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歷史人物 > 帝王將相 > 女中之豪傑孝莊 沒有她就沒有後來的康熙皇帝!

女中之豪傑孝莊 沒有她就沒有後來的康熙皇帝!

來源:飛飛歷史網    閱讀: 8.63K 次
字號:

用手機掃描二維碼 在手機上繼續觀看

手機查看

雖然同是少數民族建立大一統政權,但清朝人關後的形勢與元朝有本質不同。元朝的忽必烈一代雄主,縱馬馳騁,入主中原後政治穩固自然不在話下。而清朝卻是皇帝年幼、權臣輔政,只要有哪點處理不好,輕則宮廷政變,政局動盪,重則大清帝國分崩離析。可以說,時勢需要孝莊,時勢又造就了孝莊,以其才華與胸懷,贏得生前身後名。

一、爲大清帝國的穩定盡心竭力

1643年,皇太極在沒有來得及確立繼承人的情況下,暴病而亡。八旗貴族爲了誰來當皇帝展開了激烈的爭奪,最有實力的皇太極弟弟睿親王多爾袞和皇太極大兒子肅親王豪格互不相讓,都有不少的支持者。最後,在商定立誰爲國君的王公大臣會議上,大家妥協,選擇了皇太極年僅六歲的小兒子福臨,由多爾袞與鄭親王濟爾哈朗共同輔政。這樣,把福臨的生母、時年三十二歲的永福宮莊妃(皇后是她的姑姑)推向了歷史的前臺。

女中之豪傑孝莊 沒有她就沒有後來的康熙皇帝!

1644年清朝入關、定都北京後,多爾袞的權勢不斷擴大(已經撤去了濟爾哈朗的輔政王地位,獨攬朝綱,沒有人能對他構成直接威脅),企圖做皇帝的慾望也日益增加。孝莊目睹多爾袞所作所爲,深知他隨時都可能發動政變,奪取福臨皇位,這不僅不利於清初的穩定,也不利於她們母子的命運。於是她積極應對這種危急的形勢,施展謀略,對多爾袞軟硬兼施,既籠絡,又控制。一方面以皇帝名義連續封其爲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直至皇父攝政王,使之位高權重,滿足慾望,服務於順治帝的統治;另一方面又設法牽制其野心膨脹,巧妙利用八旗中兩黃、兩藍各旗的將士力量和不滿多爾袞專權的王公大臣力量,使多爾袞有所顧忌,不敢輕易謀取皇位。

以上策略收到了成效,多爾袞的皇帝之夢始終未能實現。以至成爲一個不可解的心結,鬱郁而得病,並無可奈何地感嘆說:假如我來當皇帝,讓現在這個皇帝當儲君,我哪又會有什麼病呢。

二、輔佐三朝,無半絲權欲

孝莊天姿麗色,性情堅毅,從小就喜歡讀書,聰明能幹,足智多謀。十三歲嫁給皇太極後,協助皇太極繼承了努爾哈赤的事功,統一女真各部,連續對朝鮮及明朝用兵,穩固了皇太極的統治地位,爲進入關內奠定了基礎。當清朝入關定都北京之後,她全力扶持小皇帝治國理政。1661年順治帝病逝,由玄燁繼位,她又精心撫育培養玄燁,授以治國方略,指導處理各種政務,終使康熙成爲中國歷史上最有作爲的君主之一。

女中之豪傑孝莊 沒有她就沒有後來的康熙皇帝! 第2張

三藩之亂是清初的一件大事,也是康熙朝政局穩定的一個關節點,在平定三藩之亂過程中,孝莊起的作用是旁人根本無以替代的,這一點舉朝盡知。可是當玄燁和大臣們請求按照朝中慣例,爲她上尊號時,她卻表現了十分謙遜的作風,再三拒絕,並對前來奏請的大學士們說:八年以來,皇帝日夜操心勞神,運籌帷握,纔有最後平定動亂的成功,皇帝應該受尊號。這既體現了孝莊全力扶持康熙、想讓孫兒的威望通過平定三藩更加擴大的願望,又展現出自己淡然名位、不攬權的本色。這就是孝莊,在權位與名譽面前,一種淡然的平和。

孝莊雖然歷經三朝,位高權重,但自己卻無半絲權力慾。皇太極時,佐理朝政。自己無覬覦後宮之念;福臨六歲即位,她以自己的政治經驗與謀略,全力輔政,鞏固福臨的帝王之位。終福臨一生,雖與她有矛盾,兩人的關係也不太融洽,但那是由於福臨是個風流情種,不滿孝莊出於政治目的與鞏固統治考慮給他選定的后妃,再加上他喜歡的美人年輕早逝,幾乎不理朝政。而絕不是想管事孝莊把着權不放,兩人在政見上從無矛盾。當他年齡稍長,孝莊即歸政;當他尋死覓活、要去當和尚時,孝莊又拾起他扔下的爛攤子。

1661年,福臨走完了二十四歲的人生旅程,康熙即位,她被尊爲太皇太后。


對這個八歲的小孫子,孝莊又像當初對福臨一樣,一面加強教育,使他讀書明理,提高以國事爲重的個人素質;一面通過具體政務的指導,增強他治國安邦的能力。以其深沉、堅韌、果斷、敏銳、待人寬厚的品質,潛移默化的影響着玄燁的性格與氣質。同時,甘心退居幕後,在孫兒成長的過程中,逐步將權力移交給他,從而完全排除了祖孫之間存在權力之爭的可能。這個孫子也十分的爭氣,處事果敢,靈氣四溢,令孝莊十分的欣喜。康熙對祖母也一往情深,他幾乎每天上朝前,下朝後,都要到孝莊那裏請示問安。當孝莊病重時,康熙精心侍奉,日夜不離;孝莊死後,康熙悲痛欲絕,三日三夜粒米不進。祖孫相依,關係難得的和諧。

三、雄才大略,爲女中之豪傑

清初的特殊情勢,孝莊的特殊地位,使她不能不施展自己的治國才華。後世的實踐表明,她是一個難得的雄才大略的政治家。

1650年冬,多爾袞病逝於喀喇城(今承德市郊),消息傳到京城後,滿朝震驚,各有所思,人心浮動,謠言四起。孝莊爲了穩住政局,授意順治帝下詔讓京中臣民換上喪服共同爲多爾袞舉哀,並親自率領王公、貝勒、文武百宮出東直門迎接靈樞,以“皇帝之禮”厚葬,追尊爲“義皇帝,廟號成宗”。使多爾袞獲得了最高的榮譽和地位,生前未能稱君,死後卻被尊爲帝。這是個絕頂高明的策略,使多爾袞的死黨放鬆了警惕,沒有鬧事。過了兩個月後,當局勢基本穩定,議政大臣蘇克薩哈上疏告發多爾袞生前“陰謀篡逆”等罪行時,孝莊認爲時機已到,該是徹底清算多爾袞勢力的時候了。因此,順治帝詔示中外,公佈了種種多爾袞的罪狀,說他不僅有謀當皇帝之心,更有謀當皇帝之實,在家裏設置與他身份不相符的只有皇帝才能使用的器物,把過去一切封給他的稱號,“悉行追奪”,並把多爾袞扶植的心腹黨羽一網打盡,有的處死,有的監禁,有的貶職,進一步鞏固了福臨的帝位。

女中之豪傑孝莊 沒有她就沒有後來的康熙皇帝! 第3張

1661年正月,順治帝臥牀不起,高燒不止,昏迷不醒,生命危在旦夕。孝莊接受皇太極不立儲君的教訓,授意翰林院學士王熙起草遺詔。明確表示立皇子玄燁爲皇太子,並吸取多爾袞專權的教訓,設異姓輔政制度,選擇非宗室的大臣輔政,以便控制。這些措施使得順康政權交接平穩過渡。

1673年,吳三桂叛亂,康熙決意起兵平叛,遭到了朝中多數大臣的反對,孝莊堅決支持康熙,多次拿出宮中金銀財寶和自己的首飾稿賞出征將士。 1675年,昊三桂南亂未平,北方蒙古察哈爾部的布爾尼又起兵叛亂。孝莊向康熙推薦順治時期被免職的大學士圖海領兵,當時朝中無兵可用,圖海選取數萬八旗家奴,於遼西夜襲敵營,大破亂軍,殺死布爾尼,穩定了後方。

這樣的事例還有很多。如用親情的關係籠絡人心,除了與滿蒙貴族聯姻外,1653年,她把爲清朝統一立下功勞、在桂林戰死的平南王孔有德女兒孔四貞養育在宮中,視同公主;同年,又把皇太極的第十四女和碩格純長公主嫁給平西王吳三桂的兒子吳應熊爲妻;後來,爲遏制鰲拜的勢力,在爲康熙選立皇后時,還特意改變了清朝開國以來皇后都出自蒙古博爾濟吉特氏的慣例,選立索尼的兒子內大臣噶布喇之女赫舍里氏,鰲拜暴跳如雷卻也沒法發作。

不論從哪個角度說,沒有孝莊,就沒有清初的強盛局面。也不會有順治這個說得過去的皇帝,更不會有康熙這一代名主出現。歷史已往,斯人長存。