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魯智深的菜園子有多大?爲什麼能養二三十個潑皮?

魯智深的菜園子有多大?爲什麼能養二三十個潑皮?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87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對魯智深的菜園子,居然能養二三十個潑皮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水滸傳》第七回“花和尚倒拔垂楊柳,豹子頭誤入白虎堂”講,剛到大相國寺的花和尚魯智深被寺院派去看菜園子,卻被一羣潑皮盯上了,設計要把魯智深扔到糞坑裏。結果魯智深三下五除二就制服了這二三十個潑皮,潑皮們跪在魯智深面前求饒時說道:

這二三十個潑皮沒有像樣的收入來源,平時賭錢、討錢,而吃飯、穿衣主要靠的就是魯智深看管的這片菜地。後面的段落中,這羣潑皮又連請了魯智深數日,好酒好菜,還殺了豬。

可見,依靠大相國寺裏的這片菜地,這二三十個潑皮活的還不錯。

《水滸傳》中提到賣菜行業的筆墨着實不少,武松殺潘金蓮當天下午,去菜市場上很容易就買到了“豬頭、雞、鴨、酒、果品”這些東西,比起90年代的俄國,甚至某些經濟發生問題的現代國家,都要繁榮很多。而一百零八將中,坐第一百零二把交椅的地刑星張青,外號就是“菜園子”,因爲他曾經在孟州道光明寺專職種菜。

魯智深的菜園子有多大?爲什麼能養二三十個潑皮?

靠偷寺院的菜賣就能養活二三十個無賴,其實這在今天市場經濟如此繁榮的情況下,也是很難做到的。畢竟種菜容易,卻未必賣得出去。

因此,破皮們的美好生活不僅證明大相國寺的菜園子底子後,更表明當時的市場經濟活躍,有菜不愁賣。武松、張青等人所在的宋朝各地的菜市都很發達,則證明北宋的繁榮是全面的。

留存至今的各類北宋年間的材料,也完全能夠印證《水滸傳》中對市井繁榮的描述。

《東京夢華錄》中說:

這個相國寺就是魯智深出家的大相國寺,每個月開放五次“萬姓交易大會”,很像現在的廟會。史書記載,東京富人排隊都排不進去。可想而知,這些潑皮本身就在大相國寺附近,想要賣菜還是很容易的。

北宋時期,政府還專門設立規定:商業區與住宅區分離,住宅區不可以搞夜市----其繁華可見一斑。

如此繁茂的社會景象,老百姓們是不是靠着種菜就能夠過上幸福生活呢?

兩宋三百年,農民起義數百次,創造歷史之最

《宋代農民起義列表》中,從宋太祖趙匡胤開始到南宋結束,兩宋三百多年,居然發生了數百次農民起義,堪稱中國歷史的奇蹟!

《水滸傳》中我們看到,除了宋江、方臘的起義之外,小規模的土匪幾乎也遍地都是,許多梁山好漢在上山之前曾經在其他山頭幹到大王

歷史上真正的宋江、方臘起義,影響也是很大的。宋江的弟兄們最初只有三十六人,在各地募兵起義,依靠河道轉戰山東、河北、河南、安徽等地,官兵難以捉拿。最後宋江等人中了愛國將領張叔夜的圈套,被迫投降。

魯智深的菜園子有多大?爲什麼能養二三十個潑皮? 第2張

方臘的起義規模就更大了:義軍巔峯時佔領了包括江蘇、浙江、安徽、江西的六州52縣,這些地方是北宋的重要財政來源,整個王朝岌岌可危。且方臘義軍的抵抗決心堅定,被包圍後7萬大軍全部戰死,方臘本人、妻子、兒子以及宰相數十人死戰不降,最終被殺。而方臘雖死,他的義軍卻仍然在全國進行反抗活動。可見方臘的軍隊,與宋庭是有深仇大恨的。

自古以來,農民選擇落草爲寇,起兵造反,無一例外的日子過不下去了。可宋朝作爲最富裕的古代王朝,爲何造反卻是最多的?

百姓寧可落在梁山,也不肯在家好好賣菜?

回顧魯智深在《水滸》中的歷程,從打死鎮關西到五臺山出家,從大鬧桃花村到火燒瓦罐寺,以及隨後的經歷,我們能夠看到的是,勤懇的普通百姓們的生活其實遠遠比不上潑皮。

有人會問,那麼繁榮的市場,像金翠蓮父女這樣的人爲什麼不種點菜謀生呢?

事實上,北宋的市場經濟確實很繁榮,但這並不意味着老百姓可以從繁榮中獲益。繁榮確實帶來了好處,卻沒有到農民手裏。

歷史上真正的宋江起義,起源於北宋政府爲了搜刮財務,突然宣佈八百里水泊爲公有,百姓凡入湖捕魚、採藕、割蒲,都要依船隻大小課以重稅,若有違規犯禁者,則以盜賊論處。

方臘起義則是因爲宋徽宗從南方運送花石綱導致的,方臘本人家裏有個漆園,做着買賣。但是地方官吏卻壓榨方臘家,讓他心生怨恨,趁機煽動因爲運輸花石綱而不堪重負的百姓造反。

道理就很明顯了,北宋的蔬菜確實很好賣,卻不是人人都能從中獲益的。

大相國寺裏的二三十個潑皮,獲取蔬菜的途徑靠偷,不用本錢,他們沒有固定的居住場所,也不用繳納人頭稅。所以破皮們自然逍遙自在,而普通百姓們想做點買賣,則難得多。

除了繁重的苛捐雜稅之外,宋朝中期隨着土地兼併加劇,大多數農民並沒有自己的土地,而封建社會的寺院本身就是土地兼併者的身份,是地主一樣的存在,寺院有地方種菜,不代表農民有地方種菜。

所以大多數人不能夠從繁榮的宋朝市場上獲得好處。

社會繁榮,百姓卻困苦,財富去了哪?

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北宋統治者看在眼裏,又豈能不知社會矛盾加深?

魯智深的菜園子有多大?爲什麼能養二三十個潑皮? 第3張

但是北宋發展到中期,表面上看起來是《清明上河圖》中的繁榮景象,宋朝政府卻非常貧窮,眼睜睜看着社會矛盾激化,也無法停止對民間的盤剝。《資治通鑑》描述宋神宗時的財政:

北宋從澶淵之盟後,形成了100多年的和平局面,安心發展生產,並在歷史上罕見的鼓勵內外貿易,是古代中國文化對外傳播最繁榮的時候。而宋神宗正處於這100年中的好時候,怎麼會出現國庫虧空的情況呢?總結起來,宋代朝廷的主要支出有三塊:

1、對西夏二十幾萬歲幣,對遼三十萬歲幣(宋仁宗時改爲五十萬);

2、軍費,主要用在鎮壓農民起義上,一部分用於對北方和西方的戰事;

3、統治階層的寄生消耗

儘管北宋的軍費以及歲幣消耗巨大,但相比較顛峯時期7000餘萬兩的財政收入,區區幾百萬根本無法對宋朝造成實質損耗。

宋徽宗所喜歡的花崗石,以南方物力、人力也是足以滿足。

但北宋的寄生者並非徽宗一人,也不是趙氏一族。

宋太祖立下規矩,後世帝王在太廟起誓言,絕不因爲意見不合而致人死地。這本是一種進步的表現,但讀書人地位的提升開始一發不可收拾,到了宋神宗的時候,大批官員得到了封妻廕子的待遇,形成了屬於北宋的獨特“恩蔭制度”。

《宋朝典章制度》中提到,神宗時每年有500人以上因恩蔭制度當官。

《宋代蔭補制度研究》中提到,這種“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情況非常嚴重,一個八品的芝麻綠豆官,到了孫子的的時候還能夠得到從九品的待遇,而且這種人往往又不是一兩個孫子那麼簡單,國家每年要爲他白白付出幾十戶農民家庭的產出。

百年時間裏,寄生階層不斷擴大,導致國家需要供養數十萬寄生者。而北宋每年數千萬的國家收入,大筆消耗於此。

此外,地方官吏慾望並不因爲國家的優待而有所收斂。

魯智深的菜園子有多大?爲什麼能養二三十個潑皮? 第4張

比如直接刺激方臘起義的地方官吏 朱勔,本來依靠做生意、搜刮地方已經爲富一方,卻仍然貪墨了朝廷運輸花石綱的全部撥款,導致民怨沸騰。令人驚歎的時,這個導致方臘起義的罪魁禍首不僅沒被治罪,方臘死後朱勔又給徽宗送了一塊十幾米高的奇石,出動了上千縴夫拉到東京,並因此被徽宗升了官。

北宋市場經濟繁榮的本質

其實除了龐大的苛捐雜稅之外,北宋向全國斂財的方法還有很多,最爲經典的當屬紙幣了。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出現在唐朝,不過當時只是用來做大宗交易。到了公元1024年,經濟活躍的北宋貨幣換手率極高,於是就出現了著名的“交子”,以作民間流通。

這本是一項偉大的發明,是超越時代的產物。

最初北宋政府會爲紙幣擔保,後期不再擔保,整個國家的財富迅速被朝廷用金融手段洗劫。金國後來在北方進行模仿,曾經印製了貶值率六千萬分之一的紙幣。(《中國大歷史》)數以億計的財富進了朝廷

這樣的情況,北宋的市場雖然很發達,而且可能賣菜的價格還不低,但踏踏實實種菜的農民們卻根本過不上好日子。而北宋繁榮的本質也只是地主、官僚們的繁榮。隨着享受恩蔭者家族不斷擴大,強加給民衆的負擔越來越大,生活越來越苦。這時候,做個潑皮,當個草寇,反而更能享受北宋貿易繁榮的紅利,生活則會富足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