥爲盜嫂受金而未遇魏無知推薦者呢?諸位助我發現埋沒在下層之人才,唯纔是舉,使我能得到而任用他們。

敕有司取士勿廢偏短令(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

德行完備之士,未必能有大作爲;有大作爲之人,未必品德完美。陳平品德完美嗎?蘇秦說話豈講信用?但陳平爲漢建功立業,蘇秦助弱燕。由此可知,高士亦有短處,豈能因有短處而不用!望各主管官弄明此理,則不會埋沒人才,也能各盡其職也。

解密:一代梟雄曹孟德成大業卻不稱帝其何緣由 第2張

網絡配圖

舉賢勿拘品行令(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

古之伊摯、傅說出身於賤民,管仲乃爲齊桓公敵對之人,都因得到重用而使國家興盛。蕭何、曹參皆縣府小吏,韓信、陳平曾背受污辱之名,被人嘲笑之恥,但終能幫助成就帝王業績,名著千載。吳起求將,殺妻以得信任,散發金銀以求官職,母死不歸,但他在魏,秦國不敢向東看;在楚,三晉(韓、趙、魏)不敢向南謀劃。現天下怎會沒有具極高道德之人長在百姓間呢?果斷勇敢,遇敵拚死;或文俗之官,才高質優,可作將領守備之吏;或有揹負受污辱之名,被人嘲笑之行,或雖不仁不孝,但有治國用兵本領者,大家都要推薦,不要遺漏。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魏王操表孫權爲驃騎將軍,假節,領荊州牧,封南昌侯。權遣校尉樑寓入貢,又遣朱光等歸,上書稱臣於操,稱說天命。操以權書示外曰:"是兒欲踞吾著爐火上邪!"

解密:一代梟雄曹孟德成大業卻不稱帝其何緣由 第3張

網絡配圖

曹操奉承天意,一生征戰,完美詮釋"兵徵天下,王者治國"之規則,洪業大成。曹操謹依天命,拒不稱帝,三分天下,與其他同期英雄人物聯袂將"義"之內涵演繹至極,爲後世寫下千古華章!

曹操與卞氏所生長子曹丕襲王位,諡曹操曰武王。二月丁卯,依曹操之令,葬之於高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