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解密 > 未解之謎 > 解密:劉備死後諸葛亮爲何沒有稱帝?

解密:劉備死後諸葛亮爲何沒有稱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2.5W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熟悉正史的人都知道諸葛亮並非經天緯地之才,《三國演義》中的好多仗都是羅貫中幫他“打贏”的。比如草船借箭是抄襲孫權的,空城計是抄襲曹操的,就連火燒新野都是抄襲劉備在博望放的一把火。羅貫中可謂一代著名化妝師,把諸葛亮生生化妝成了三國第一智者,以至於魯迅先生實在看不過去了,大呼:“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至於劉備臨終前託孤於諸葛亮,那也是因爲劉備時代的精英如法正、劉巴等相繼過世,不得已才從矮個子裏拔出個諸葛亮。

解密:劉備死後諸葛亮爲何沒有稱帝?

網絡配圖

那麼諸葛亮在劉備死後是否動過廢掉少主劉禪的念頭呢?在《三國志》的李嚴傳中提過這樣一件事:同爲託孤之臣的李嚴曾試探性地勸諸葛亮討封九錫,晉封王爵。諸葛亮沒有同意,也沒有反對,而是說要等滅魏之後再接受。九錫原本是皇帝賜予有功之臣的九種禮器,但由於王莽、曹操都接受過,並由此進而謀朝篡位(曹操由其兒子曹丕完成),所以九錫在當時已成爲篡逆的代名詞。諸葛亮不置可否,未必心中就沒動過這個念頭。

從諸葛亮主政蜀漢時的表現來看,他獨攬大權,權傾朝野。北上伐魏一類的大事他說了算,百姓作奸犯科打屁股這樣的小事他也說了算,事無鉅細她統統都要過問。以至於劉禪名爲蜀主,卻沒有半點話語權。劉禪偶爾提點不同意見,都被諸葛亮以先帝如何如何來壓制,這點在《出師表》中就可以看出端倪——13次提到“先帝”,提到劉禪不過才7次。碰上這麼一個強勢的“相父”,劉禪的處境可想而知。

那麼,佔有天時人和的諸葛亮爲什麼沒有廢掉劉禪呢?可能除了北伐未成、功名未就等原因外,還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一是他兒子諸葛瞻年齡太小,二是其資質一般。

解密:劉備死後諸葛亮爲何沒有稱帝? 第2張

網絡配圖

諸葛瞻(227年7月—263年11月),字思遠,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南)人。三國時期蜀漢大臣,蜀漢丞相諸葛亮之子。鄧艾伐蜀時,他與長子諸葛尚及蜀將張遵、李球、黃崇等人防禦綿竹(今四川德陽),因不聽黃崇速佔險要的建議而坐失良機,後來出城與鄧艾決戰,在交戰時陣亡,綿竹也隨後失守。

諸葛瞻生於建興五年(227年),到諸葛亮過世時才8歲。在當時的三國亂世,幼主根本無法坐穩江山,這一點諸葛亮很清楚。

再者,從後來的表現看,諸葛瞻的才智遠不如“扶不起的阿斗”。關於劉禪本人的才智,諸葛亮親口對同殿爲臣的射援稱讚其:“...智量,甚大增修,過於所望”。而且,在三國的所有君主中,劉禪在位是最長的,長達41年,如果沒有過人的智慧,他的位置早被另外兩個兄弟或者外人給搶了。

諸葛亮最大的優點應該就是識人了,他對劉禪的評價很中肯,對自己的兒子諸葛瞻的評價同樣精準——嫌其早成,恐不爲重器耳。果不其然,在景耀六年(263年)魏國大軍發動滅蜀之戰時,鄧艾率精兵從陰平道長途奔襲七百里,突然出現在江油縣。危難之際,劉禪派諸葛瞻率衆將前去迎敵。

不料諸葛瞻還未趕到,江油守將馬邈就已率領守軍投降。諸葛瞻因此不敢冒進,在涪縣盤桓不前。但此時的形勢很明顯,鄧艾的幾千人長途跋涉,軍隊早已疲憊不堪,而且他初入蜀地,人地生疏。所以蜀軍只要立刻搶先佔領險要山地,就可以逸待勞,逼鄧艾無功而返。好在諸葛瞻身邊還有個明白人尚書郎黃崇,他一再建議身爲主將的諸葛瞻當機立斷,佔據關隘。但諸葛瞻是個求穩的人,面對來勢洶洶的鄧艾大軍,一再猶豫,最後竟放棄涪縣,率軍退至地勢開闊的綿竹,然後中規中矩地列開陣勢,等着與鄧艾決戰。黃崇眼看戰機白白錯過,當衆痛哭不止。

解密:劉備死後諸葛亮爲何沒有稱帝? 第3張

網絡配圖

鄧艾是沙場名宿,見戰機難得,立即率兵追至綿竹。雖然初戰失禮,他立刻擺出要斬首擔任衝鋒重任的兒子鄧忠的架勢,好在衆將勸阻。這樣一來,鄧忠和另一員大將師纂再無退路,重新上馬衝擊蜀軍,鄧艾也親自督戰,終於一戰擊敗蜀軍。諸葛瞻和張飛的孫子尚書張遵陣前戰死。綿竹一丟,蜀軍再無鬥志,全線潰敗,鄧艾也得以長驅直入,攻到成都城下,迫使劉禪出城歸降,蜀國就此終結。

假如諸葛瞻出生再早一些,才智再高些,諸葛亮也許就會廢掉劉禪了吧。

歷史記事
歷史真相
未解之謎
世界史
歷史上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