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諸葛亮真的不靠譜嗎 劉備臨死前爲什麼不把兵權交給諸葛亮

諸葛亮真的不靠譜嗎 劉備臨死前爲什麼不把兵權交給諸葛亮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9.56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還不瞭解:劉備遺言的讀者,下面小編就爲大家帶來詳細介紹,接着往下看吧~劉備臨死前爲什麼把兵權交給李嚴?劉備爲什麼不把兵權交給諸葛亮?劉備心裏是怎麼想的?

關於三國這段歷史,我們最應該讀懂的就是人心。

諸葛亮真的不靠譜嗎 劉備臨死前爲什麼不把兵權交給諸葛亮

219年,呂蒙趁關羽攻打襄陽和樊城之機,白衣渡江偷襲荊州,最終斬殺關羽,取得了荊州的控制權,隆中對策因此遭遇重大挫折,蜀漢實力也損失慘重。

劉備聽聞好兄弟關羽被殺,將吳蜀聯盟的大戰略拋諸腦後,開始整軍備戰,擇日攻打東吳。

當時劉備已經是漢中王,身份跟以前不一樣了,諸葛亮雖然很想勸阻劉備,但劉備早就被憤怒衝暈了頭腦,諸葛亮因此不好開口,於是想了個計策,他聯合羣臣勸諫劉備登基爲帝,以此來延誤劉備討伐東吳的時間。

剛好那時候曹丕篡漢,有傳言說漢獻帝劉協已經被曹丕給殺了,劉備見匡扶漢室的旗幟已倒,就答應了羣臣的要求,在成都武擔山之南登基爲帝,封諸葛亮爲丞相,封許靖爲司徒,其他人等一應受到封賞。

不過,劉備並沒有因爲稱帝的喜悅而忘記關羽被殺的仇恨,也沒有因爲東吳不斷派遣使者求和示好而選擇原諒,他最終於221年率領大軍發起了對東吳的作戰。

那時候呂蒙已經去世了,孫權其實很害怕劉備,但不打不行了,他就任命陸遜爲對蜀漢作戰的總指揮。

在戰爭的初始階段,東吳一敗再敗,但陸遜頂住了壓力,最終在夷陵之戰中擊敗劉備,劉備退守永安。

諸葛亮聽說劉備戰敗,很是感嘆地對身邊人說,法正若在,必定能阻止陛下東征!

亮嘆曰:“法孝直若在,則能制主上,令不東行;就復東行,必不傾危矣。”

諸葛亮這話一方面體現出他反對劉備東征的反對態度,另一方面又說明當時劉備最爲信任的人其實是法正,爲何這麼說?

倒不是說劉備不信任諸葛亮,只是因爲諸葛亮反對東征,劉備聽不進去他的話,而法正作爲一個善於使用奇謀的人物,是劉備進入益州之後最爲倚重和信任的人物之一,只不過他當時已經去世了。

事實上,當初劉備準備東征,他壓根就沒準備聽諸葛亮的意見,因爲諸葛亮以謹慎和理智而著稱,劉備瞭解他是絕對不會同意東征的,與其這樣,還不如不徵求他的意見。

而法正就不一樣了,他是幫助劉備在益州站穩腳跟的關鍵文物之一,給劉備出了很多很好的計策,而且很適合劉備的胃口,這一點跟諸葛亮是有所差別的,因此當時劉備聽從法正建議的可能性更大,諸葛亮對此是有清醒認識的。

就比如說,爲了拉攏益州豪族,法正就建議劉備娶吳懿之妹爲妻,劉備可以說是既得了美人又得了天下(益州),這跟諸葛亮勸劉備娶孫權之妹爲妻的結果完全不一樣,劉備自然就很喜歡法正了。

諸葛亮真的不靠譜嗎 劉備臨死前爲什麼不把兵權交給諸葛亮 第2張

惋惜法正死得早,劉備執意東征,沒有帶反對東征的諸葛亮一起去,結果遭遇慘敗。

從那時候開始,劉備和諸葛亮之間的關係,就出現了一些細微的變化,或者說是矛盾逐漸產生了。

等到劉備戰敗退守永安,他這才意識到諸葛亮的先見之明,於是採取了補救措施,那就是答應了東吳的求和請求。

而諸葛亮也沒有因爲這事說劉備的不是,反而是調兵遣將確保劉備的安全,也可以說是做得很到位了。

因此當劉備病重的時候,他意識到自己將不久於人世,兒子劉禪還很小,便決定選擇託孤大臣來輔佐他,第一人選當屬諸葛亮,因爲無論是資歷還是能力,沒有人比他更有資格了。

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召亮於成都,屬以後事......

但是,這不代表劉備對諸葛亮就是絕對信任的,這從兩人在託孤時的對話就可以看出個大概來。

當時劉備對諸葛亮說,你的才能足以安頓國家,成就大事,如果我的兒子劉禪是個可以輔佐的人,你就輔佐他;如果他的才能不值得你輔佐,你就看着辦吧(取而代之)!

劉備說這話,與其說是真情實意,不如說是在試探諸葛亮,看他作何反應。

諸葛亮也不傻,瞭解劉備是在揣度人心,於是斬釘截鐵地對劉備說,我一定誓死效忠劉禪,絕不變心!

謂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貞之節,繼之以死!”

劉備聽了諸葛亮的話,總體還是滿意的,但他了解人心是在變的,自己得做一些更爲妥當的安排才行,於是任命諸葛亮爲丞相,掌管政務,並讓劉禪認他爲父,但同時也任命李嚴爲尚書令和中都護,掌管內外軍事。

這個安排讓很多人看不懂,李嚴是何許人也,爲何劉備將軍權交給他,而不是更懂打仗的諸葛亮呢?

只能說,劉備的這個安排是經過深思熟慮的。

李嚴是個十分複雜的人物,他一方面十分有才幹,一方面卻自視甚高,還自私自利,劉備對此是有清醒認識的,因此在很長時間都沒有重用他,只是讓他擔任一些太守之類的地方官。

但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劉備卻突然讓李嚴擔任尚書令,這個做法看起來很費解,實際上內藏玄機。

諸葛亮真的不靠譜嗎 劉備臨死前爲什麼不把兵權交給諸葛亮 第3張

我們都瞭解,劉備取得益州之後,蜀漢內部就逐漸形成了三個派系,一個是以諸葛亮和關羽等人爲首的荊州集團,另一個就是法正和張鬆等人爲首的益州集團,還有一個就是以吳懿和許靖爲首的東州集團,李嚴就是東州集團成員之一。

劉備稱漢中王之後,爲了大局着想,就不能一味親近荊州集團了,而是要兼顧其他派系人物的感受,因此他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不錯的效果。

但在白帝城託孤的時候,東州集團的代表人物司徒許靖已經去世了,護軍吳懿雖然是皇親國戚,但才能只能說一般,無法將東州集團給攏在一起,因此劉備不得不把李嚴給提拔起來,讓他跟諸葛亮一起輔佐劉禪。

當然了,如果只是考慮派系勢力的平衡,還不足以讓劉備託孤於李嚴,李嚴雖然有非常多的缺點,但他有一點是劉備很看重的,那就是他的表現一直都十分忠誠。

劉備長期讓李嚴在地方任職,李嚴沒有半點怨言,反而幹出來了不錯的政績,就比如說著名的蒲江大堰,這就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工程。

爲了穩固維護劉禪的地位,劉備不得不將選人的第一原則定爲忠誠度,恰好李嚴那時候對劉備很忠誠,且是個有才能的人,還是個在益州有一定影響力的人,當時勸劉備進位漢中王的奏表中,李嚴就是領銜的十一人之一,因此劉備託孤於他是個合適的選擇。

除此之外,劉備還有一層考慮,那就是讓李嚴對諸葛亮形成制約作用,因爲李嚴有性格孤傲和喜歡獨斷專行的性格特質,且他跟諸葛亮並沒有太深的交情。

提起這裏,我還是得表達一個觀點,那就是劉備並不是不信任諸葛亮,而是他所處的位置決定了他不能絕對信任任何一個人,哪怕是一直都很可靠的諸葛亮。

以此作爲前提,劉備雖然任命諸葛亮爲託孤第一大臣,但爲了確保劉禪地位穩固,她還是得安排個人來制約諸葛亮,而李嚴就充當了這一角色。

在李嚴的爲官生涯中,一直很難與人相處,且下手特別狠,部下與他有矛盾的,要麼被他給趕走,要麼被他給打壓下去了,劉備當然不喜歡這樣的官員,但他如果讓李嚴去給諸葛亮當副手,那就可以取得不一樣的效果了。

自古以來權臣是怎麼產生的,不就是官員之中沒有人可以制約他麼,劉備將李嚴這個刺頭扔給諸葛亮當副手,諸葛亮幹啥事都會有個避諱,這樣得利的自然就是劉禪了,所以劉備的考慮還是有道理的。

只不過後來發生的事情證明諸葛亮確實可靠,劉備想多了點,但也是有必要的。

諸葛亮真的不靠譜嗎 劉備臨死前爲什麼不把兵權交給諸葛亮 第4張

提起這裏,有人可能就要說了,諸葛亮並不會成爲權臣,那麼劉備託孤於李嚴,不就造成了內部分裂嗎?

這當然是事後諸葛亮,事先又有幾人能夠保證諸葛亮就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拼死效忠劉禪呢?

至少劉備當時是不敢保證的,因此他不得不找個人來制衡諸葛亮了,李嚴剛好就有這個能力。

就比如說劉備死後,諸葛亮開始開府治事,他安排李嚴去漢中鎮守,李嚴不想去,諸葛亮只能請劉禪封他爲驃騎將軍來示好於他,他這纔去漢中。

還有,諸葛亮北伐曹魏,讓李嚴負責糧草,李嚴就很不爽,於是以缺乏糧草爲由,派人去讓諸葛亮退兵,諸葛亮不得不退回來。

等諸葛亮回來之後,李嚴又上書劉禪說,糧草已經準備好了啊,諸葛亮回來幹啥,是不是打了敗仗了?

諸葛亮後來雖然查出了李嚴督辦糧草不利的罪責,還將他給撤職了,但也是費了不少力氣才辦成這件事的。

以上兩件事都顯示出了李嚴的諸多缺點,但同時也說明劉備的眼光真毒,在整個蜀漢官員都聽諸葛亮話的大背景下,只有李嚴敢跟諸葛亮硬剛。

當然了,如果劉備的預想是錯的,諸葛亮確實是個忠臣,那麼問題也不大,劉備瞭解李嚴在性格上有缺陷,而諸葛亮也是能夠容人的,除非李嚴確實幹得太過火,那另說。

諸葛亮能容人這件事,許多事都是有體現的,法正就是個很好的例子,因此劉備不擔心李嚴會造成蜀漢內部分裂。

還有一個很大的問題,那就是前面說的軍權問題,劉備讓李嚴掌管內外軍事,其實軍權不可能在他手中,他能夠掌握的只是他在江州的幾萬人,其他大軍大多都掌握在諸葛亮手中。

劉備病重的時候,封李嚴爲尚書令之外,等劉備將要去世的時候,他又任命李嚴爲中都護,這個職務就類似於東吳的大都督,掌管全國軍事。

但與東吳不一樣的是,蜀漢可是有丞相這個職務的,諸葛亮作爲丞相,他一方面在職權上是高於中都護的,另一方面他作爲曾經的軍師和荊州集團的領導人物,在軍中的威望遠遠大於李嚴這個從地方提拔起來的高級官員,大軍更聽誰的就顯而易見了。

諸葛亮真的不靠譜嗎 劉備臨死前爲什麼不把兵權交給諸葛亮 第5張

但劉備之所以這麼安排,還不是出於制衡諸葛亮的考慮,讓李嚴頂着個軍中第一人的大帽子,即使無法掌管大軍,也可以起到監軍的作用。

關於這一點,從李嚴派人讓諸葛亮退兵這件事就看得出來,他所處的位置對大軍還是有很大影響力的,諸葛亮不得不重視他的意見。

因此,劉備安排李嚴掌管內外軍事,其實是爲了實現對諸葛亮既用且防,他的考慮還是很深遠的,頗有點帝王之術的意味。

而後來劉備最擔心的事情並沒有發生,諸葛亮確實是用心輔佐劉禪,並繼續扛起了匡扶漢室的大旗,堅持北伐中原一統全國。

李嚴雖然沒能成爲諸葛亮的絆腳石,但他的結局是劉備沒有預料到的,他最後被諸葛亮聯合其他大臣給擼下去了,最後在諸葛亮去世後不久也死掉了。

關於劉備安排李嚴掌管內外軍事的用意,諸葛亮也是門兒清,而他也給足了李嚴面子,任憑李嚴各種作妖,他就是隱忍不發,直到糧草事件爆發。

諸葛亮真的不靠譜嗎 劉備臨死前爲什麼不把兵權交給諸葛亮 第6張

而李嚴對於劉備的安排有沒有清醒的認識呢?

答案也是有的,就比如說他曾勸諸葛亮稱王並加九錫,表面上看他是在用名利來拉攏與諸葛亮的關係,實際上是在試探諸葛亮是否忠心於劉禪,最終諸葛亮並未接受,他還是感到安心的。

還有一點必須要說,諸葛亮罷了李嚴的官,並非他不能容人,而是李嚴曾兩次觸犯諸葛亮的底線,糧草事件只不過是個契機,真實原因並非如此。

李嚴這兩次觸犯諸葛亮的底線,發生在諸葛亮兩次讓他去漢中的時候,李嚴第一次拒絕去漢中的同時提出給他劃五個郡,讓他擔任巴州刺史,這是裂土封疆之舉。

李嚴第二次拒絕去漢中的時候,又說司馬懿爲他準備好了高官厚祿,言外之意就是讓諸葛亮封他更大的官他才願意去漢中,這無疑是借敵自重之舉。

雖然諸葛亮兩次都隱忍了,但他對李嚴無疑是恨之入骨的,因此當糧草事件爆發,諸葛亮就不得不對他下手了。

比較有意思的是,諸葛亮去世之後,李嚴很感慨地說,以他的性格,再也沒有人願意用他了,不久後憂鬱而終。

可見,李嚴也瞭解諸葛亮是有容人之量的,是他自己在玩火,把自己給毀了。

諸葛亮真的不靠譜嗎 劉備臨死前爲什麼不把兵權交給諸葛亮 第7張

提起這裏,我們應該是清楚劉備託孤的時候爲何將軍權交給李嚴了,事實上他從來都是個玩弄人心的高手,一哭一笑都有套路,仁義的大旗也只是一場精心的策劃,要不然他就不會稱王稱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