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大宋名將運用妙計修建“水上長城”:抵禦北方騎兵

大宋名將運用妙計修建“水上長城”:抵禦北方騎兵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66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宋太宗年間,宋遼邊界有一個瓦橋關。一天,這個瓦橋關突然出現了一羣官員。這些官員在河上泛舟,他們嘻嘻哈哈地一邊喝酒,一邊觀賞河面上盛開的蓼花。領頭的官員見大家的興致都這麼高,就提議以蓼花爲題作詩。官員們於是你想一詞,我說一句,合力作了一首《蓼花吟》。領頭的官員大喜過望,他一邊用筆記錄下詩句,一邊命人將大家的行樂趣事繪製下來,準備呈送給太宗皇上。瓦橋關的百姓們見到這一幕都大爲不滿,他們紛紛指責那個領頭的官員。

大宋名將運用妙計修建“水上長城”:抵禦北方騎兵

網絡配圖

原來,這個領頭的官員正是鎮守瓦橋關的總兵何承矩。在百姓們看來,一個統帥不去鎮守邊關,卻跑到這裏來遊山玩水,簡直是玩忽職守。現在,何承矩居然還讓人將一行人遊山玩水的情況畫下來,向皇帝去炫耀,這讓他們更看不下去了。他們猜不透,這個何承矩的葫蘆裏到底賣的是什麼藥。

一段時間之後,太宗皇帝命人在瓦橋關下達了一道旨意。直到這個時候,百姓們才恍然大悟:何承矩的行樂圖裏有玄機!原來,此時的遼國非常強大,瓦橋關根本沒有把握能守得住北宋的疆土。作爲邊關的統帥,何承矩更爲這個問題頭疼不已:一旦遼國侵擾,後果將不堪設想!細緻的他於是對瓦橋關進行了一番實地考察。他發現這裏有很多窪地,就產生了“蓄水爲塞”這個想法。蓄水爲塞,即引水到窪地形成一個人工塘泊,成爲一個防衛的屏障。

何承矩寫了一份奏摺向太宗皇帝提交了“蓄水爲塞”的建議,但太宗皇帝根本不予批准。無奈之下,何承矩想出了一個點子。爲了掩人耳目,他邀請來素日交好的幾個官員,帶着他們在瓦橋關遊山玩水,喝酒、賞花、吟詩。實際上,他們是在考察地形。何承矩讓手下畫的行樂圖實際就是地形圖,他想通過這幅圖告訴太宗皇帝,瓦橋關目前的形勢非常危急,必須得做出防守對策。

大宋名將運用妙計修建“水上長城”:抵禦北方騎兵 第2張

網絡配圖

果然,太宗皇帝看了這幅圖之後不再反對何承矩的想法。不過,他同時提出了一個疑問:“窪地蓄水之後雖能抵禦遼國的侵襲,可百姓不能再依靠它種地了。百姓無地可種,就沒了吃的來源,沒得吃了,他們豈不是要鬧事?如此一來,外患解決了,但內憂豈不就產生了?”

何承矩笑了笑回答說:“無礙,那些準備用來蓄水的窪地都是鹽鹼地,本就不適合種莊稼。但這些地方如果引進水去,百姓可以養魚、養蟹,可以收割茭白,還可以割蘆葦,他們的生活會更有保障。”面對這樣一條利國利民的好措施,太宗皇帝再也沒有異議,他讓何承矩放心大膽地去實施。

大宋名將運用妙計修建“水上長城”:抵禦北方騎兵 第3張

網絡配圖

就這樣,何承矩引水入瓦橋關,建起長達三百多裏的人工塘泊,形成了一道塘泊防線。這道塘泊防線有效地限制了遼國騎兵的機動性,使得瓦橋關所受的遼國侵擾大大減少。那裏的百姓也因爲有了魚蟹菰葦之利,生活過得更富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