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解密:昭烈帝劉備是靠什麼讓諸葛亮爲他賣命

解密:昭烈帝劉備是靠什麼讓諸葛亮爲他賣命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1.19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劉備在三國演義中最受人瞧不起,無論是曹操評價的“沛郡小輩, 妄稱 ’皇叔’, 全無信義, 所謂外君子而內小人也……”還是“織蓆販履小兒”的“大耳賊”,就可以看得到劉備先生在三國諸雄的人望如何了!劉備能從 ”織蓆販履” 的一介布衣, 最終成爲蜀國的皇帝, 不能說是一無是處,細讀三國,不難看出劉備立足,多靠的就是他的用人之道和領導藝術。

劉備的請人藝術,最著名的當數“三顧茅廬”這一節了。說實在的,劉備先生確實沒有什麼識人之才,從對龐統的態度,以及對馬超的態度不難看出這一點。但是在“三顧茅廬”請孔明出山的問題上,卻顯示對人才的另一面。

其一,從態度上來看,劉備先生能夠三顧茅廬,而且一次比一次態度恭謹,甚至恭謹到那種有點做作的地步,尤其對諸葛亮身邊的家人、朋友、親屬、僕童等的態度,讓人看到甚至有點肉麻的感覺,就連他三弟張飛同志都有點看不下去了,覺得他做的有點過了,而不時地出言不遜,倒是讀過《春秋》的關老爺似乎看出點貓膩來,一改那種瞧不起知識分子的態度,反而勸起張飛來。實實在在體現出“請人首在恭,態度必須敬”的請人前提。

解密:昭烈帝劉備是靠什麼讓諸葛亮爲他賣命

其二,從行動上來看,劉備先生也充分顯現出來“一謙,二拍,三高帽”的請人技巧。首先說“謙”,也就是謙虛。通過司馬徽、徐庶的推薦和介紹,劉備已充分了解到諸葛亮的習慣和性格,知道諸葛亮是個自命清高,狂妄自大的年輕知識分子,而這樣的知識分子往往好爲人師,喜歡高人一頭,所以在請諸葛亮出山的問題上,先把自己的地位擺正,而不再張嘴比先言“漢室宗室”自擡身份,而是持弟子禮來博取諸葛亮的好感。其實劉備心裏也給明鏡似的,知道諸葛亮不會不知道他的,也是非常瞭解這種知識分子的心態的。

第二說“拍”,就是拍馬屁。劉備通過了解諸葛亮常自比管仲、樂毅,當然會通過那方面來有針對性的進行溜鬚拍馬。劉備心裏會說,你諸葛先生不是才自比管仲、樂毅這兩個治國之能臣嗎,我乾脆拍馬拍到家,直接稱呼你具有姜子牙、張子房兩位開國能臣,一下子就拍得諸葛亮暈暈乎乎的,於是不光很快在家裏等着了,而且認真準備了“隆中對”這樣好的面試答卷,與劉備先生一拍即合,迅速成交。第三說“高帽”,自然就是“戴高帽子”了。

劉備最會給諸葛亮戴高帽子了,先不說“白帝城託孤”一頂高帽子直接把諸葛亮一家子都用死算完,就說在請諸葛亮出山的這幾句話吧,就可見這頂帽子的高度。例如在二顧茅廬時給諸葛亮寫的那封信中,提到“仰望先生仁慈忠義,慨然展呂望之大才,施子房之鴻略,天下幸甚!社稷幸甚!”不光給諸葛亮戴上姜子牙、張良這樣的大帽子,而且直接上升到天下、社稷的高度!在諸葛亮謙虛自己“亮乃一耕夫耳,安敢談天下事?二公謬舉矣。將軍奈何舍美玉而求頑石乎?”的時候,劉備又直接給諸葛亮戴上“抱經世奇才”、“以天下蒼生爲念”等大帽子,直接把諸葛亮這樣聰明的人拍的忘記了矜持,主動地提出自己“三分天下”的想法,更有甚者生怕劉備聽不懂,連準備好的地圖都拿出來,不能不說劉備先生的高明之處了。

其三,從當事人身上來看,不難看出“穩、準、狠”的特點來。穩,主要是說像劉備這樣請人的主,心態要穩,任憑什麼考驗和意外的發生,絲毫不能干擾他的心態,尤其是要講明的一點就是臉皮厚是心態好的關鍵。準,就是說看人、看事要準,最起碼要一樣看清對方的特點,尤其是弱點,只有抓住對方的弱點,纔能有的放矢,事半功倍,直接拿下。狠,不是對人發狠,而是乾淨利落,不拖泥帶水的意思。就像人家劉備一看諸葛亮被忽悠動了,根本不會給諸葛亮再思考得失的機會,根本不留什麼反悔的餘地,直接把人帶走,這纔是真正的“短平快”、高效率呢!

劉備請人的這一套,並不能算高明,因爲有些話對司馬徽、崔州平等人也講過,可是最終只有諸葛亮入彀,也就說明了請人藝術的針對性和特異性,只有活學活用,纔會成爲真正的藝術,而不是簡單的“吹捧、拍馬”。

帝王將相
後宮人物
近代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