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李陵碑位於哪裏 李陵碑遺址有什麼典故和故事

李陵碑位於哪裏 李陵碑遺址有什麼典故和故事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7.15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李陵碑

在《楊家府演義》中有一段記載,其記載在吳家窯鎮那一帶,曾有兩個建築物,一個是蘇武廟,而有些人又稱它爲李陵廟,另一個是李陵碑,都認爲這些都是位於如今的山西省境內。但是關於這些遺址的建造年代依舊是個迷,史書上根本沒有任何的記載,只能靠考古學家們進行推測。

關於李陵碑還有一個典故,在宋代的時候,咋們的宋軍跟契丹軍隊大戰於金沙灘,宋軍的元帥是潘美,其中有個將領叫楊業,他爲了改變這個局面,提出要誘敵深入,希望元帥能夠採納這個計策,但是多次遭到潘美的拒絕,反而命令他要去硬拼。楊業只好接下命令,但他希望宋軍的主力兵在陳家谷接應一下他,但是潘美非常的不配合,見到契丹軍隊之後,竟然望風而逃。導致身處戰鬥的楊業缺乏支援,而陷入了絕境,最終被俘虜,但是他是絕食而死。在京劇中,爲了彰顯楊業的不屈和報效祖國的精神,就使其撞死在李陵碑下,雖然這種藝術表達手法,經過了一系列的加工,並有些誇張,但更能彰顯英雄的悲壯。

李陵碑位於哪裏  李陵碑遺址有什麼典故和故事

而李陵碑的主人李陵,他跟楊業都面臨着同樣的局面,他也是同樣得不到李廣利的支援,最終在戰場上被俘虜。但是他缺乏楊業的堅毅,選擇了絕世自殺,而是選擇了另一種活下去的行爲,那就是投降。也許在軍隊裏面,這種情況死了反而比活着更讓人敬佩,但是誰又生來不怕死呢。因此,楊業撞李陵碑,此乃真英雄也。

公孫敖迎李陵

李陵,字少卿,西漢時期的將領,很擅長騎馬射箭,有仁愛之心,在軍營中能善待士兵,有仁愛之心,在外風評不錯,頗有美名。是中國西漢時期飛將軍李廣的孫子,乃是名門之後。漢武帝認爲李陵有其祖父飛將軍的風範,下令讓他率領八百名騎兵。

天漢二年,李廣利率兵去攻打在天山一帶的右賢王,漢武帝召見李陵想讓他去爲大軍押送糧草。李陵拒絕他的士兵都是能獨當一面,不想做那運輸糧草的軍隊。結果李陵請命以五千的步兵想以少勝多,直搗單于的王庭。漢武帝被他的勇氣所感動便同意李陵這麼做,並下令路博德領兵在行軍途中接應李陵。.

李陵碑位於哪裏  李陵碑遺址有什麼典故和故事 第2張

而後,李陵孤軍深入,在浚稽山遭遇到單于主力,被三萬多的騎兵包圍,李陵的軍隊在殺死數千的匈奴後,向南方突圍,把匈奴引向塞邊,匈奴久攻不下準備撤走時,一個叫管敢的軍候因無法忍受校尉的凌辱投降匈奴,告訴單于,李陵沒有後援也沒有箭矢了。李陵在血戰之後被俘。在邊塞把這一情況告訴漢武帝后,漢武帝大爲震怒,司馬遷因爲替李陵說情被遷怒受了腐刑。

很久之後,漢武帝想到李陵是因爲沒有援助才被俘的,這纔派使者賞賜了李陵軍隊殘留下的士兵。在李陵待在匈奴一年後,漢武帝終於派公孫敖去接李陵,但是公孫敖無功而返,還誣陷李陵說,李陵幫匈奴人練兵所以纔沒有把李陵接回來。漢武帝就把李陵的全家都殺了。

李陵事件

何爲李陵事件呢?其緣由是在公元前99年的時候,原本漢武帝就派李廣利將軍去討伐匈奴,而命令李陵去押運糧草。但是李陵懇請自己能夠率領5千人去攻打王廷,但是卻遭受到單于的主力軍,遭到8萬騎兵的圍攻,李陵缺乏後方的補給,於是,只好投降。

在李陵兵敗之後,這個消息傳回長安,原本漢武帝以爲他已經死了,卻聽到李陵投降於匈奴,憤怒萬分。在這種情況下,朝中文武百官都知道皇帝已經怒了,就馬上趨炎附勢,前幾天還在誇耀李陵的勇猛,現在就詆譭李陵,指責李陵的以往罪責,只是爲了附和皇帝。漢武帝就問了一下身邊的史官司馬遷有何看法,司馬遷一方面想安撫漢武帝憤怒的心情,一方面對這些趨炎附勢的百官感到痛恨,還是儘可能去維護李陵。他認爲李陵爲人友善,對待士兵和朋友都是有禮有貌,經常做一些救國家於危難之中的事情,李陵的所作所爲都被人看在眼裏,這些百官爲了保全自己和家庭,眼見李陵出兵不利,就開始詆譭,真是小人的作爲。司馬遷說:“李陵的愛國行爲,經常拯救國家於危難之中,有國士的風範。如今他失利之後,大臣們爲了保全自己都一味的詆譭,此舉真讓人痛心。李陵孤軍深入,卻遭遇到敵軍主力,因爲糧草不足,他纔會投降,但他之前也殺戮了一萬多的匈奴兵,還不是立下了赫赫戰功。他現在投降,也許就是爲了日後報答祖國,纔出此下策。”

李陵碑位於哪裏  李陵碑遺址有什麼典故和故事 第3張

司馬遷說完這些話之後,徹底惹怒了漢武帝,將其打入大牢。這起案子落到了杜周手中,此人早已經是臭名遠揚,在肉體和精神上折磨司馬遷。後來,漢武帝得知李陵率匈奴兵來攻打自己,甚爲惱火,就命人將其三族殺害,判司馬遷爲死刑。當然漢朝有規定,判死刑的人,有兩種方法可以減免,司馬遷的家庭交不起這個錢,選擇了第二種,那就是宮刑。

這起事件,就被後人稱之爲李陵事件。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