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司馬昭掌握政權後,爲什麼要先滅蜀漢?

司馬昭掌握政權後,爲什麼要先滅蜀漢?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24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今天小編爲大家帶來了一篇關於三國末年司馬昭掌握政權,爲什麼要先滅蜀漢,後滅東吳的文章,歡迎閱讀哦~

柿子一定先掂軟的捏,同理,對外戰爭的戰略,也一定是先從弱小的下手,三國鼎立之勢下,蜀漢最弱小。

魏國在高平陵政變後,政權已經掌握在司馬氏手中,而選擇先滅蜀的戰略決定就是司馬昭制定的,事實上,在司馬昭伐蜀之前,就已經制定了統一天下的戰略,大概的內容就是:

先定巴蜀,拿下蜀漢,三年之後,沿長江順流而下,水陸並進,再吞併東吳,繼而統一全國的戰略方針。

司馬昭之所以如此考慮,顯然有他自已的理由和合理性,司馬昭的最大理由就是伐吳實在太困難,而根本原因就是魏與吳之間,隔着一條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長江。

從我們現在的角度看長江,不過就是一條江嘛,隨便一座橋就能過去,但在一千多年前的三國時期,長江可是沒有一座橋的,想要通過長江攻打吳國,就必須有一定數量的戰船,就必須有一批熟悉江水的水軍,對於魏國這個北方國家來說,戰艦和水軍都是他的短板,那麼長江就是不可逾越的天險。

司馬昭掌握政權後,爲什麼要先滅蜀漢?

司馬昭曾經算過一筆帳,想要建造足夠的戰艦和訓練足夠的水軍,需要十萬人,建造或者訓練一百多天,才能完成,而且魏國地處北方,其軍隊都是北方人,北方氣候乾燥,如果到潮溼溫暖的南方打仗,會水土不服,十有八九會感染瘟疫,當年曹操發動赤壁之戰,不就是因爲瘟疫導致大量減員,纔會在赤壁之戰失敗的嗎?

如果從後來的晉滅吳來看,西晉爲了滅亡吳國,從公元272年開始準備,建造戰船,訓練水軍,到公元279開始伐吳,尚且準備了7年之久,而且還是在蜀漢滅亡16年之後,挾統治蜀漢近16年之威,舉全國20萬大軍,歷經近五個月,才最終滅亡吳國。

由此就能看出,滅亡吳國是一件相當不容易的事,對比之下,蜀漢就容易得多了。

司馬昭之所以決定先滅蜀漢,再滅東吳,除了蜀漢弱小外,還有對當時蜀、吳兩國的情報採集與分析,有以下原因:

1、蜀漢姜維連年北伐,相對來說,東吳並無北伐。

蜀漢到了晚期,人才缺乏,而身爲蜀漢大將軍的姜維連年北伐,不斷犯境魏國邊境,給魏國造成了一系列的麻煩,雖然戰爭有勝有負,但姜維以弱勢而採取主動進攻,對於魏國來說,蜀漢的不斷進攻造成了麻煩,豈能坐視不理,當然要解決蜀漢的威脅,而東吳並沒有連年北伐,過境相對來說比較平靜,無需大動干戈。

2、地形原因,魏與蜀交界只有八百里的秦川,而魏與吳交界有着數千公里的國界線,相對來說,滅蜀地形有利。

一般來說,國界線越長,交界處越多,戰爭的複雜程度越高,魏滅蜀只需要翻起秦嶺就能交戰,雖然路難走些,但是對於魏國來說,能夠集中優勢兵力對付蜀漢,戰爭取勝的可能性更高。

而魏與吳的交界線從最東邊的南京到最中間的荊州,到最西邊的秭歸,有着數千裏的國界線,如果發兵攻打,就需要大量的兵力,而且兵力頗爲分散,無法集中優勢兵力攻打,就算沒有長江,魏滅吳把握也不是太大。

司馬昭掌握政權後,爲什麼要先滅蜀漢? 第2張

3、蜀漢大將軍姜維當時不在漢中,而在沓中,魏滅蜀,有機可乘。

司馬昭得到情報說姜維不在漢中防守,而在沓中屯田,姜維是當時蜀漢碩果僅存的軍事才能,只要能打敗姜維,蜀漢就能滅亡,而身爲益州最重的北方的門戶,是防守魏國來襲的重要戰略要地,攻打蜀漢,必先取漢中,對魏國來說有優勢和機會。

而且當時姜維改變了漢中防守戰略,取消了在各險要地勢關口、隘道防守,收縮防線,以漢中的漢、樂二城爲據點,放敵軍進入漢中,再打擊敵軍補給線,以優勢兵力聯合機動隊,消滅魏國軍隊,可惜姜維想得太簡單了,魏國的軍隊數量遠超蜀漢,此次滅蜀之戰的軍隊數量就是蜀漢的2倍多。

4、與蜀漢交戰,無需額外進行戰爭準備,現有兵員及數量完全可以勝任。

司馬昭掌握政權後,爲什麼要先滅蜀漢? 第3張

司馬昭與蜀漢開戰,不需要建造戰艦,也不用訓練水軍,只要目前軍兵,完全可以投入戰爭,無需額外的成本,也是最經濟實惠的戰爭,當然要拿蜀漢開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